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我是老年精神科醫師,
從事失智症診療與照顧 18 年,
至少接觸過 2 千位需要長期照顧的老人家和家屬。
一開始,我跟大多數醫師一樣,
以為把病情了解清楚,把檢查仔細完成,
然後把藥開夠、開好,
就可以為老人家紓解病痛,
並為家屬減輕照顧負擔。
但很快地我發現, 光靠診斷、治療甚至復健,
並不能完全為老人家找回健康、快樂與尊嚴,
而且有非常多家屬, 在求助醫療機構以後,
依然被照顧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
於是我漸漸體會,
要讓老人家在人生最後一個階段,
不受病痛折磨,
要讓家屬不必為了照顧老人家而犧牲個人幸福,
光靠醫療是遠遠不夠的,
一定要發展出一套夠大夠好的長照體系。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老後失智照護
每個人都需重新學習
在十幾年失智與長照的診療與照顧經驗裡,
最讓我開心的是,
我陪伴了好幾百位老人家走完人生最後一段下坡路。
失智症平均病程大約10年,
從輕度、中度一直到重度,
都有不同的表現與問題,
需要專業人員偕同家屬,
一起抱持愛心、耐心與細心,發揮創意與勇氣,
為老人家打造一個美麗新世界。
失智長者因為認知衰退與種種心理及行為症狀,
使得原本生活幾十年的現實世界,
在他們眼前崩壞,
因而讓他們感到困惑、不安與痛苦,
因此,照顧者必須陪伴他們重新體驗、
詮釋與改寫每一天的生活,
並賦予嶄新的意義與價值。
做好 3 方面準備
降低老後被照護的機會
越來越多年輕人關心長照議題,
也開始想到,如果自己老了以後失智失能,
需要長期照顧,該怎麼辦?
每當傳出因為不堪照顧負荷而殺人或自殺的事件,
網路上總瀰漫一股對老年生活感到悲觀的論調。
其實老年生活,即使失智失能,
如果預先能夠準備與規畫,
還是可以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
首先,最慢從中年開始,
就要為老年生活做準備,可以從三方面著手。
第 1 減少疾病與失能發生機會
例如日常生活中控制好三高等慢性疾病,
並持續篩檢主要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而且要戒除抽菸、酗酒等不良習慣。
第 2 維持體能與腦力的高功能狀態
養成運動習慣,並保持學習興趣,
讓腦細胞可以增加連結,抵抗老化;
在性格方面,即使老了,
也要學習壓力調適與情緒管理。
第 3 自主掌握生活,積極參與社會
從年輕時就應為退休生活做準備,
包括財務、居住、交通等問題都應預先規畫,
並且要培養個人休閒與興趣、拓展人際關係,
盡量參加各類社交活動。
人生先做最壞打算
遇到問題時
才不會不知所措!
現在加入好友【獲得股市 最新消息】
►點此加入LINE好友
►點此加入產業研究中心社團
►點此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