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在屏東潮州有一對夫妻,余玫芬與劉銘晏,
原本是個自己開店,每天吹冷氣的舒適上班族,
卻突然決定跑到鄉下學種田做麵,
夫妻倆放棄月營收達 300 萬的高薪,從零開始當農夫,
這樣的日子,在外人看來也許是有點「瘋狂」,
但對余玫芬來說,
做麵種田這件事,反而是個成功的人生。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放棄營收百萬事業,
余玫芬夫妻決定重新開始
11 年前,余玫芬和丈夫劉銘晏
原本是在高雄經營汽車百貨,
回想那段日子,景氣好時月營收曾高達 300 萬,
忙到沒時間顧小孩,
但後來,兩夫妻碰上同業惡性削價競爭,
導致生意越來越慘淡難做,
因此,在經過審慎思考評估後,
他們毅然決然把汽車百貨的生意收掉,
不過,那時結束事業的他們,
已經 30 多歲,人生邁入中年階段,
往後的人生,下一步他們也還不知道要怎麼走。
只考慮 3 天,
他們就決定接下麵廠與農地
剛好那時 余玫芬聽說,
從小吃到大、那間在屏東潮州的麵廠面臨倒閉危機,
做麵的阿婆 70 歲了,
年紀大已經沒有力氣揉麵,
阿婆的兒女不願意承接這份傳統技藝,
因此她苦於尋找下一個製麵接班人,
為了讓這美好的滋味不要就此消失,
余玫芬和劉銘晏只考慮了三天,
就決定繼承製麵技藝,以及扛下一片農地,
他們從學徒做起,開啟了事業第二春。
初期學整地、種田,
又累又苦還常餓肚子
從吹冷氣坐辦公室的生活,
到變成曬太陽、拿鋤頭的農田人生,
這對余玫芬來說,無疑是非常辛苦。
她回憶,每天清晨四點十五分起床,
從高雄開車前往潮州,向阿婆學製麵學了一年。
因為一直在大都市生活,從沒學過種田,
所以他們完全是從零開始學習。
「下鄉的時候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技能,
有得收就有得吃,沒得收就沒得吃…」
一開始,就是學習處理
荒廢 6 年以上、雜草叢生的農地,
除草、鋪步道磚、種樹種菜一切自己來,
這段期間,他們兩個常常餓肚子。
一開始 因為不會使力,
總弄得身體受傷疼痛
由於古法製麵堅持以日曬天然烘乾,
為了趕 8 點的太陽來曬麵,
余玫芬和劉銘晏每天早上 5 點就起床開工揉麵,
扛著 20 斤的麵團東奔西跑,
余玫芬說,最初不知道使力技巧,
常弄傷手指頭、手腕及腰椎,
全身痠痛是常有的事。
現在 儼然已是
經驗豐富的製麵專家
製麵這項技藝,十分需要「看天吃飯」,
若是有個閃失,麵條就會整批報銷。
「春夏秋冬有不同的工法,我們做麵條要看天氣,
算不準的話就要重做。」
余玫芬說,
過去曾經發生整批麵線被北風吹斷,
然後產量只剩少少幾包的慘痛事件,
因此,她和劉銘晏學習看衛星雲圖
判斷天氣、濕度、風向,觀察雨、觀察風,
用心謹慎的守護好麵條。
無論多痛多累,
余玫芬依舊不放棄傳統製麵
余玫芬得意的說:
「曬過太陽的麵條,味道特別不一樣!」
日曬過的麵條有著暖烘烘的麥香,
乾麵條看似平凡,
其實吃起來的口感不僅 Q 彈不軟爛,更是充滿著麥香。
也難怪即使這行再苦、再累,
余玫芬都不願放棄這項傳統產業,
堅持把這超過 30 年的好味道繼續做下去。
沒有了百萬財富,
卻擁有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至今,余玫芬和丈夫從事製麵已邁入第 11 個年頭,
他們的手工日曬麵在潮州做出好口碑,
生意好到想買麵要等三個月之久,
雖然事業收入不比過去開汽車百貨可營收百萬,
但勇敢選擇一條新的人生之路,
過著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
反而給他們帶來了
以往從來沒有的成就感與快樂,
這一路走來雖然辛苦,充滿許多挑戰,
但現在看來也相當值得。
失去高薪,並不代表人生就是「失敗」了,
選了一條嶄新的路,如果很喜歡、很快樂,
這樣也是一種「成功」,
成功本來就是由自己定義。
(本文為 CMoney官方 編輯整理撰寫,受著作權保護,請勿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