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具有過動特質的特教老師曲智鑛,
從小是老師眼中的麻煩兒童,
因此他根本沒想過某天他竟然能當老師,
他說,都是生命中的巧合,
讓他陰錯陽差進入師院就讀,
更在大四時輔導一個特殊孩子,
因為這樣,他決定不在學校體制內教孩子,
便自己成立工作室,
開始實現自己的教育理念,
從此踏上一條截然不同的教育之路。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有過動特質的曲智鑛,
童年不斷闖禍,
是老師眼中的麻煩人物
從小就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
特教老師曲智鑛,
童年時期非常好動、坐不住,
個性比較衝動,
因此小時候,他總是不斷闖禍,
聯絡簿常常被老師「寫紅字」,
是班上令人頭疼的問題兒童。
升上高中,
他才懂得如何
與「過動」和平相處
因為這樣的過動特質,
使得曲智鑛無法專注學習,
他說,國中成績很糟,
尤其數學從國二開始就一直不及格,
直到升上高中,他發現自己根本沒有辦法
待在同個空間太久,
他必須不停換地方讀書,
於是,他每天早上先去圖書館、
下午到咖啡廳、晚上再回家念書,
而且每過一小時就換一個科目,
用這樣的方式讀書,
他的成績竟然逐漸有了變化,
甚至還讓他拿下文組第一名的成績,
他才明白,原來有過動特質的孩子,
也是有機會能把書讀好。
從高中找到讀書的方法後,
曲智鑛認識並接受自己這個特質,
再加上因為熱愛運動,
運動帶給他很大的幫助,
他說,雖然過動特質並沒有完全消除,
但讓他知道如何與它和平相處。
進入師院就讀,
是生命中有意義的巧合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當老師!」
曲智鑛說,
當老師完全是個巧合,
那時候他只想讀國立大學,
而「師院」都是國立的,
因此填志願時,
他就填了 20 幾個「師院」,
但知道自己特別粗心大意,
因此請同學幫忙檢查他的志願卡,
當同學看見他幾乎都填師院時,
就跟他說:
「你知道師院出來是要當老師的嗎?」
他才驚覺事情不妙,
便把那 20 幾個志願都擦掉了,
但很巧的是,
他居然漏擦一個志願,
於是,他就上了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教系。
在校外當家教,
也很有緣的
輔導到一個特殊的孩子
大四那年,
曲智鑛在校外擔任家教,
輔導一個自閉症的孩子,
起初孩子的母親
只要求他單純輔導孩子學業,
但這樣不禁讓曲智鑛懷疑,
這樣對孩子是否真的有幫助?
於是,他開始主動接觸父親、妹妹,
以及孩子身邊的其它人,
甚至和孩子的母親
一起到學校參與會議,
全面的去了解這個孩子的需求。
曲智鑛說,家教經驗讓他發現
自己喜歡和孩子在一起,
他相信,
是這個有意義的實際經歷加上真實的巧合,
促使他成為一名特教老師。
在體制外做特教
雖孤獨艱辛,
卻是他人生的轉捩點
天生叛逆的曲智鑛,
給了自己一個人生挑戰,
大學畢業,拿到教師證後,
他決定不考教甄,
嘗試在體制外教孩子,
便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
他回憶,一開始的幾年很孤單,
因為同學都陸續考上正式教師,
沒有人像他一樣在體制外當老師,
後來,才終於有志同道合的伙伴
加入他的工作室,
而且他也獲得家長和獎項的肯定,
曲智鑛說,很感謝當初自己不放棄,
他才能走到現在這一步。
在教育的過程中,
帶過一個影響他最深的孩子
工作室成立 3 年後,
曲智鑛帶過一個非常特殊的孩子,
孩子本身患有自閉症,
在國一時被班上同學霸凌,不願意去上學,
但孩子沒有告知父母這件事,
不知情的父母便以打罵的方式逼迫孩子上課,
漸漸地,孩子不自己吃飯、洗澡,
甚至還會吐口水,行為完全退化,
學校老師來他家找他,都被他拒於房門之外,
不讓任何老師接近他。
曲智鑛就想了一個辦法,
由於他多年來都是光頭造型,
加上孩子成長於虔誠的佛教家庭,
孩子認為只有宗教人士才是友善的,
他就請家人跟孩子說:
「之後會有一個『師兄』來看你。」
曲智鑛就以「師兄」的身分成功接近他,
他陪孩子逛百貨公司、大賣場,
他也把從孩子身上觀察到的狀況告訴父母,
與父母一起討論要如何協助孩子,
慢慢地,孩子漸趨穩定。
孩子進步的可能性,
大到連他都無法預期
一直到第 2 年,
曲智鑛發現孩子變得和以前不太一樣,
原本看見身穿制服、揹書包的學生,
他會害怕的低下頭來,
現在則會問他那些學生在講些什麼、
並與曲智鑛分享心情,
他就和父母提議,
或許孩子有機會回到學校,
為了不讓 2 年沒念書的孩子有壓力,
曲智鑛換方式跟孩子說:
「幾個月後,台灣有一個大型活動,
我帶你去參加這個活動,
我們只是去畫卡而已,就這樣。」
最後,孩子考了基測,順利的進入高職就讀,
曲智鑛說,其實他並未預期孩子能重回學校,
但這個孩子讓他了解到,
原來孩子的可能性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至今仍令他印象深刻。
給爸媽的 7 個教育建議
因為這樣的深刻教學經歷,
曲智鑛明白並總結出幾點建議給家長們:
1、主動積極
練習對孩子說正向的話,
跟孩子一起培養主動積極的態度;
在孩子面前要主動認錯,共同分享挫折;
拋棄身分,堅持重要原則。
2、以終為始
橫量孩子的能力與需求,替他設定
你希望而他也想要的未來目標 共同努力。
3、要事第一
重要又緊急的事,我們要先干預;
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我們記得透過規劃妥善處理。
4、雙贏思維
親子雙贏:和孩子成為夥伴;
態度一致,教養不費事。
5、知彼解己
先聽再說。
用同理心的傾聽,理解你的互動對象,
理解對方後,用尊重態度尋求被對方理解。
6、統合綜效
善用身旁有的資源,
將環境中潛藏的資源極大化,借力使力。
7、不斷更新
充實自身認知,更要提升自我心態。
除了更新外,也要能實踐與落實。
教孩子這條路也碰過挫折,
這時就該懂得「自我療癒」
曲智鑛坦承,
在教育的這條路上,不可能一路順遂,
他也曾遭遇挫折,
他碰過許多自認為可以改變卻無法改變的事,
像是有些家長直接把孩子丟給他,
然後就覺得問題都會被解決,
但關鍵全在家長身上,
他告訴家長怎麼改變,
卻換來一句:「我沒辦法、我做不到」
另外,他也輔導過加入幫派的孩子,
因為環境的拉力,他無法影響孩子的決定,
孩子即使知道自己做的是不好的,但還是得這麼做。
面對這些挫折,曲智鑛了解到要會「自我療癒」,
轉化這些挫折去充實自己,
更新自己後才能更堅強地面對一切。
在孩子身上,他學到很多,
孩子用自身的生命經驗讓他明白很多事,
他想,他會繼續陪伴孩子,
更努力的幫助這些特殊的孩子。
永遠不要因為自身條件或挫折感到絕望,
轉變自己的心境,然後試著改變自己,
人有無限可能,
所有的傷痛都會變成好的結果!
現在曲老師還出了一本新書:不孤單,一起走
想更深入了解曲老師的特教心路歷程
可以去書店翻翻書唷!
好的故事,當然不只這些!
我們每天報導著 各行各業出色的人物
以及每個 用力生活的台灣人。
希望能讓遇到挫折的你,
因為這些報導 而重新擁有力量!
趕快加入我們的社群
精彩正能量故事,不再錯過🔥
50 歲以下的你 一定要看,
為你傳遞各種正向價值觀!
►點此加入社團
►點此加入LINE@
►點此加入粉絲團
(本文為 CMoney官方 編輯整理撰寫,受著作權保護,請勿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