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崩跌是檢驗股票好時機
最近幾天 大盤出現重挫走勢
連續 2 天 大跌百點以上
融資大減 散戶殺低賣出
在這人心惶惶的時候
卻是檢驗股票體質的好時機
主力趁台股崩跌買進某檔股票
一定是有它的理由
當大盤回穩時 這些股票有較高機率上漲
因此鎖定「賺錢主力」買超的標的就很重要
繼續看下去...
「大數據選股」 5 步驟
找出「最賺錢主力們」大買的 15 檔股票
馬上打開 籌碼K線
利用以下 5 步驟:
步驟 1:點選「高手券商」裡的 " 重要券商 "
步驟 2:選擇 " 多券商 "
步驟 3:贏家天數選擇 " 120 日 "
步驟 4:標的選擇 " 股票 "
步驟 5:統計天數選擇 " 5 天 "
這樣一來,系統就能直接幫我選出
過去半年來,最賺錢的主力們
短線(5天)大買的 15 檔股票
(資料來源:籌碼K線)
挑出 15 檔後 2 步驟進階篩選
雖然,由以上步驟挑出的 15 檔股票勝率已經相當高
但如果資金有限,不知道該挑哪一檔時
可以通過 2 個小撇步來做進階篩選:
1. 區間損益(萬) > 0
「區間損益(萬)」簡單的說
就是這 5 天主力布局這標的損益
主力跟散戶的操作思維不太一樣
舉例來說,同時買進兩檔股票
當一檔是賺錢的、另一檔是賠錢的時
主力通常會保留賺錢的標的,甚至繼續加碼
散戶往往保留虧損的標的,甚至繼續攤平
但 結果通常是「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因此,我們應該優先挑選區間損益為正數的標的
(資料來源:籌碼K線)
2. 前 15 大主力是否同步買?
但如果想更謹慎一點
還可以深入去看看這些股票的籌碼
確認一下最近除了最賺錢主力在逢低布局之外
前 15 大主力是不是也在買
若前 15 大主力同步也在買
對股價有助漲的效果
若前 15 大主力悄悄地在賣
那麼未來買盤力道就會被削弱..
以信驊(5274)為例 :
區間損益為正數
近期前 15 大主力同步站在買方
且 近 5 日籌碼集中度也相當高
那麼,短線續強的機率就會比較高!
(資料來源:籌碼K線)
果然,今天大盤再跌 78 點
信驊卻相對抗跌 僅小跌 0.28%
(資料來源:籌碼K線)
最新 15 檔『近 5 日主力逆勢買超股』
股票 | 買超(張) | 買超(萬) | 買超(%) | 買賣合 | 買賣合 (%) | 區間損益(萬) |
台積電2330 | 7,599 | 168,850 | 7.1 | 133,217 | 62.3 | -6,230 |
元大台灣50反1 | 111,339 | 151,324 | 28.6 | 233,111 | 30 | 1,767 |
宏達電2498 | 16,127 | 132,110 | 10.7 | 80,211 | 26.6 | -6,318 |
南亞科2408 | 14,449 | 119,290 | 7.4 | 146,077 | 37.6 | -2,975 |
元大S&P原油正2 | 75,587 | 114,784 | 53.3 | 89,047 | 31.4 | 3,357 |
南亞1303 | 14,175 | 108,321 | 41.7 | 28,839 | 42.5 | -1,300 |
晶電2448 | 23,536 | 90,193 | 7.3 | 119,994 | 18.5 | -755 |
元大滬深300正2 | 28,892 | 47,208 | 12.7 | 131,716 | 28.9 | 1.6 |
創意3443 | 2,253 | 45,558 | 9.1 | 12,871 | 26.1 | -4,328 |
信驊5274 | 579 | 40,688 | 29.9 | 1,295 | 33.4 | 1,173 |
日月光2311 | 10,207 | 37,837 | 8.5 | 119,149 | 49.7 | -836 |
台光電2383 | 2,583 | 36,597 | 20.7 | 10,971 | 43.9 | -1,338 |
台勝科3532 | 2,852 | 32,697 | 6.3 | 14,768 | 16.3 | -2,893 |
譜瑞-KY4966 | 651 | 32,343 | 14.9 | 2,707 | 31 | -2,071 |
國泰金2882 | 6,450 | 31,622 | 9.7 | 66,140 | 49.7 | -500 |
(資料來源:籌碼K線)
結論
大盤修正時 才是最好的檢驗股票時機
主力會趁大盤下跌
散戶亂砍股票時 趁機進場
所以在大回檔時
首先要做的就是抓出贏家在悄悄布局的標的
等大盤回穩反彈時
這些個股容易成為領頭羊領漲
短線搶反彈一定要及時出場
不管有沒有賺到都要跑
波段操作的投資人可以等
更明確的止跌訊號出現再進場
買股票前請記得研究籌碼細節
要學專業的籌碼分析 請報名以下課程 :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