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日前蝶戀花旅行社賞櫻團在國道翻車,
造成 30 多人意外死亡,
再次掀開「靠行車」的問題。
根據《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
新公司的登記資本額要達 5,000 萬元以上,
全新營業遊覽大客車要 30 輛以上,
因門檻太高,使得遊覽車業
發展出「靠行」這塊灰色地帶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遊覽車數量無法達到門檻的旅行社,
若想承接國民旅遊或學生旅遊業務,
就會找司機靠行來補不足的部分。
靠行司機有可能是獨立經營的一人公司,
全家都靠這台車溫飽;
另一種是旅行社支付靠行費給車行,
由車行派車、派司機,
並讓車行抽成旅行社的接客利潤。
不管是哪一種靠行,哪一家公司都禁不起意外。
2003 年尊龍客運火燒車事件
受害者家屬要求賠償金額超過億元,
公司只能暫停營業。
台灣要避免遊覽車意外,
得從上到下建立正確觀念。
1. 政府要將「靠行車」納入管理
首先,政府要將行之有年的「靠行車」納入管理,
此外,台灣有許多位處高山峻嶺的景點,
走旅遊路線的遊覽車都應該設定年限,
要落實管理,否則只是紙上談兵。
2. 企業要用心對待司機
其次,本該肩付社會責任的企業,
不應將陸客減少造成營運困難等問題
完全怪罪政府,
因為企業營收只仰賴單一客戶,
本來就是經營風險。
更重要的是,遊覽車業者要用心對待司機,
因為司機才是業者的經營命脈。
國光客運司機平均資歷超過 10 年,
每次開車前必須經過酒測,
且每年強制體檢,
每 3 個月要做心理狀況評估,
確保乘客安全。
以武陵路線為例,每次上山行車 4 個多小時,
抵達目的地會安排房間,
要求司機必須休息 4 個小時再下山,
避免司機過勞、睡眠不足而造成意外。
3. 消費者切勿貪小便宜
最後是消費者不要有貪小便宜的心態,
要慎選品牌。
旅遊業及客運業並非暴利事業,
應該是精緻的服務業,
但在削價競爭環境下,
消費者若抱持「走最多景點才划算」的心態,
那麼早出晚歸加土產店血拼的廉價旅遊,
永遠不會在市場上消失。
台灣要好是全民的事
蝶戀花事件後,
不少企業大喊「都是一例一休害的」,
我不以為然。
一例一休的確影響汽車客運運輸業甚鉅,
多次協商後,將透過函釋,
讓客運業依照淡旺季不同給予 8 周彈性工時,
每月加班時數擴大至 52 小時,
雖然加班費 2.66 倍並未調整,
但已稍稍減低企業經營壓力。
台灣要更好,不只是政府的事,
而是全民的事。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5 月號第115期 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