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闕又上:
竹鳳,妳好!
美國還美嗎?
這是 16 年前妳想來美國進修時,
我在給妳的信裡,
也藉此問自己的話—
希望妳務實地看待美國,
避免抱持過高期望,
引來不必要的失望。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2003 年目送妳從紐約甘迺迪機場回國,
一年半的海外學習,
從歷史本科轉換到財務規畫,
不算小的變化,
多年來一直沒有問妳,
異國學習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初來乍到他國,常會有文化震撼,
記得第一次和外國朋友出遊,
途經新澤西州的舊高速公路,
30 年前還是投幣式收費,
四分之一美元的 25 美分也叫做 Quarter,
銅板丟進塑膠籃裡連結到機器,
叮咚響兩下,綠燈一亮就可以通行,
我當時好奇地問老美,
如果不丟或者丟假硬幣,結果會如何?
老外們相互看了一下,不知道怎麼回答,
他們似乎壓根兒都沒想過不丟銅板,
車可不可以通過這件事,
說明老美從小養成守法,他們關心興利,
我們重防弊。
思維只重防弊
會限縮視野
看事情的態度不同,切入角度有異,
連帶所能創建的商業模式也大不同,
信用卡發行也是這樣的概念,
信用卡使用有沒有人違約?
當然有,但違約比率低、收息高,
不利的因素就不成威脅,
使用便利讓人手一卡或數卡,
也找到了賺錢的機制。
留學時期,我的信用卡核准額度是 500 美元,
學生沒有收入,心裡好奇刷了卡不付錢,
那信用卡公司怎麼辦?
後來才了解,美國人的信用紀錄是一輩子的,
每一個人都可以利用身分證字號查到自己的信用評分,
所以當我們看事情的角度是防弊時,
思維就會被僵固在狹小的空間裏。
找出同件事的不同角度
釐清真相
金融海嘯前,因為公司內部的問題,
以及北美地區銷售業績下滑,
星巴克股價重挫 50% 到每股 10 美元,
我開始小量進場,
沒想到股價繼續往下跌 30% 到每股 7 美元。
這個跌幅很重,我開始檢視是我判斷錯誤,
還是市場的過激反應?
那個時候市場充滿星巴克的負面消息,
金融海嘯全面爆發到達最嚴重時,
它的股價又再往下跌落 50% 到近 4 美元。
這意味著,星巴克的股價從高到低,
市值蒸發了 80%,
有人認為它可能會跌到股價1美元,面臨破產的險境。
悲觀氣氛成主流時,
很難客觀的評估事情
當市場悲觀氣氛成主流時,很難客觀的評估事情,
這時候,我也選擇相信自己的「普通常識」。
一家公司業績滑落 20%,股價卻下跌 80%,
而且還是有品牌的國際公司,
然而,咖啡市場的客群有一定忠誠度,
最重要的是公司財務相當健全,
服務和品質也在水準之上,
更何況在中國市場強勁成長,
就算現在股價再差,也應回升到 10 美元,
因此我決定大量買進直到銀彈殆盡。
這兩年星巴克的股價在區間晃動,
我似乎也沒有錯過什麼,
目前近 30 的本益高於往常,
恐怕要等到盈餘明顯突破,
才能再回到合理吸引人的價位。
我好奇的是,
現在大家對星巴克 60 美元的股票愛不釋手,
為什麼多年前不到 4 美元時,卻棄若敝屣呢?
找出對同一件事情的
不同看法
如何避開這樣的偏見和陷阱呢?
我很同意羅傑斯的說法:
「找出對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
往往能幫助釐清事實的真相。」
現在投資者要面臨的挑戰也不少,
特別是資訊爆炸的年代,
訊息像潮水般湧入生活,所以他說:
「你會訝異,費心確認手頭上資訊真偽的人竟然這麼少,
那些投資失敗的,正是連財務報告都沒讀完的人,
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投資成功和充分資訊之間的相關性,
假如想要擁有成功的人生,
多麼無關緊要的工作也絕對不要忽略。」
「當每一個人的想法一致時,
就表示根本沒有人在用大腦。」
羅傑斯信尾引用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名將
喬治.巴頓將軍(George S.Patton)的名言加以詮釋:
「當每一個人的想法一致時,就表示根本沒有人在用大腦。」
妳還記得我們一同造訪的西點軍校嗎?
巴頓在校園內的雕像,面向圖書館,
有人說是他在校時不愛讀書,經常找不到圖書館,
所以大家特別體貼,把雕像和圖書館放在一塊,
從此他不會再迷路了。
不知巴頓將軍是不是特別能感受中國人
「盡信書,不如無書」的智慧,
強調擁有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在不疑中存疑,可以大膽假設,
但一定小心求證,
普通常識並不普通,
這對投資者還是極有用的提醒!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6 月號第 117 期 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