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謝玠揚
今年天氣真的是很有趣,
熱了一整個冬天,
突然幾波寒流過境,
然後春天就來了!
季節更迭時期大家鼻子都不好過,
猜猜看,本週辦公室團購的主角是誰?
「.........」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謝玠揚
「抗菌殺蟎」
靠的到底是什麼成分?
OKOK,不要罵我賣關子騙稿費,
答案是:「抗菌防蟎洗衣精」!
於是同事就問了:
「老大,市面上的抗菌防蟎洗衣精,
是什麼成分讓它可以殺菌啊?」
「蛤~該不會是添加了
什麼殺蟲劑或是農藥之類的吧!」
「看老大的表情,答案一定不單純!」
嗯,表情不佳只是因為出差
吃了重慶火鍋肚子怪怪,
不過有點倒是沒錯:
真的沒有簡單不複雜的答案。
有關界面活性劑與清潔原理的部分,
之前分享過的清潔劑的相關知識,
裡面都講過了。
今天的重點是:
到底添加了些成分,
讓洗衣精可以「殺菌、殺蟎」?
其實很簡單,就是殺菌劑。
「殺菌劑?」
對啊!被加在這些「抗菌殺蟎洗衣精」
裡的殺菌成分,
有三氯沙 / 三氯卡班(triclosan / triclocarban)、
腐絕(thiabendazoe)、戊二醛(glutaraldehyde)、
苯甲酸苄酯(benzyl benzoate)、
百滅寧(permethrin)......等等。
「名字看起來都很可怕,
這些到底是什麼東西啊?」
這些成分,有些可以當農藥,
有些是驅蟲藥、有些是蔬果防腐劑。
簡單說,這些成分一定都可以達到
「抗菌殺蟎」的效果。
除蟲劑可破壞病毒
被廣泛應用
比如說百滅寧(permethrin),
是種除蟲菊精類殺蟲劑,
殺滅昆蟲的效果極佳,
對人類和多數哺乳類動物的毒性相對較低,
所以一般是使用在室內殺蟲劑,
還有當作農藥使用。
還有三氯沙(Triclosan),
這個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
它是一種廣效性的殺菌劑,
可以對抗包含大腸桿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念珠菌、黴菌,
甚至可以破壞病毒,
所以被廣泛用做防腐劑,
以及訴求抗菌產品當中。
牙膏、漱口水、洗手乳、
沐浴乳、洗衣精、抗痘產品...中
都常見,之前也有專文討論過。
「老大......這些成分,
不會刺激肌膚嗎?」
唉,我只能說:「這個問題沒有答案。」
無所適從的困境
洗衣精中抗菌殺蟎成分的問題,
三年前就曾被大量討論過;
但就像所有的食安、
成分問題一樣,
贊成方跟反對方都有道理:
反對者認為「有危害的可能性就不該用」,
支持者則是覺得
「殘留劑量風險很低,不該被無限上綱」。
「這有什麼好吵的,
按照法律規定的安全添加量不就好了嗎?」
這就是最尷尬的問題。
法規標示不清
檢驗標準不合用!
台灣的法規對於洗衣類產品的成分規範,
並沒有規定到底那些是可以添加、
那些是禁用的殺蟲成分,
就更別說規定添加劑量了。
針對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的 CNS2477 -洗衣精檢驗標準,
相關單位的確曾經討論要明定原料不得添加
「環境用藥管理法」規定的環境用藥,
與「農藥管理法」規定的農藥,
並提出了修正草案。
但是,經過了 2 ~ 3 年,
上述的條文還只是在草案階段,並沒有正式納入檢驗標準中。
另外,我也查了「環境用藥管理法」
以及「農藥管理法」的法條及施行細則,
只有對環境用藥、農藥做出基本定義,
卻沒有明確列出到底哪些成分是環境用藥、農藥。
就算 CNS2477 草案通過,
也根本無法執行。
也因為法規的問題,
沒有任一個政府單位,
包括環保署、衛福部、毒物管理署、
農委會、標檢局......能「依法行政」,
為民眾把關。
「真的無法可管,那誰來把關?
消費者該怎麼辦?」
如果不考慮除蟎洗衣精,
有其他方法可以抗蟎嗎?
我想說的是,請大家思考一下
衣服的「清潔」對你來說的定義是什麼?
是要去除油污、髒污?
還是要做到完全殺菌抗蟲?
如果只是前者,
那其實一般的洗衣粉、
洗衣精就很足夠了。
如果需要抗菌殺蟲,
而又不想冒著使用那些
「名字聽起來怪可怕的」
的化學成分,方法還是有的。
簡單的說就是
保持環境的「乾燥」、「乾淨」,
並且「常換洗」。
抗菌清潔第一步:
記得自訂換洗頻率!
使用除濕機保持房間、衣櫃的乾燥,
經常清掃家中環境的皮屑、毛髮,
搭配使用空氣清淨機除塵,
先杜絕環境成為滋養塵螨的溫床;
再來,被套、床單、枕套、
抱枕套這些貼身寢具,
就勤快一點,
每周或每兩周換洗,
清洗前可以先以 50 ~ 60 ℃的熱水,
加一般洗衣劑浸泡後再清洗,
洗淨後搭配烘衣機烘至 60 度以上。
枕心、抱枕心、棉被本身,
也可選用抗菌防蟎材質。
當然,更有效的方法,
是讓衣物、寢具多曬太陽,
塵蟎自然不容易滋長了。
聽起來要做的家事變多了,
不過如果想要抗菌防蟎,
又不想在有法規保障前使用化學成分,
那這其實是最好的選擇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ㄆ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