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美國知名學者
史賓賽.強森(Spencer Johnson)
所著的寓言書《誰搬走了我的乳酪?》
對 5、6 年級生的讀者,格外有感。
今天,台灣千萬勞工的退休金,
彷彿也將成為無聲無息消失的乳酪,
從開始找不到乳酪的 5、6 級生,
到正在製造乳酪的 7、8 年級職場新鮮人,
無一倖免,
是誰搬走了它?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過時法令天條
偷走勞工退休金乳酪
凶手藏在《勞工退休金條例》裡,
這個條例規範勞工退休金管理,
包括雇主須按月提撥 6% 退休金、
個人可以自願提撥 6% 退休金。
施行細則第 32 條規定:
「勞工退休金運用收益,
由開始提繳之日起
至依法領取退休金之日止,
期間平均每年之年收益率,
不得低於此一期間當地銀行
2 年定期存款利率之平均數。」
白紙黑字的法條,提出了保證。
無法放手一搏,
收益必然偏低
只是,在劇烈變動的環境下,
反而讓乳酪變少了。
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
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錫,
具有深厚投資理財經驗的他,
同時也是國泰金控旗下國泰投信的董事長,
他認為,投資理財只要談到保證,
在壓力之下,必須以穩健為主,
無法放手一搏,收益必然偏低。
環境變化
正是最大的風險
張錫直言,資產配置雖然可以降低風險,
但風險與報酬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度,
追求高報酬,又要零風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風險管理是一門學問,追根究柢,
其實投資法人也是為投資人做好管理風險而已。
環境變化正是最大的風險,
張錫表示,2005 年制定勞退新制提出的保證,
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政府是好意,
因為那時的利率大約是目前的 1 倍以上;
只是,經過 2008 年一場金融海嘯,
長期執行量化寬鬆(QE)後,利率持續下滑。
12 年前的保證,今日變成是
搬走數百萬勞工「退休金乳酪」的元凶!
打破大鍋飯思維
退休理財應建立差異化
但從勞工觀點來看,
保證 2 年定存收益根本不是保證,
充其量,只是保障。
據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工會理事長安連元指出,
勞工退休運用收益
不得低於銀行 2 年期利率,這個說法是虛的;
真正的保證,是應載明收益是本金的 1% 或 2%,
原因在於利率會變動,
如果再遇上銀行繼續降低利率,
甚至將來出現負利率,
到時,我們還要付錢給銀行呢。
25 歲、65 歲
在退休金管理上綁在一起
理財沒有訂死的標準品,最忌吃大鍋飯。
目前依照《勞工退休金條例》第 32 條,
用不低於「2 年定存收益」的天條,
鎖住所有可能性;
更荒謬的是:一名 25 歲、
一切還剛起步的年輕人,
被迫在退休金管理上,
必須與一名 65 歲、即將退休的年長者綁在一起,
對彼此而言都是束縛。
「勞退自選平台」:
緩解綑綁
緩解綑綁,
就得將「勞退自選平台」安全送上壘,
那麼修法就成為必要手段。
張錫強調,這次修法很簡單,
只要在既有規範不低於「2 年定存收益」之後,
加上提供自選,就可解開束縛。
張錫解釋,
投資性格趨於保守者,
還是可以選擇 2 年定存利率保證,
但對於 20 幾歲的年輕人來說,
投資的選擇性就更多元了。
只是,不少人存有投資基金慘賠的夢魘。
張錫認為,賠錢的原因,
多半是投資時間不夠長,
舉例來說,也許去年到今年賠錢,
但時間拉長至 10 年就賺錢了,
可惜投資人往往砍在最低點。
理財弱勢族群
勞工需要更多相關知識
貪、怕、猶豫不決這 3 大人性弱點,
注定投資賠錢,
只要放得夠長,其實不容易輸錢。
再者,問題可能出在投資組合,
通常多數人喜歡買最夯的基金,
但相對而言,它的波動可能會很大,
所以穩健配置很重要,
報酬可能沒那麼高,但風險會降低。
張錫表示,穩穩賺最重要,
投報率 7%∼8% 就是穩穩賺的目標,
畢竟現在股市一個漲停都 10% 了。
讓勞工握有選擇權利
還要充分明白內涵
對於修法一事,
安連元也認同退休金理財要增加選項。
但來自勞工階級的他,
深諳勞工在理財知識上嚴重不足,
因此他提醒,提供多元選擇立意良善,
但真正讓勞工有感,
則是在讓勞工握有選擇權利外,
還要充分明白多元選擇的內涵,
這需要更深入基層勞工,
耐心進行
理財教育的紮根工作。
俗話說的好
還是靠自己...最實在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加入Line好友,即時追蹤更多理財好文!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6 月號第 117 期 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