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擷取自卓越雜誌)
十年前,1張來自臺灣的
椅子紅遍全世界。
臺科大設計系學生邱啟審
所設計的伸縮情人椅,
由於可如手風琴般延展、收縮椅子長度
及改變造型的特性,大大驚豔全球。
而這種特殊蜂巢結構的幕後功臣,
即是出自台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台芯)之手。
在臺灣,從事外觀設計的人很多,
但專注於結構設計卻很少,
台芯總經理張志傑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故事要從二十五年前開始說起。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張志傑正值青春年少,好奇心十分旺盛,
連到汽車維修保養中心保養汽車,
都會蹲在維修師傅旁問東問西。
這位好奇先生最後沒有殺死貓,
反而無意間從一位
從事建築玄關門工程的親友
手中取得了一支蜂巢紙。
正是這支不期而遇的蜂巢紙,
開啟了張志傑的無限想像與探索,
日後更成為踏入這一行的敲門石。
五年虧損 三年重整
換得十五年成果豐碩
「臺灣錢淹腳目」的年代,建案到處搶建,
住宅用的金屬玄關門和 OA 屏風,
多流行以1種能讓家具輕量化的蜂巢材料(Honeycomb)
作為加強整體結構剛性的材料,獲利自然不言可喻。
其實從事品牌代理的張志傑認為,
「代理」的主導權往往掌握在他人手中,成長幅度有限,
為此,勇於嘗試的他
始終在尋思可永續經營的生產事業。
就在如此因緣際會下,
他選擇一頭栽入當時全臺
只有三、四家的蜂巢紙產業。
然而在網際網路不發達的年代,
仍是門外漢的張志傑對於蜂巢紙完全不瞭解,
甚至連蜂巢紙的名字都不知道。
因為資訊不透明,他無法求助其他業者,
於是自己花了二年的時間,
從找材料開始下手,以逆向工程原理,
研發設計出不同於其他業者
直接向國外訂購的第一代蜂巢設備。
(圖片擷取自台芯Taishin實業股份有限公司-honeycomb蜂巢紙板)
正當台芯磨刀霍霍、在一九九四年成立時,
臺灣股市、經濟都盛極而衰,
建築個案急劇萎縮,
市場需求僅剩全盛時期的十分之一。
本來期待的商機,最後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
張志傑直言:「我們在這個行業裡面整整沉浸了二十五年,
前面十年幾乎是繳白卷」。
五年虧損,不只虧掉了股本,還虧出了負債。
不過就像股市跌到谷底總有反彈的時候,
台芯花了三年時間重整旗鼓,
找了新的股東、合夥人,
更開發了高效的二代設備,
工廠也一路從桃園龜山搬遷到新竹關西。
往後十五年,
台芯利用蜂巢紙的特性開拓多元性新產品,
包含紙棧板、角紙、特殊包裝、創意家具等,
營收也慢慢走上穩定的軌道。
張志傑的創業歷程並非一帆風順,
他說:
「為什麼能夠有開花結果的一天,
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堅持。
堅持有很多,當年你無路可走,
你就只有這條路,就不要想那麼多。
另外就是,你對這個產品有信心、有理念,
就算有其他的路,你也想要繼續嘗試下去」。
共享共榮
站穩 IKEA 紙棧板十年供應商
眾多台芯新開發的產品當中,
有一項占總營收五成以上,
那就是常出現於各大賣場、工地,
作為疊貨隔層及方便大型器具拖運的紙棧板。
由於近年歐美環保意識抬頭及原生蟲害問題,
美國對傳統木棧板嚴格要求
「所有輸入或過境美國的木質包裝材料,
必須進行熱處理或煙燻處理」,
不符合規定的業者罰款動輒數十萬美金,
這時,可以百分百回收再利用的紙棧板便成為一時之選。
大型家居跨國企業 IKEA,
就嚴格要求所有進出口或內需都必須使用紙棧板。
從十年前開始,台芯就成為 IKEA 的合格供應商,
期間 IKEA 的規範越來越高,可以適應的廠商越來越少,
台芯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讓客戶依賴我,就是我的機會
光一個輔導合法砍伐林木業者
的 FSC 森林管理認證,
就要花新臺幣六十萬,
顧問輔導、檢測、申請認證……,
前期投入經費如流水。
雖然樣樣都需要配合 IKEA 的規範提升要求,
但台芯也能跟著進步,
不過有一些 IKEA 的專屬需求,別人未必行得通。
張志傑表示,「IKEA 棧板腳要送測,面板要送測,
尺寸和排列組合都要符合倉儲的需要。
IKEA 把棧板壓縮到只剩下五公分,
一般移載的室內拖板車進不去,」
IKEA 有自己專屬的拖板車,
連一公分的倉儲都會爭取,
小到一個貨櫃能夠多零點幾個立方公尺,
也會精準盤算,在紙棧板上面訂規範。
IKEA 在細微處多方要求,這些台芯都一一做到了。
張志傑希望跟客戶共享共榮,
「你不要想了啦,我來解決就好。
讓客戶依賴我,很多事情丟給我解決。
這就是我的機會,當然我們會辛苦一點。」
草根味十足的一席話,道出台芯備受國際企業肯定的關鍵。
(圖片擷取自台芯Taishin實業股份有限公司-stretch-design.com/)
甘為小確幸註腳
協助年輕人文創設計
十年前台芯與邱啟審合作的
「FlexibleLove®」椅子一炮而紅,
張志傑說:「所有的文創設計裡面,
那一把椅子是成功的典範」。
作為全臺灣唯一1家
密切配合文創需求的蜂巢產業,
秉持「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藝術起源於文化」的理念,
六年前張志傑決定以「科藝」為名,
成立分公司協助文創設計。
很多參加新一代設計展的學生來找他合作,
不乏優秀作品,畢業後卻因為現實因素,常常不了了之。
張志傑感歎:
「文創往往是個夢,給年輕人機會,
大多是小確幸,卻也少有成功。
像我們這種合作廠商,
要從中獲利也自然不容易。」
就連邱啟審也將椅子轉交學長代理,
默默繼承家族的佛具產業。
除此之外,文創產業面臨的另一個困境是抄襲,
張志傑形容「這就是產業的宿命,客戶被抄襲,我們受波及。」
比如專門為貓咪設計的「甜甜圈涼床」,
不過半年對岸就出現大量仿冒品。
更別提大名鼎鼎的「FlexibleLove®」,紅到哪抄到哪,
甚至德國都有廠商抄襲。
「唯一我們可以比較安慰的是,
他堅持他的品牌和價位,
我們堅持我們生產的東西,
不是像大陸粗製濫造。」
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
科藝不但要以創新先發制人,
更要堅守品牌和品質的最後一道防線,
如此才能用商品價值打動消費者的心。
好的品牌經得起考驗,
好的堅持造就不凡的成就。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