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投資美股退稅,
有很重要嗎?
很多投資人會來問我關於美股投資退稅的問題,
投資美國境內公司的股息是不能退稅的,
當然你可以去申請退稅,
但基本上我的建議都是不申請退稅,
我每年也沒有居住在美國超過一半的時間,
所以對美國來說,
我是境外投資人,我在美國投資證券,
理論上沒有資本利得稅。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投資能賺到錢
繳些稅是正常的
這是我 2017 年以來,個人在 Interactive broker 的投資收支情況,
2016 年最後一個交易日起始資金約 33.86 萬,
2017 年 5 月 23 號收盤是 41.13萬,
收益超過 7 萬,我的股息收益被預扣 30%,
繳了 154.11 美元,從數據來看不難發現,
相對於我的投資收益,稅的比重其實相當低,
低於1%以下,我認為有賺錢,
繳點稅是很合理的,既然我是境外投資人,
沒有資本利得稅,我就盡可能從價差套利中獲得收益,
這樣對我最有利,交易佣金 393 美元,
其實比重也不高,只要投資的部位能賺到錢,
這些支出成本都可以接受。
交易美股,最重要的是賺到價差
所以我的思維是這樣的,大部分台灣投資人,
美股投資免資本利得稅,
投資人就想辦法盡可能自己練到可以靠價差套利來獲利,
低買高賣或放空都行,不管長期還是短期,
目標都是讓自己練到價差套利,至於股息股利,
就像我常說的外匯投資觀念,
利息就是有機會順便帶走,
沒機會就算了,匯差和價差才是重點,
合法的前提下,當然要壓低交易手續費和稅,
不過無論怎麼斤斤計較,這兩者能壓低的有限,
最好的方法還是大幅提高獲利,
這樣比重就下來了,
我透過 Interactive broker 交易,
每 200 股約 1.00 美元,股息預扣稅30%,
帳戶淨值超過 10 萬美元,
免月低消 10 美元(其實每個月交易佣金都超過10美元),
交易成本就這樣,我就專注在如何提高報酬率,
這才是重點,如同擴展財富時,
節流的效益有極限,開源沒極限,開源比節流更重要
投資工夫到位了
退稅否與影響變小
投資人來問我退稅,基本上我都是建議,
提升交易功力,長遠下來,你就會發現,
退不退稅其實影響不大了,有投資人會說,
本金很小,獲利少,稅退也好,
事實上本金小,退的稅也很少,衡量行政成本,退稅未必划算,
有些投資人會說,我的投資策略較高比重來自股息收益,
課稅 30%,績效差很多,
我承認效益差很多,所以我才建議,
要利用自己是境外投資人的優勢,
資本利得免稅,盡量設定操作策略為資本利得,
這部分就沒有退稅的問題了,
事實上,不管是全部收益來自股息或者股債組合,
我都覺得效益相對有限,有時間的投資人,
盡可能透過價差來套利,這才是真功夫,
沒時間的投資人,定存定額投資SPY、QQQ、DIA、BRK,
我認為還比較理想,不要再煩惱退稅了,
該退的稅就退,
至於來自於投資美國境內公司的股息,
該繳的就繳吧。
花時間培養自己投資真功夫,
大家共勉之!
歡迎按讚:
加入Line好友,即時追蹤更多理財好文!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