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投資失智症找上你

Money錢

Money錢

  • 2017-05-25 13:50
  • 更新:2017-07-28 18:34

別讓投資失智症找上你

(圖/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무비온즈)

 

隨著年齡增長

每個人都可能面臨失智風險

數年前我已從金融圈的職場退下來,

本想悠閒的享受退休生活,

沒想到近 4、5 年來的「生活重心」之一,

卻是照顧家中罹患失智症的長輩。

照顧長輩的體會之一,

是希望自己日後不會失智。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失智症 讓人心疼

根據台灣失智協會的資料,早期失智症的警訊有:

記憶力減退影響到生活、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

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的關係有困難、言語表達或書寫困難、

東西擺放錯亂並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等等。

回想起來,這些現象都曾發生在長輩身上,

如今她已是中度失智患。失智症不是正常老化,

是一種單向的智能逐漸喪失的疾病,最終是無法自力生活、

甚至只能臥床、接受灌食直到辭世。

 

人們只要碰到投資

就很可能失智症上身

最近我覺得投資理財好像也存在失智症現象,

尤其是被稱為「股民」的股市散戶,

追高殺低就是最典型的失智表現。

追高,是不顧股價過高、隨時可能反轉大跌的風險,

仍然加碼買進;殺低,是不管股價過低已跌無可跌、

隨時可能反轉大漲,仍然壓低拋售。從專業的觀點來看,

這些都是不理性的買進賣出,最終會招致嚴重的虧損。

套句流行語來說,這是理智線斷裂,

和失智症者不會做理智判斷一樣,在是非、善惡、好壞、

是否、該不該、要不要⋯⋯等等中,無法做判斷。

失智症者因此會面臨生活上的風險,

股民散戶則會遭遇賠錢甚至傾家蕩產的風險。

追高殺低是股民不會判斷行情情勢,研判股價所處位置,

結果形同迷路走失,以慘賠作收。

 

 

歷史給我們的教訓是

人類永遠會忘記歷史的教訓

我發現失智者的另一些症狀也常在股民身上看到,

表現在遺忘、誤認、妄想、視幻覺、不恰當行為等方面。

遺忘指記憶的喪失,股民常常忘了自己犯的錯誤,

沒有學到教訓,會再重複錯誤的投資操作

誤認指時空錯亂,分不清早晨黃昏與季節,會錯認人、

記錯事,嚴重時甚至分不清鏡中人是真人還是影像。

失智的股民也常不分今夕何夕錯抱股票,還洋洋自得。

妄想指想像一些與事實不符的事,

這連我自己有時也難避免,例如市場大漲,

我的資金因而水漲船高, 就會妄想如果每天漲幾個百分點,

到時候⋯⋯,很多投資人因而不會見好就收,

沉迷流連的結果是最後兩手空空甚至還負債。

 

(圖片來源:證券之星)

 

唯有不斷學習

才能擺脫投資失智症

視幻覺是指以為看到一些人、物等等, 但事實上並沒有。

有時還會有幻聽。散戶股民不至於有這類現象,

但從他們不理智的投資操作行為來看,

與會幻聽、幻覺無異。不恰當行為指反常行為,

例如重複無意義動作,問同樣的問題,

缺乏判斷力或理解力做出不適當的行為,

例如把鞋子藏棉被,在公共場所脫衣等;散戶選錯股票,

價位判斷錯誤,進出時機錯誤⋯⋯等等,都是不恰當行為。

失智症能預防嗎?醫界認為多少可以,並提出若干預防之道,

我在這裡也提供一些投資失智症的預防之道供作參考:

多動腦。腦袋不用會腦殘,所以不要再道聽塗說、

看電視買股票,多用腦筋思考、判斷、檢驗投資成效。

不斷學習求進,掌握最新情況。投資需要相關知識、

技能、資訊,都須依靠學習及自己涉獵,不可能坐享其成。

不自閉,不自以為是

散戶往往很沒自信且過度自我矛盾交織,若願意時時學習,

力求精進,就能做到不會「只聽自己願意聽的」。

資金配置均衡不過度集中股票

和失智預防講求營養均衡一樣,不能偏食。

多交流。和預防失智一樣,社交生活很重要。

 

牢記這五招 投資一把罩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2 月號第113期 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搶救退休金】幫你訂作的財務規畫

定價:免費 (限量名額 立即報名)

▶▶台北場

時間:9/9 (六) 14:00~16:30

地點:福華國際文教會館 103階梯教室

 

▶▶台中場

時間:8/5(六) 14:00~16:30

地點:麗加園邸酒店 7F 麗豪廳

 

 

免費限量講座,場場爆滿

 

 

Money錢

Money錢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www.money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