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的父母做 保母 ,二流的父母做 教練 ,一流的父母做...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7-11-29 14:38
  • 更新:2018-07-17 15:00

三流的父母做 保母 ,二流的父母做 教練 ,一流的父母做...

(圖/shutterstock)

 

 

父母含辛茹苦,

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孩子的膳食營養、

健康保健等生活層面的看照料上,

滿足孩子在各方面的需求,

這些行為構成了「家庭教育」。

教育成人,導向正向,

是作為父母努力的責任與課題。

該如何做到完善且不過分愛護,

有以下三種不同觀點的教育模式,

讓我們一同檢討自己、借鏡他人。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

中國大多數家長,

首先是孩子的保姆。

他們含辛茹苦,

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孩子的膳食營養、

健康保健等生活層面的看照料上,

滿足於實現孩子在

飲食、健康、服飾、玩具、

用品、娛樂等方面的需求,

這些行為構成了「家庭教育」

很重要的內容。

在自己的悉心呵護下,

孩子吃得飽穿得暖,

長得惹人疼愛、乾淨清爽,

當然身體也茁壯結實。

如家中的孩子主要是由老人照看長大,

產生這種情況的幾率更大。

隔代人似乎更願意

在生活照料的層面上貢獻愛心。

這樣對孩子「養育」的職能

漸漸變成了單純的養,

「育」的職能

就在無盡的關愛中被弱化掉了。

如果父母堅持做孩子的保姆,

當孩子漸漸長大,

父母突然有一天發現

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差距很大,

責怪、批評、指責

都很難將這種差距彌補。

於是他們只能沉重地認為:

自己的孩子「先天」就比別人差。

似乎一切都難以挽回、難以補救,

只能維持現狀。

這種保姆式父母,

總是對孩子的成長缺乏

長期系統、全面的規劃。

在這樣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

如果他自己沒有擺脫的意識,

很容易庸庸碌碌一輩子。

 

二流的父母做教練

二流的父母,是孩子的教練。

他們會用各種手段,

不惜一切代價,

逼迫孩子學會各種技能,

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

誕生了無數的虎媽、狼爸。

「每天挨頓罵,孩子進北大」,

是「中國式狼爸」的宣言。

他堅持「用最傳統、

最原始的古老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家裡常備藤條和雞毛撣子,

讓孩子們從小背《三字經》《弟子規》,

背不上來就要揍人。

「狼爸」不準孩子看電視,

不準自由上網,不準隨意開空調;

他說,

孩子是民,家長是主;

打是一種文化。

 

教練式父母:

打只是輔助的手段

他「把三個孩子打進了北大」。

狼爸會說:

「我這種打可能被大家誤會…

打只是輔助的手段。

打之前要把道理講清楚,

怎麼做是對,怎麼做是錯,

怎麼錯就怎麼打。

其實教孩子什麼方式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接受好的規矩,

形成好的習慣,

樹立好的目標,這是根本。

打是打不出來這些的,

但必須通過打。

打和講道理一樣重要。」

時間會證明,

這種教練式的教育方式,

雖然讓孩子看起來

比同齡人獲得了更多的技能,

進入了更好的大學。

但很容易扭曲孩子的本性,

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扭曲、偏激。

接受這樣的教練式教育,

孩子往往承受巨大的壓力,

很容易導致精神崩潰。

 

享下班】粉絲團

按個讚,品味好文章,享受生活從現在開始!

 

一流的父母

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曾經有個媽媽帶孩子去逛商場,

相信孩子一定會喜歡這種非凡的場所,

可是和她想的完全相反,

孩子在商場裡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甚至有點害怕,

吵著要出去。

媽媽不明白,

一向喜歡玩的孩子

怎麼會排斥又漂亮又熱鬧的商場?

但是當她蹲下來詢問孩子原因的時候,

她明白了,在孩子的角度,

只能看見一條條的人腿,

以及一些高高的櫃子,

一點也不能讓人賞心悅目,

反倒讓人非常不舒服,

而以大人的高度,

是看不見這些的。

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

家長應該蹲下來,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掌握孩子的聽覺、

視覺與理解特性。

許多爸媽會從大人的角度,

和小孩互動,

間接或直接安排甚至命令孩子

怎麼做、怎麼玩、玩什麼。

其實小孩就是小孩,

他身體和思想的高度都還有待成長,

如果站在大人的立場,

就很難明白孩子的喜怒哀樂。

蹲下來,你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

知道在他的高度與看見什麼,

才能和孩子有效地溝通和交流。

 

一流的父母

教導孩子管理時間

為什麼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差,

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好?

很多家長甚至有些老師都會說,

智商有高低,

努力各不同!

但是很多人往往會忽視這麼一點,

真正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

不是智商,而是對時間的管理。

這就是有些人想方設法補課、熬夜,

最終也學不過另外一些同學。

因為他並沒有掌握時間管理的訣竅。

 

一流的父母

教導孩子獨立思考

有人看到過這樣一個笑話:

在一所國際學校裡,

老師給各國的學生出了一道題:

「有誰曾經思考過

世界上其他國家糧食緊缺的問題嗎?」

學生都說「不知道」。

非洲學生不知道什麼叫「糧食」;

歐洲學生不知道什麼叫「緊缺」;

美國學生不知道什麼叫「其他國家」;

中國學生不知道什麼叫「思考」。

這則讓人笑不起來的「笑話」,

的確發人深省。

現實生活中,

有些父母把一切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

從沒有想到什麼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慮、

去想辦法、去解決、去處理的。

當孩子遇上困難時,

父母常常不加思索就幫孩子把困難解決了。

慢慢地,當孩子再遇上困難時,

自己也不願意思考,

就指望父母的幫助。

長此以往扼殺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更談不上解決問題的能力了。

 

 

終身學習的能力愈強,

創造力就愈強

在今天,我們已經處在「資訊時代」,

處在「知識爆炸」時代,

客觀上對每個人的思考能力提出了挑戰。

凡是愈有思考能力的孩子,

求知慾望就愈強,

終身學習的能力愈強,

創造力就愈強。

這種能力,

使他能夠與時俱進,

備受社會的歡迎。

孩子有判斷、思考能力

是思維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

我們看到一些孩子經常會說

「媽媽,我不知道怎麼說」,

「媽媽,你說怎麼辦吧」,

「爸爸,你去替我做……」

這些孩子在遇到困難時,

本能的想法就是請父母幫忙,

幫助他們做思考,

幫助他們做選擇、判斷。

針對不同的孩子,

家長可以利用生活中發生的具體問題,

提供機會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自己面對問題,

並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現在加入好友

用好文章 投資自己的腦袋 🔥

40 歲以下的你 一定要看,

解決你生活上的 各種煩惱!



 

本文轉載自 aboluowang,原文 於此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責任編輯/Winni)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