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台灣有一個產業 ...
✔ 代工世界第 1
✔ 全球市占高達 8 成
✔ 每年銷售額破 100 億
究竟是哪個產業引領全球,你猜得到嗎?
答案就是:台灣的「高爾夫球」產業
1960 年,台灣成立第一家高爾夫球代工廠
鼎盛時期,光是高雄,就有上百家代工廠
1989 年,高爾夫球銷售額首次突破 100 億元
以接單代工為主,7 成球具外銷至美國、日本
不管是質量或產量,台灣是高爾夫球界公認的世界第一
就連老虎伍茲,當年比賽拿的球具也是「MIT 製造」
高爾夫球產業這麼強 ...
我可以買進相關概念股嗎?
先看看下圖
2012 年是近 10 年來的高點,119 億元
近 5 年來,每年銷量均維持在 100 億以上
看完數字,你有發現問題了嗎 ...
1989 年 → 銷售額破億
2016 年 → 102 億元
27 年過去了,銷售額沒太大波動
這代表:高爾夫球產業已進入「成熟」期
「成熟」期,是好事還壞事?
我們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若你不想錯過產業深度好文,請 點我 加入社團!
正文繼續 .....
【5 家高爾夫球概念股】
製造商:明揚(8420)、大田(8924)、鉅明(8928)、明安(8938)
通路商:邁達康(9960)
以下選「股本超過 10 億元」的
2 家公司做比較分析-大田、明安
✈ 高爾夫球產業供應鏈
大田(8924)、明安(8938)
高爾夫球代工廠-中游產業
大田股本 12 億,明安股本 13 億元
是目前稱霸世界二、三名的高爾夫球代工廠
主要業務是:生產高爾夫球具
(工作內容包括精密鑄造、鍛造、成型
加工、研磨、塗裝、組立、製桿等)
✈ 同樣是代工廠,明安的步伐比大田快
明安率先研發「碳纖維」的相關應用
當年台灣高爾夫球業發光發熱時
鋼鐵金屬 與 木頭,是主要使用的球具材料
1988 年,明安成為台灣量產「碳纖維高爾夫球桿」的首家公司
以鐵、木桿頭起家的大田,4 年後才加入「碳纖」材料
備註:鐵/木/碳纖/鈦合金等材料製成的高爾夫球用具
沒有絕對好壞,各自有支持者
✈ 我為什麼要特別點名「碳纖維」呢?
原因是 ...
1. 碳纖維是高科技材料,應用範圍廣
白話文:不只吃得飽,還吃得多樣
2. 兩家公司都是世界級的代工霸主,有穩定客源與技術
白話文:已壟斷市場,本業無須擔心
2. 高爾夫球產業已達成熟期,兩家公司皆已出現「本業」以外的營運項目
白話文:如果你是董事長,帶著自家公司「走過成長期,站穩成熟期」
公司的下一步,你打算怎麼走?
當然是 拚轉型,吃更大的餅 ...
✈「碳纖維」是什麼?
→ 經過氧化、石墨化、編織加工後成形
→ 又輕又硬的高科技材料
→ 製程費工的高單價、高毛利產品
→ 應用範圍廣:航太/軍事/汽車零件/運動用具/3C電子產品/工業製品
✈「碳纖維」可以應用在哪些產品?
① 高爾夫球具:生產碳纖維球具,擴大客群
碳纖桿優勢 (1) 重量輕
→ 揮桿速度快、輕鬆
→ 減少運動傷害
碳纖桿優勢 (2) 高單價、高毛利
屬於製程費工的高科技材料
生產成本高,所以單價高
② 自行車:自創品牌,主打碳纖自行車
兩家公司都跨界發展高階碳纖自行車
同樣採用碳纖維,讓自行車「超輕量」
大田自創品牌-VOLANDO,主攻大陸
明安自創品牌-DIZO
與通路商 邁達康 合作,主攻國內市場
③ 複合產品:廣泛運用碳纖維,吃得更大的餅
上途中的其它,是明安較大田不同的地方
明安將「碳纖維」應用在更多產業,包含
1. 航太內裝:椅背、坐墊、座椅扶手
2. 3C電子產品:筆電碳纖維外蓋、平板保護蓋
3. 汽車零件:引擎上護蓋、引擎蓋、尾翼、傳動軸
4. 工業製品:機械手臂、管狀支撐架、輕量電梯車箱組件
✈ 講得落落長,給個結論
① 大田與明安是世界級的高爾夫球代工廠,本業無須擔心
② 成功從代工轉型品牌,兩家公司皆有碳纖自行車品牌
③ 「碳纖維」的技術研發與應用:
大田有櫻之田 51% 股份,明安設立公司自行生產
④ 除了同樣都有的運動用品、自行車:
大田跨行五金,還有不鏽鋼水龍頭品牌
明安則是將「碳纖維」作更廣泛運用,加入航太、3C 電子、汽車、工業等產業
✈ 未來觀察重點
→ 全球高爾夫球發展趨勢
→ 兩家公司自有自行車品牌發展
→ 明安的碳纖維應用
❀ 貼心體醒投資人
此文僅是產業分析,並非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