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很多年輕人想要累積第一桶金,都是從省錢開始,而他 22 歲時,為了達到目標,曾規定自己一個月只能花 1500 元吃飯,但這讓他每天都好累、看不到自己的價值,最後他找到存錢 2 心法,要來和大家分享…
本文目錄:
文 / 市場先生
年輕人想要累積第一桶金,第一步都是從省錢開始,今天市場先生要和大家分享一個年輕人的故事,他靠開始學著省錢,不但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習慣,過程中也學習到對金錢正確的價值觀。時間是早上9點在內湖的一間早餐店,一位年輕人正在和我分享他的省錢經驗:「我曾經規定自己一個月只能花 1500 元吃飯。」他叫翁逸富,84 年次台北人,工作是美髮造型師,也開班授課分享理髮技巧給更多年輕的造型師。稍微成熟外表,讓他看不出來今年只有 22 歲。在今年年初時,逸富做了一個嘗試:一個月只花 1500 元飯錢。「以前我常常亂花錢,自從看了富爸爸窮爸爸還有一些理財書以後,才發現自己以前完全沒有理財的觀念。」從開始接觸理財觀念後,逸富訂下目標,25 歲之前一定要累積到第一桶金,作為自己未來的創業基金。
一個月只花 1500 元飯錢,是怎麼辦到的?
「最一開始那時因為理髮師收入初期比較低,我規定自己每個月控制只能花 3000 元吃飯,就是每天 100 元。達成以後很快就開始有存到錢,於是我就想試試看,能不能省更多。」
每月如何只花 1500 元飯錢?
【早餐】吃 15 元饅頭,或是一條 25 元的全麥吐司可以吃三天
【中餐】花 200 元買一袋糙米用在中餐和晚餐,自助餐店夾 3 樣菜 30 元,每天都換不同菜色。
【晚餐】 買一大顆高麗菜,和一盒蛋,配糙米飯
「那時每天都過得很緊,真的很辛苦,我是把它當成一個挑戰,完成後很有成就感。」
錯誤的省錢,卻重新看到自己的價值
「那一個月對我最大的改變是,每天都覺得好累、好折磨,看不到自己的價值。」當自己過度節省時,思考事情的角度會變成任何事都從成本角度出發,為了省而省。「經過那個月,讓我學會應該要思考自己的價值,不該對自己太刻薄。」思考『價值』,而非只思考『價格』,在工作和生意上也是一樣,對顧客來說,店家該做的並不是壓低價格吸引客人,而是應該創造讓顧客覺得物超所值的價值。「有些店家壓低了價格吸引顧客,然後為了省成本給了顧客品質不好的東西。」「但我認為應該反過來,因為客人並不知道什麼是好東西,所以我可以透過專業把價值帶給他,而不是單純的壓低價格。」聽到這裡市場先生很訝異,從一個 22 歲的年輕人口中說出來的話,卻是台灣大多中小企業老闆知道卻沒做到的事。
分享存下錢的 2 個心法
到底是做了些什麼,讓他帶來這麼大的改變?逸富也分享了他對達成存錢目標的心法:
心法 1. 一定要先有目標
例如:25 歲之前存下 100 萬,目標的好處是讓你分辨事情的重要程度,例如,男女朋友出門該 AA 制各付各的,還是男生該幫女友出錢?有了目標以後,你會知道未來還很漫長,收入不高時不用急著打腫臉充胖子,現在各付各的也是為了將來可以不用計較。有了目標之後就開始控制自己每一筆收入支出,如果覺得很難控制可以先從記帳開始。
心法 2. 要投資自己的腦袋
存錢很重要,但只是死存錢的話,並沒有讓金錢發揮價值。很多人有錢之後都想先買股票,覺得股票賺太慢就想買期貨、選擇權、權證,但逸富認為應該先投資自己的腦袋,得到的會比買股票高很多,透過多閱讀書籍或參加讀書會增加自己對商業與財務的理解,而投資方法也要找適合自己的方式,即使是巴菲特的方法也不見得適合每個人。
快速結論:看到價格之前,先思考價值
【在省錢上】
不要因為過度省錢而忽略了投資自己,花錢之前先思考這筆花費能帶來多少價值。
【在工作上】
員工不是先抱怨老闆付的薪水太低,而該先思考自己工作如何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在事業上】
企業不該先思考如何省下成本,而是先思考能幫顧客提升多大的價值。
【在投資上】
價值投資,不要只在意股票現在的股價,關注企業的營利能力才是真實的價值。
逸富現在已經逐漸慢慢調整,回到每個月 6000 元飯錢,他認為如果自己有價值,對自己好一點就很值得,但也不能太好變浪費。
目前逸富在台北內湖的美髮沙龍工作,市場先生覺得他技術和服務都很棒,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聯繫他預約時間。
了解更多「存錢」技巧,請繼續閱讀:
- 1 萬存銀行,竟要 72 年才會翻倍?這 3 種理財方式,看完再決定錢該往哪放!
- 小資族 7 個祕密存錢心法!她月薪只有 27 K ... 照樣出國旅遊、存錢買房
- 存錢不用過的像乞丐! 「6 步驟」讓 22K 能聰明花錢,每月存下 3,600 滾出 10幾萬大存款
- 沒目標的人,永遠存不到錢!哈佛大學研究:當年寫下目標的人,十年後 收入平均 高 10 倍!
- 先有儲蓄,才能談夢想!領薪族必看 4 個存錢密技:省下的錢「看得見」才會有動力
本文由 Mr.Market 市場先生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Ting;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