(圖/shutterstock)
元大寶華經濟研究院在 12 月 27 日
上修 2018 年台灣 GDP 成長預測至 2.2%,
不過,院長梁國源也警告,
台灣經濟不能過度依賴出口,儘管短期經濟數據好轉,
若遲遲不解決長期形成的結構問題,
下場將好比是「在水溫逐漸升高中被燙死的青蛙」。
梁國源是知名經濟學者,經常提出各種政策建言。
他說,台灣經濟長期靠外銷,但從千禧年後,
全球貿易增長對台灣經濟的帶動效果明顯不如以往;
隨著機器人與自動化生產逐漸普及,
製造業趨向在地化發展,引發全球產業價值鏈質變,
例如製造業漸回流美國,不利台灣,
「政府若不大刀闊斧帶頭進行結構調整,台灣競爭力將每況愈下。」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梁國源指出,台灣 2018 年 GDP 雖可望「保二」,
但仍屬偏低水準,
「短期經濟數據偏向樂觀,但也讓人有些不安,
因各界對 2018 年全球景氣是否會見頂、先盛後衰看法分歧,
大家更擔憂在不遠的將來,
近年累積漲幅已大的股市等風險資產價格會大幅修正。」
他強調,低油價是 2017 年全球經濟得以同步擴張的關鍵因素,
如果 2018 年油價上漲超乎預期,
將不利台灣、中國、印度等原油淨進口國。
此外,美國聯準會貨幣正常化將來可能出差錯,
全球貿易保護日益嚴重,
尤其美國在川普當家後祭出更多貿易壁壘,
都是全球經濟要面對的風險與挑戰。
政府鴕鳥心態
讓台灣陷入險境
然而,梁國源警告,台灣更大的危機可能在後頭,
因為執政當局對台灣經濟現況有著一廂情願、不切實際的假設,
遲遲未能開出正確藥方,拿不出有效對策,
讓台灣的競爭力一點一滴不斷流失,
已深陷「溫水煮青蛙」的困境。
梁國源進一步指出,政府一直告訴民眾,
台灣經濟展望良好,因為有充沛的高品質人力,
有恰當的經濟與產業政策,且政治環境穩定,
但這 3 大「假設」已發生質變,
「問題是,政策制定者仍一廂情願地依據這些假設,
不願承認台灣早就深陷溫水煮青蛙的困境。」
針對以上 3 大「假設」,梁國源提出說明。
「首先,台灣人才外流問題很嚴重,
很多高階人才跑到中國,而外國專業人才來台幾乎無成長。
其次,政府的經濟與產業政策經常只是口號,
加上政策搖擺,影響企業營運,而民眾對政府也缺乏信心,
不利於政策推動及經濟發展。
第三,兩岸關係惡化,加上民粹抬頭,
讓台灣政局、產業政策的不確定性升高,不利於企業投資經營。」
強制設薪酬委員會
勞工加薪才有望
蔡英文總統日前表示,
勞工基本薪資提高到 3 萬元是她的「夢想」,
梁國源認為近期要實現這個「夢想」有困難。
「2018 年 1 月企業淨需求人數明顯高於前兩年同期,
近 8 成企業在 2018 年有加薪計畫,
但大都是提高『獎金』,而非所有員工全面加薪。」
梁國源認為,若公司有健全的薪酬委員會且運作合宜,
薪資自然可以合理增加。
「目前政府僅要求上市櫃公司設立薪酬委員會,
建議政策應擴大至未上市櫃公司與公開發行公司,
只要有公正客觀的薪酬委員會,
公司賺錢卻沒有加薪的狀況應可緩解。」
現在加入好友【獲得股市 最新消息】
本文由 Money 錢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