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資料截取自:MONEY錢120)
鴻海飛鷹計畫
拓展 8K 液晶面板廠
「Mr President, the eagle flies!」
(總統先生,雄鷹展翅飛翔!)
7 月底在美國首都白宮記者會上,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川普背書下,
全程用英語向全球宣布鴻海
在美國第一個重大製造業投資案:
砸 100 億美元興建
最先進的 8K 液晶面板廠,
這是鴻海「飛鷹計畫」第一部曲。
在鴻海今年的股東會上,
創業邁入第 43 年的郭台銘語重心長地說,
為了未來發展,投資、研發不能少。
他還說,全球經濟在這 3~5 年會有急遽變化,
如果沒跟上,會錯過這波產業革命,被淘汰。
所以,這次投資人一定要看懂郭台銘的賺錢藍圖,
更要抓住他旗下的小金雞。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鴻海逐年成長,
連收破 4 兆
從去年宣布收購日本家電品牌大廠夏普,
到今年在白宮與川普總統舉行聯合記者會、
宣布大手筆投資美國 100 億美元,鴻海(2317)董事長郭台銘
近年一再成為國際媒體報導的焦點,
CNN、Bloomberg 等主流電視網
甚至有多次即時連線報導,
如此高規格在台灣企業史上可說是空前的。
鴻海或者說郭董每一次大動作出手,都是為了拼成長。
1991 年鴻海在台股掛牌上市,一直到 2015 年,
每年營收(合併,以下同)都成長,
最高紀錄是 2015 年創下的 4.82 兆元,2016 年則首見衰退,
年減 2.75% 來到 4.36 兆元,向來霸氣的郭董,
為此特別在今年員工嘉年華會(尾牙)上彎腰致歉,強調會更努力。
鴻海 2014 年營收首度突破 4 兆元達 4.21 兆元,
較前 1 年的 3.95 兆元成長 6.53%,
主要是拜蘋果(Apple)智慧型手機 iPhone 熱賣所賜。鴻
海年營收從 1 兆元成長到 4 兆元,總共花了 10 年,
其間不斷開發新客戶、新產品、搶訂單,
除了本身加強研發、蓋新廠外,另一個重要手段是併購。
在 2014 年鴻海股東會上,郭台銘信誓旦旦告訴股東,
「未來 1 0 年集團年營收要擴大至 10 兆元」,
這代表鴻海年營收最慢要在 2023 年達到 10 兆元。
要達到這個目標,從今年起,鴻海每年營收平均要增加 8 千億元
這比電子 EMS 代工同業緯創(3231)去年營收
還多出 1 千 4 百多億元,談何容易?
郭董「永不放棄」
挑戰年營收 10 兆目標
郭董自己很清楚,鴻海要在 2023 年前
挑戰 10 兆元年營收的目標,難度相當高。
但他在內部開會時,不只一次告訴幹部,
不論有多大的困難,「我們永不放棄」。
回顧過往,他就是靠這股毅力,把鴻海從一家位於
土城的電視機組裝小廠,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 EMS 代工廠。
鴻海的強項在於新舊科技的整合與量產能力,
提供客戶「一站購足,最具成本競爭力」
的全方位代工服務,
其生產基地遍布全球各地,可就近接觸客戶與終端市場,
而且執行力強,因此成為蘋果及其他國際
3C 品牌大廠不可或缺的代工夥伴。
這些年來,投資人也看到郭董以無比的決心與耐心,
克服重重阻力,完成收購日商夏普,
且很快就讓夏普單季營運轉虧為盈。
儘管前方有巨石(日本政府)擋路,他還要再接再厲,
瞄準下一個收購目標──日商東芝的半導體部門,
以補強鴻海集團目前最弱的半導體產品線,
藉以掌握手機等 3C 消費電子產品的關鍵零組件
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
儘管鴻海去年營收衰退,
獲利卻來到歷史新高。
2016 年歸屬於母公司之淨利為 1,486.63 億元,
較 2015 年的 1,468.67 億元成長 1.22%,
年度基本每股盈餘達 8.6 元,優於 2015 年的 8.54 元,
而且營業利益率、毛利率、淨利率都較前一年改善,
也就是「三率三升」,儘管幅度不大,卻是正面訊號,
代表鴻海集團近年的產品線與組織調整逐漸發揮綜效。
跨國際、跨領域發展
積極擴建鴻海帝國版圖
郭董近年積極招兵買馬、四處網羅人才,
除了策略性收購在特定領域有競爭力或具備特殊技術專利、
智慧財產的公司,也投資不少新創公司,
並與 Apple、阿里巴巴、軟銀等大咖維持密切合作,
多方合縱連橫、布局全球;也藉由收購夏普開始跨入終端品牌與通路,
初試啼聲打了漂亮的一仗,端出夏普電視上半年在中國熱銷的戰果。
霸氣十足的郭董,以往跟國內電子代工同業搶訂單毫不手軟,
但這些年來他已體認到,隨著勞工成本不斷上升、
電子終端產品價格越來越低,若只做資通訊硬體代工,
或採殺價競爭策略,很難實現他的「鴻海帝國」宏願,
還需要建立完整的「智能生活科技服務生態體系」供應鏈,
以成為 Apple 等大客戶不可或缺的策略夥伴。
郭董長年帶兵征戰全球各地,
市場就是他的祖國(郭董最近的名言)。
隨著川普今年就任美國總統,可能改變全球經貿遊戲規則,
加上資通訊科技快速創新,傳統產業不斷被顛覆,
嗅覺靈敏、執行力強的郭台銘,往往選在關鍵時刻出手,
在外界半信半疑之中,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飛鷹計畫揭開序幕
跨出美國投資第一步
在川普背書下,郭董在白宮揭開鴻海「飛鷹計畫」序幕,
宣布在美國威斯康辛州投資 100 億美元(約3,025億新台幣),
打造世界級的高階液晶顯示面板廠,未來所生產的面板
將應用於新世代電視、自動駕駛汽車、航空器、教育、
娛樂、健康醫療、尖端製造、辦公室自動化、互動零售、
安全生活等,這也是鴻海在美國打造 8K +5G
(8K 超高解析度面板、第5代行動通訊)生態系的第一部分。
擅長談判喊價的郭董,這次爭取到非常優惠的設廠條件,
威州議會也已通過州政府承諾鴻海的設廠優惠條件,
鴻海後續肯定會加碼投資美國。大嘴巴且愛獨攬功勞的川普曾公開說,
郭董私下告訴他,未來在美國的投資
可能會加碼到 300 億美元(約9,075億新台幣)。
外傳鴻海在美國的下一個投資案,可能落腳密西根州。
根據中國媒體報導,郭董是看中密西根州的汽車研發技術,
未來會在該州建立汽車無人駕駛技術、車聯網等研發中心。
電動車為下波成長主力
旗下 6 隻小金雞行情看漲
目前鴻海有 9 大核心事業:
① 占營收約一半、比重最高的手機事業,最大客戶是Apple ;
② 個人電腦與伺服器;③ 電視、面板與遊戲機;
④ 網路設備;⑤ 連接器;⑥ 通路與電商;
⑦ 醫療生技;⑧ 電動車;⑨ 機器人與無人機。
由於其中有多項產品屬於未來主流明星產品,
外資麥格里證券因此給鴻海冠上
「明日世界整合者」的美譽。
鴻海的電動車、機器人、無人機、醫療生技等事業,
目前仍處於初期布局階段,但麥格里證券
相當看好鴻海在這方面的布局,尤其看好電動車、機器人、
物聯網智慧裝置等大趨勢產業,將成為鴻海未來的獲利利器,
在年中發布的最新報告中,將鴻海目標價調高到 200 元,
跟郭董「股價不到 200 元將不退休」的說法相呼應。
鴻海近幾年主要成長動能來自 Apple 的大訂單,
特別是 iPhone,然而,隨著智慧型手機硬體越來越成熟,
加上Apple 採取分散供應鏈的策略,鴻海未來要有所突破,
擴大加碼投入汽車領域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尤其是電動車,因為這個產業正加速起飛,而且市場夠大。
電動車屬於破壞式創新(取代傳統汽車),
需要大量品質穩定可靠的電子、機電零組件,
而鴻海的強項是製造,又擅長控制成本。
另一方面,電動車售價若降低到跟汽油車不相上下,
才會加速普及, 因此, 鴻海與特斯拉(Tesla)等電動車
領導品牌廠應有合作的誘因;一旦鴻海成為
各主要電動車品牌的零組件供應商,
離 10 兆元年營收的目標就越來越近。
鴻海今年相繼宣布在中國、美國擴大投資,
接下來也準備擴大投資印度,
每筆投資案數以百億計,除了鴻海本身受惠,
也直接、間接給旗下小金雞帶來新商機,
首先受惠的是旗下的設備、工業電腦廠,
未來隨著各大投資案陸續完工,新產能開出之後,
受惠的是旗下的關鍵零組件或者模組廠商,
例如:觸控模組廠 GIS-KY(6456)、
衛星通訊及未來 5G 關鍵元件廠台揚(2314)、
電源管理與液晶顯示器驅動 IC 晶片設計公司天鈺(4961)、
液晶電視及汽車機構件廠乙盛-KY(5243)。
──────────────────────────────────────
讓郭董幫你賺大錢
快抱住鴻海加持 6 檔小金雞
Money錢9月號(120期) 更多專欄內容:
① 主力偷偷大買這10檔個股,暗藏什麼玄機?
② 電動車商機爆發,12檔受惠股最吃香...
③ 買1檔股票,賺第2份薪水
↓ $ 168 立即搶購 ↓
♛ 買雜誌贈送:
籌碼K線 14天 軟體序號 $999
+ 理財寶現金抵用劵 $599
──────────────────────────────────────
台揚(2314)
深耕衛星及微波通訊產品,前者包括低雜訊降頻放大器(LNB)、
衛星小型地面站(VSAT),後者包括行動通訊、無線廣播產品,
其中 LNB 營收比重逾 5 成占最大宗,其次是VSAT。
LNB需求來自衛星電視用戶增加,以及畫質提升、
頻道增加所帶動的規格升級。依台揚法說會資料,
2016 年電視畫質提升到 4K,已帶動一波LNB升級換機潮,
預料下一波電視畫質演進到 8K,將出現新一波規格升級潮。
此外,隨著歐美車聯網逐漸普及,在車上收看
衛星電視的需求也會增加,同樣會帶動LNB需求。
另一方面,台揚客戶 6 月發射一顆第 3 代衛星,
傳輸量為上一代的 2 倍,而台揚獨家供應 VSAT,
預期第 4 季起大量出貨,動能可望延續到明年。
鴻海已宣布在美國投資 100 億美元生產新世代 8K 液晶面板,
接下來可能設立車聯網研發中心,
這些若結合台揚在衛星通訊、5G的深耕布局,
將有機會把餅做大,這也是鴻海 2012 年參股台揚 32.62% 的目的。
台揚去年減資 50%打消累積虧損,本業轉盈,
法人看好其衛星通訊與 4G、5G 行動通訊產品後市,
預估今、明年稅後 EPS 約 1.6元、3.38元,
建議 35 元以下買進。
京鼎(3413)
前身為鴻海旗下的沛鑫半導體,
多年前因發展LED設備不利而大幅虧損;
現任董事長劉應光從鴻海資深副總退休後,
2011年奉命接手整頓公司,2012年結束LED設備業務,
接著減資 8 成再增資(目前鴻海持股比重18.13%),
重新聚焦半導體、自動化設備本業,逐漸恢復元氣。
京鼎主要研發半導體製程設備、自動化設備,
及相關模組、零組件;半導體設備營收占比超過6成,
主要出貨給最大客戶美商應用材料;
第 2大客戶為泛鴻海集團,占營收 2 成,
主要為面板廠製程及自動化設備。
京鼎近年新切入半導體備品市場,
已陸續通過大客戶認證,今年開始有較明顯的業績貢獻,上
半年營收 38.96 億元,毛利率 24.04 %,
明顯優於去年同期的12.45%,稅後EPS達6.58元,
較去年同期的 2.99 元成長幅度超過 1 倍。
由於毛利較高的半導體設備代工訂單仍然維持高成長,
法人預估京鼎全年稅後 EPS 可超過 13元,
明年獲利可望續創新高,短線可以在 160 元以下找買點。
不過目前股價累積漲幅已大,
又屬於高波動產業,
將來一旦半導體設備訂單下滑,
股價將會有較大的下跌風險。
天鈺( 4961 )
以小尺吋 LCD 驅動 IC 起家,成立於 1995 年 7 月,
2006 年合併鴻海集團轉投資的 IC 設計公司宏鑫,
產品線拓展至大尺吋 LCD 驅動 IC。
天鈺去年 4 月撤回股票上市暨初次上市前
現金增資發行新股案,震驚市場。
當時市場盛傳,天鈺取消掛牌是因鴻海入主夏普,
為使夏普營運更具效率,計畫將天鈺與夏普整合,
提高面板設計與生產效率,同時未來要轉赴海外上市。
不過天鈺目前仍在台灣興櫃掛牌中,
去年天鈺在顯示器驅動 IC 的營收占比約 84 %、
電源管理 IC 營收占比近 16 %,全年度營收 69 億元,
稅後純益為 3.21 億元,每股純益 2.39 元,
今年上半年累計合併營收 32.54 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近 7%。
近 3 年天鈺合併營收分別為 52.65億元、
60.56 億元及 69.46 億元,依據工研院IEK資料顯示,
近 3 年 IC 設計業產值分別為 5,763 億元、
5,927 億元及 6,531 億元,可知近 3 年天鈺市場占有率
分別為 0.91%、1.02%及 1.06%,成長性優於整體 IC 設計業。
目前天鈺在顯示器驅動 IC 及電源管理 IC 的市占率仍小,
以去年 EPS 計算,本益比近 15 倍,與同業相較並未低估,
不過天鈺近年來的營收穩定成長,且市占率持續攀升,
加上具鴻海集團背景,後續營運展望可期,
30元 以下低檔有限。但天鈺目前仍在興櫃市場,
未來不一定會在台轉上市,投資時必須納入考量。
乙盛-KY( 5243 )
乙盛前身為振順工業,成立於 1987 年,
2009 年獲鴻海入股成為鴻海集團成員,
主要業務包括消費性電子部品機構件及
模具設計、開發、製造、銷售等,為專業的機構組裝廠。
2016 年主要營收包括 TV機 構件占 71%、模具占7%,
除了 3C 消費電子產品外,還跨足至汽車模具、
辦公室自動化及家電領域,被視為電動車概念股之一。
乙盛自 2014 年打進 Tesla(特斯拉)供應鏈,
成為 Tesla 機構件唯一供應商,出貨項目包括 Tesla
電池蓋底盤及輪圈金屬件等中大型機構件。
法人指出,乙盛 2016 年在 TeslaModel S 及
Tesla Model X兩車款機構件的出貨,貢獻公司營收約 1,400 萬美元。
法人推估,乙盛-KY於去年底接獲 TeslaModel 3中大型機構件長單,
下半年開始出貨,今年 Tesla 營收貢獻可望達 3,000 萬美元,
明年有機會跳升至 5,000 萬美元,占營收比重估計達15%。
此外,目前 Tesla 與乙盛合作開發 Model P 及 Model Y 等新款車,
且乙盛也在爭取Tesla塑件訂單,隨著雙方合作持續,
可為乙盛營收動能增添柴火。
乙盛今年上半年累計合併營收 53.38 億元,
較去年上半年成長近 16%,毛利率 14.89%,
較去年全年毛利率 13.15%有所提升,營業利益率 4.71%,
也比 2016 年的 3.54%增加逾 1 個百分點,
上半年累計稅後淨利 1.98 億元,每股盈餘為1.15元。
乙盛具有 Tesla 電動車題材及鴻海集團背景,
未來展望不看淡,國內法人目標價 53 元,
但市場對於Tesla能否達成量產目標的質疑聲未斷,
投資時須持續留意,建議拉回逢低分批進場。
樺漢( 6414 )
樺漢成立於 1999 年 7 月,總部位於新北市中和區,
主要從事電腦及周邊設備製造、資訊軟體服務,
是工業電腦廠,2012 年 12 月在興櫃市場申請掛牌交易,
2014年 3 月 28 日轉掛牌上市。
樺漢為鴻海軍團艦隊之一,為鴻海集團跨足工業電腦產業的先驅,
以「產業電腦全方位垂直整合專案」為定位,
秉持速度、品質、技術、彈性、成本的產品策略,
發展自我研發的核心技術,嚴格的品質檢驗系統及高性價比的產品。
目前持續拓展 OEM、ODM 版圖外,
更將積極了解市場脈動,
掌握產品趨勢,引導技術與商業的發展,
以現有 ODM、OEM產品為基礎,
拓展並深入開發各目標垂直市場領域,
而且深耕技術型垂直應用領域的產品與客戶。
除此之外,樺漢也持續尋找策略合作夥伴,
藉由雙方技術交流、產品互補,達到橫向及縱向整合。
樺漢表示,今年營運仍處調整年,所以公司第 2 季本業獲利表現較弱,
但若從營收數字來看,樺漢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 78.85億元,
年增 17.83%,創同期新高。毛利率 17.42%、營益率 6.26%,
歸屬業主稅後淨利 4.68億元,年減 5.73%,
每股稅後純益為 6.17 元,低於去年同期的 7.06 元。
展望下半年,法人認為,樺漢已取得德國資訊系統商 S&T實質控制權,
S&T也入股德國工控大廠 Kontron,等於樺漢間接入股 Kontron,
三方整合效益可望從今年第3季起開始顯現,
預期毛利率將會回到正常水準,下半年獲利表現可望逐季回升。
樺漢股價從今年5月起開始逐漸走強,
短線股價雖然近期拉回整理,
中長期仍可持續追蹤。
GIS-KY(6456)
鴻海集團旗下觸控面板廠 GIS-KY 業成,
成立於 2011 年 1 月,在 2015 年 6 月 12 日上市掛牌,
目前 GIS-KY 業成在台灣、深圳與成都均建有研發、
生產基地,客戶遍及亞、歐、美等世界級電子大廠,
已與客戶建立長期穩定的夥伴關係。
GIS-KY 業成是觸控顯示技術的專業廠商,
團隊具有多年的觸控和 LCD 模組設計及製造經驗,
以深度技術與設計整合的 MegaSite
(從觸控面板、貼合到 LCM 組裝)
一條龍營運模式,結合保護玻璃、
觸控感應器及液晶顯示器模組等,
提供全方位的觸控顯示技術解決方案。
GIS-KY 業成上半年每股獲利高達 7.6 元,
較去年同期的 0.95 元大幅進步,
累計上半年營收約 415.87 億元、年增 39.2%,
毛利率約 12.92%,稅前淨利 31.53億元,
稅後淨利 23.57億元、年增 707 %。
GIS-KY 業成表示,未來公司將持續透過
跨領域、可延伸、多應用的多元整合,
以及高附加價值的差異化經營模式,
強化差異化的競爭優勢,車載、光通等特殊應用
在下半年能有不錯表現,今年第 2 季客戶新產品就開始放量,
且下半年有新產品上市,下半年營運可升溫,
今年整體營運可望穩定成長。
也因 GIS-KY 業成繳出的成績單相當亮眼,
讓外資近期頻頻調升目標價,
港系外資把目標價從 285 元調升至 430 元,
美系外資也把目標價從 270 元調升到 390 元,
日系外資則是重申「中立」,目標價從 295 元調升到 334元。
外資報告持續幫 GIS-KY 業成按讚,挹注股價表現持續亮眼,
法人認為,可待拉回整理之際,逢低分批布局。
郭董這6隻金雞母,潛力無窮,
投資人要趕快看好時機進場!
──────────────────────────────────────
讓郭董幫你賺大錢
快抱住鴻海加持 6 檔小金雞
Money錢9月號(120期) 更多專欄內容:
① 主力偷偷大買這10檔個股,暗藏什麼玄機?
② 電動車商機爆發,12檔受惠股最吃香...
③ 買1檔股票,賺第2份薪水
↓ $ 168 立即搶購 ↓
♛ 買雜誌贈送:
籌碼K線 14天 軟體序號 $999
+ 理財寶現金抵用劵 $599
──────────────────────────────────────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