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結婚後,夫妻間金錢的管理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難解的問題,談不攏不只會傷了感情,還可能使財務出現很大的漏洞,如此問題到底該如何解決?尋找理財顧問共同討論其實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文 / 女人變有錢
對某些夫妻而言,「錢」似乎是難以啟齒的問題。從事金融業的 Joy 想和丈夫談錢,也一樣感到困難,他們尋求理財規畫顧問的協助,會得到什麼樣的建議呢?
「錢」是夫妻 共同面對的事
從「一人飽、全家飽」的單身生活踏入兩人世界,夫妻一起生活不僅有許多習慣需要磨合,「錢事」也是夫妻間必須共同面對與規畫的功課。如果婚姻中不談錢,或者各自打理生活支出,對家庭會造成多大影響?「我原本希望兩個人在一起,財務上能有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但沒想到「錢」卻成我們婚姻中很難啟齒的話題,幾次談到錢就容易有爭執。」Joy 無奈地說。
妻子想管帳 先生希望各自打理
因為受到上一輩傳統觀念影響 ─「先生要將薪水交給太太打理」,Joy 屢次要求先生交出薪水,由她管理家庭總收入與支出,都被先生婉拒。結婚超過 5 年,兩人各自打理收支,財務上很少有交集。Joy 表示,婚前兩人在財務上就是各自獨立,也不會談到錢的管理與分配,「我們唯一有交集的資產,就是在婚前聯名登記合買了一間房子。」Joy 說。Joy 說,婚前自己一直與家人同住,省下不少房租,再加上在金融業擔任業務工作,每年平均收入達百萬元以上,婚前一直沒有儲蓄方面的困擾;而先生 Zaxon 在上市科技公司擔任工程師,靠著配股分紅,年薪也有百萬元,婚前也很會存錢。
家庭年收超過二百萬元 一年卻存不到八萬元
「我們兩人年薪相加超過 200 萬元,有時聊天才發現,為什麼兩人婚後都覺得錢好像左手進、右手出?」Joy 的疑惑,直到這次請理財規畫顧問進行家庭財務諮詢、仔細分析收支後,她才驚覺自己與先生的年儲蓄率竟然只有四%。
「我們的家庭年薪超過 200 萬元,年儲蓄率只有 4%,大概只有 8 萬元,一個月存不到 1 萬。」Joy 頻頻搖頭,直呼不可思議。兩人的儲蓄率這麼低,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Joy 說,夫妻兩人不喜歡背負房貸壓力,即使低利率環境下,他們也盡全力償還房貸,
「將近 1000 萬的房貸,我們還了快 500 萬。」有了小孩後,因為夫妻倆都寵愛小孩,常常為孩子添購用品。Joy 表示,自己常買衣服給孩子,先生是買玩具;而且現在電子商務發達,不需要真的走上街才能購物,坐在電腦前按按滑鼠就能消費,「買家用、自己的東西、小孩的衣服,每個月我的信用卡費大概都有 2 萬多元。」Joy 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記帳也找不到漏洞 尋求理財顧問協助
另外,夫妻也常在假日帶孩子出去玩,或者一週到大賣場購物一次,補充家庭必需品,「我跟先生不會去計較每次消費該由誰付錢,我們也覺得自己的消費和一般家庭差不多,先生也有記帳,卻完全找不到兩人的財務漏洞。」某次,Joy 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理財規畫顧問,Joy 很想了解自己的家庭財務到底出什麼問題,她邀請先生一同前往諮詢;先生一開始只是抱著配合太太的心情,最後同意與 Joy 一起面對家庭財務分配問題。安睿宏觀理財顧問團隊理財規畫顧問李鳳蘭會如何幫助 Joy 和 Zaxon 這對夫妻呢?
夫妻整合財務 一年多存 32 萬
Joy 和丈夫不論婚前、婚後都很少談錢,尤其婚後的花費沒整合,讓兩人花了重複的資源在小孩上,即使 Joy 的先生有記帳,但只是記流水帳,沒有分類檢視;家庭支出無法有效減少重複花費,雖然當下財務狀況無虞,但一直都找不到漏洞,這是兩人儲蓄率低的主因。不談錢、財務沒整合,其實是許多夫妻在婚姻中容易遇到的問題。在財務規畫過程中,我們第一步會協助夫妻在財務使用上取得共識,且要確定未來目標,專款專用,將有限資源做最有效分配。
投資不是拿資產投入
Joy 雖然每月都有定期定額申購基金,但實際進行財務規畫時,她才發現,因為每月收入扣除支出後所剩無幾,她是以既有資產投資,並不是每月提撥收入的固定比例。實際上,許多人投資時忽略了一點,應以收入進行投資,而非以資產投入。我協助 Joy 和 Zaxon 在財務上取得平衡,先生負責所有家用支出,妻子則負責年度保費及家庭儲蓄;兩人也同時檢討生活花費模式,有效地將生活支出降低 10%,夫妻的儲蓄總額從一年只能存 8 萬元,提高至 40 萬元之多。
家家都有難念的經,一起面對才會有好的經營!
本文由 女人變有錢 授權轉載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YuTing;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