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管控兩變數,杜絕老後貧窮
中國信託資深副總、
台灣個金事業處總處長楊淑惠表示,
想要有健康永續的退休財務、
杜絕老後貧窮的風險,
要懂得管控退休生活的兩大變數:
「金流變數」與「人生變數」。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一)「金流變數」,要留意兩個痛點
一是投資環境的轉變,
例如低利與通膨都會影響資產的累積效果。
其二,則是退休金政策的改變,
目前正在進行的年金改革,
民眾要密切注意是否受影響。
(二)「人生變數」,也有兩個痛點
一是醫療侵蝕老本,
另一個則是活得超乎預期的長壽風險。
還好,這兩大變數、四個痛點都有控管之道。
民眾應定期檢視 退休金狀況
才能趁早發現 財務缺口
楊淑惠建議,應付金流變數,
可以先設想退休後的生活目標,
然後評估能夠累積資產的時間,
以此推算報酬率,再尋找可滿足報酬目標,
或者可支應老後現金流的投資商品。
民眾也應該定期檢視退休金累積狀況,
才能儘早發現財務缺口。
至於人生變數,則首重「醫療防護網」的建構,
將風險轉嫁給保險。
而保險規畫的優先次序,
可以先投保住院醫療險,
而後是可抵禦癌症等風險的重大疾病險,
最後則可加上長期照顧險。
而活得比預期久的長壽風險,
則可以年金險或退休養老信託等商品,
來提供可以「活到老、領到老」的穩定現金流。
">saludmóvil)
還沒步入老年、還沒有生病,
可能很難想像 醫療負擔多麼龐大。
楊淑惠估算, 60歲以後平均每年住院醫療支出
可預估 5~10萬元預算;若是罹患重大疾病,
醫療費、生活費等林林總總的開銷,
粗估要 100~250萬元。
而一旦進入長照狀態,10年的看護費用
就達 300~700萬元(依照看護人力而不同,
外籍看護一個月薪水約 2.4萬元,本籍看護約 6萬元)。
將上述的老後醫療支出加總起來,
若完全不靠保險來承擔,
那麼,光是醫療費用,一個人就大約要準備
500~1200萬元的老本來支應。
若不善用保險槓桿效果,
則老後醫療花費 恐怕會侵蝕老本,
建議「可以藉由滿期還本的保障型保險商品,
同時兼顧醫療花費轉嫁與累積老後醫療帳戶金,」
她建議,尤其是單身者、缺乏家庭支持者,
更應考慮保險的槓桿效益,
以此分攤長照風險。
善用時間複利,愈早負擔愈輕
此外,楊淑惠也提醒,
退休規劃應善用「時間複利」的威力。
退休理財愈早開始、負擔愈輕,
資產累積效果也愈明確。
「規劃的第一步,就是設想
你退休後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楊淑惠秀出手中的圖表,
以幾個數字就解釋了時間、
複利與人生目標之間的關係。
她說,如果想要與另一半過「簡約生活」,
包含食衣住行的必要開銷,
設定退休後一個月大約需要 4萬元。
而後假設在 65歲退休、
每年 2%的資產報酬、可活到 85歲的前提,
那麼,若自 35歲開始準備退休金,
一個月只需投入 4000元,45歲則須投入 1萬元,
但到了 55歲就得投入 4.5萬元。
尤其在如此低利環境下,
提醒民眾更應該提早著手準備退休金,
運用終身還本與遞延年金創造退休永續金流。
此外,隨著人生階段的進展,
理財規劃的目標 與原則也不同。
楊淑惠指出,像是「鋼鐵草莓世代」的七年級生,
應該提早準備醫療保障,並積極累積資產。
身為「三明治族」、家庭負擔變重的六年級生,
規劃重點就要聚焦在家庭保障、子女教育金上。
至於步入退休的熟齡世代,
除了穩定資產、打造現金流,最好可以預作傳承。
「有好的事前規劃,才能留愛不留債,」
她舉例,有一位財管客戶許先生,
好不容易等到孩子上大學獨立,
終於可以與妻子好好享受兩人世界。
此時,許先生竟然發現罹患癌症,開始煩惱身後事宜。
中信財管團隊評估,
發現許先生在台灣資產多是不動產,
然而孩子都在國外、不可能回來處理房子。
於是在中信團隊的建議下,
許先生除了每年 220萬元的免稅贈與額度之外,
逐漸出脫房地產,只留下自住與最精華的物件。
一人兩口袋,創造財富金三角
「我們也建議要預留遺產稅金,
這樣才不會將傳承資產美意變成下一代支付龐大遺產稅壓力!」
楊淑惠提醒,跨過 50歲、累積一定財富之後,
就要思考如何傳承,
力圖將爭議最小化、資產極大化。
首創「保單健診」「全方位專家團隊」
與「數位行動理財服務」的中國信託銀行,
對退休理財規劃也提出
「活、留、存──財富金三角」的創新見解。
所謂「活」是指必要開銷,
包含「退休準備」與「醫療保障」兩大面向。
「留」,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責任」與「傳承」課題。
「存」則是累積更多資產,以完成更多人生夢想,
並協助達成更好的「活」與「留」。
只是,如果薪水都不夠用,
怎麼存退休金?
「一個人要有兩個口袋,一個是用來長期規劃,例如退休理財;
一個用來積極投資、賺取較大報酬!」
楊淑惠說,許多人怕市場波動大就不投資,
其實做好資產配置就沒問題。
即使是一個月 3000元的定期定額也能滾出時間複利,
不要以為錢少就不能理財。
總結退休規劃,
楊淑惠建議的關鍵詞是「提早」與「紀律」。
她提醒,在變數與波動趨大的經濟環境中,
提早設立目標、健檢財務,並且有紀律地執行,
才有機會擁有「樂活享退」的人生下半場。
》》更多內容請參考最新一期雜誌
還看不夠>>更多遠見雜誌本期內容在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Ryan)
CMoney推出免費APP
>> 【保險對夠好】
只幫你找對保險!
我們不是保險業務員、也和任何保險公司無關。
我們從保戶的立場成立保險資訊媒合平台,
希望幫助消費者保險買對不買貴,
也讓專業的業務員有機會服務更多消費者!
立刻掃描 QR code!
追蹤FB粉絲團,
即時學習更多保險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