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失去父親的送報小弟 張家嘉,國小開始自力更生 念完研究所,靠打工 一步一步成為 CEO!

vickie

vickie

  • 2017-05-30 09:47
  • 更新:2017-06-15 13:42

從小失去父親的送報小弟 張家嘉,國小開始自力更生 念完研究所,靠打工 一步一步成為 CEO!

(圖/shutterstock)

 

8歲父親去世、母親改嫁

讓張家嘉 差點進育幼院

8歲那年,張家嘉的父親因肝癌過世

家中頓時失去經濟支柱,還欠下大筆債務

媽媽不得已,只得改嫁日本

當時,張家嘉差點被送進育幼院

但阿嬤卻堅持再怎樣苦,都不能讓孩子們分散

於是將張家嘉和他的兄弟姐妹,

一共 4人,帶回家中撫養

但一個老人家,哪裡有錢養活 4個孩子?

她能做的,也只是供孩子吃、住罷了

「唸書」這件事,只能靠張家嘉自己。

 

繼續讀下去...

 

 

為了賺錢唸書,張家嘉

國小兜售手套、撿回收 國中去送報

張家嘉其實很能體會阿嬤的辛勞,

他一心想的,就是能夠趕快長大、賺錢

於是,他開始思索,

有什麼方法既可以唸書、又可以分擔家計

 

那時,他看見姊姊編織的圍巾、手套

便靈機一動,將姊姊的作品

拿去市場沿路叫賣、兜售、要求幫忙發海報,

也會去撿拾紙箱報紙回收,賺些零用錢

 

(阿嬤跟 4位小朋友合照,張家嘉家為前排中間最小的孩子)

 

每天凌晨 4點半起床送報

沒時間休息,就接著上課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國中時期

他需要的學費、生活費也越來越多

為了賺更多錢唸書,張家嘉只好去應徵送報生,

那時的他,每天凌晨 4點半起床

為腳踏車兩側掛上重重的報袋

冬天頂著刺骨的寒風踩著腳踏車,挨家挨戶送報

有時遇到下雨,他只能把唯一的一件雨衣讓給報袋

自己冒著雨,又濕又冷的咬緊牙把報紙送出去

每天送完報已經早上 7點,

他連喘息的時間都沒有,就得趕著去學校上課。

 

 

為了存錢唸書,

一個便當分 2餐吃

他將收入的 3/4 都交給阿嬤,

自己留 1/4 繳學費、過生活

高中時期為了存錢唸書,

張家嘉一個便當分兩餐吃

張家嘉說,記得國中課文,有讀到孟子那篇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讓他體悟到,自己的人生境遇,

也許也是上天為了考驗他、

激發他的鬥志和上進,特別安排的!

 

好不容易完成學業,

卻是更多苦難的開始...

這樣的想法,讓張家嘉突然間

有了「逆境求生」的動力,

這句話,也成了他面對苦難時的座右銘。

但是上天並沒有因為張家嘉的努力,

反過來站在他這邊,

而是給張家嘉更多更多,

令他無法負荷的考驗...

 

張家嘉罹患腎結核 開刀差點喪命

由於張家嘉先天少了個腎盂,

腎臟不幸感染到結核菌,慢慢演變成腎硬化,

長期忍著腎臟隱隱的疼痛,

他拖到 28歲去大醫院做詳細檢查

才診斷出罹患腎結核,

醫生訝異的看著張家嘉腎臟硬化的程度,

不可置信他怎麼能夠忍受 10多年的痛苦

醫生馬上為張家嘉安排手術,

沒想到在手術室開刀時,

張家嘉竟大量出血差點喪命,

靠著緊急輸血才渡過難關!

直到現在,張家嘉依舊帶著那顆

被醫生宣判「沒救」的腎臟度日

 

 

30歲前的張家嘉 人生坎坷

體會人生無常的他 才明白...

30歲前的張家嘉,嚐遍許多人從未有過的苦痛

體會到挨餓、貧窮、病痛、痛失至親

但他卻沒有因此帶著怨懟度日

拾起佛教經典《了凡四訓》、《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讓張家嘉漸漸轉變了心念,

也明白到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唯有透過自身感染他人,集合眾人的力量,

才能改變社會、改變命運

「一支蠟燭在暗室內,只能照亮一方角落,

但是若能用這支蠟燭,點亮身邊所有人心中那支蠟燭,

那將整室光明!這就是『法佈施』!」張家嘉說。

 

 

感念阿嬤撫養,讓他免於進育幼院

張家嘉長期為 育幼院、老人機構 付出

張家嘉體悟到這點後,

幾乎跑遍了全台灣

偏鄉的育幼院、老人機構

調查了各單位需要的物資,甚至捐出 2百萬善款

更親力親為的陪伴育幼院孩童,

關懷老人、親自送餐

有時候我們很難想像會住人的地方,

其實卻是一個孤獨的人,安身立命的所在。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獨居老人說需要『電鍋』,

而原因只是為了能把中午吃剩的便當加熱當晚餐吃。」

張家嘉不捨的說。

 

 

心態轉變,境遇跟著轉變

一步一腳印的張家嘉 成為CEO!

看盡社會百態、熬過人生苦痛的張家嘉

對社會付出越多,越感覺自己身心富足

漸漸的,他走出艱困的環境,

決定努力打拼自己的人生,才能好好回饋社會!

 

心態轉變的他,境遇也跟著轉變

因為投資的關係,讓他接觸了金融資訊

沒想到,竟也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張家嘉靠著從小累積的良好溝通能力、

絕佳的交際手腕、不畏風雨的耐苦精神,

奠基了他的成功。

 

張家嘉一步一腳印,先後成為

鉅亨網的執行副總、

Money錢雜誌的CEO

現在的他,早已不是當年的送報小弟

而是能獨當一面、受屬下歡迎的上司!

苦盡甘來的張家嘉,並沒有被名利蒙蔽雙眼

反而開始盡他最大的能力,對社會付出!

 

對社會貢獻多少,

人生價值 就有多少!-張家嘉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自己擁有多少,

而是在於能夠對社會貢獻多少

傳遞人間有情,才不枉來世間走一回!」張家嘉說。

其實對社會做得越多,

張家嘉才更對人生「價值」,有更深的體悟,

也從付出的過程中,找到了生存的意義與動力,

漸漸珍惜自己人生中,曾有的苦痛與艱辛!

 

一個人的出生好或不好,

其實永遠不代表,這個人一輩子的人生

上天雖然給了張家嘉艱困的人生、悲慘的境遇,

但卻也讓他越挫越勇、看淡生死與名利

更讓他成為「最富有」的人

他擁有的,不是花之不盡的錢財

而是一顆顆育幼院孩子、老人們的心

這些獨一無二的情感與回憶,

才是張家嘉人生「最富有」的資產!

 

 

 

樂天、熱情、有想法,

是採訪張家嘉時對他的第一印象

但隨著訪談越深入,才發現

在他總帶著笑的臉龐背後,

原來是用沈重的「痛」換來的「灑脫」...

小學就要面臨父親的驟逝、

還失去了母親的疼愛,

頓失家庭溫暖的張家嘉,只能獨自賺錢念書

一個便當分 2餐、清晨起床送報

辛苦賺來的錢,卻幾乎都給了阿嬤

有了經濟基礎之後,

張家嘉卻不是貪婪的追逐金錢

而是盡力幫助社會,

他說當時 他差點進育幼院,

是因為阿嬤的收留,才讓他有「家」

張家嘉選擇把這樣的感激

傳遞給育幼院的孩子、安養院的老人

但我想,張家嘉傳遞的,

不只是他的陪伴與溫暖

更是他整個人生最重要的「價值」!

 

 

本文由 CMoney 編輯 vickie 採訪撰寫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我的人生 我的選擇」延伸閱讀:

我們報導 各行各業出色的人物

以及每個 用力生活的台灣人。

希望能讓遇到挫折的你,

因為我們的報導 而重新擁有力量!

 

和「我的人生 我的選擇」成為 LINE好友

讓我們為你傳遞更多 正向人生

也讓好故事 陪伴你的每一天~

vickie

vickie

在現實中尋一抹清香,在晦暗中覓一處微光;風不停、雨不歇、筆不擱。

在現實中尋一抹清香,在晦暗中覓一處微光;風不停、雨不歇、筆不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