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由於保險局調降責任準備金的利率,
傳統儲蓄險報酬率驟降,
今年最夯的保單轉向到利變型商品,
而美元因為保單利率相對高、
且專家都說美元長期走強,
所以美元躉繳利變壽險成為雞年熱門商品。
報載這類保單若是大額保費加上折扣,
7 年內部報酬率(IRR)上看 3.1%~3.18%,
相較目前台幣定存利率僅 1.1%,
高約 3 倍的投報率,確實相當迷人。
我們找了相關商品試算,
其中一張 7 年解約商品的 IRR 有 3.11%,
至於 5 年解約商品的 IRR 則降至 2.68%。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比定存高約 3 倍投報率
發生在 7 年期滿後
為什麼 7 年期與 5 年期商品的 IRR會有明顯落差?
首先讀者一定要釐清這類商品的架構。
第一,IRR 的數值
不是一買保單馬上就會產生的報酬,
如果是 7 年商品,
表示繳費一次、7 年內不動用(亦即不解約),
之後才會開始每年產生 3.11% 的內部報酬率。
相同的道理,5 年商品也是要鎖 5 年時間不動用,
之後才會有 2.68% 的年報酬率。
因為一個鎖 7 年、一個鎖 5年,
IRR 自然前者高、後者較低。
IRR是怎麼來的?
它會像定存一樣,由保險公司掛保證嗎?
當然不是!從保單險種的名稱
就可以看出端倪,「利變」壽險,
既然「利」會「變」,
就表示 IRR 沒有保證這回事。
通常利變壽險產品會有一個宣告利率,
宣告利率由保險公司定期宣告
(這些保單DM都有寫,只是字體真的很小、
字又很多,所以大家習慣忽略)。
一般的情況是,
保險公司若當年度針對這筆錢的投資運用得當,
獲利不錯,則宣告利率會高一點;
相反的,若這筆保險收入的投資情況
平平或不佳,宣告利率就會低一點。
宣告利率視保險公司
資金運用狀況而定
事實上,買保險還有附加費用率要考量,
以美元躉繳利變壽險為例,
附加費用率落在 3%~6%,
意謂保險公司收了 100 元的保險金後,
要先扣除此費用及危險保費,
假設剩下 95 元,
然後想辦法用 95 元
創造 103 元(假設IRR為3%)的成果,
此對保險公司而言,相當於要賺得 8% 報酬率。
有美元需求、資金充裕
才考慮買進
不過老話一句,商品是中性的,
沒有對錯或好壞,
只有適不適合的考量。
如果有美元需求、未來會用到美元這個幣別,
並且可以接受 IRR 是會浮動的,
加上 5 年或 7 之內不會動用這筆錢,
那麼,可以考慮買該類商品。
要提醒的是,會不會動用這筆錢,
不要憑感覺說:「我覺得不會動」,
這樣相當危險,因為用錢這件事很難預料,
得要真的有大筆閒錢,然後挪出部分來買,
這樣會比較牢靠。
否則中途要用錢,解約保單真的很不划算,
不只賺不到利息錢
還可能會傷到本金,不可不慎。
用保險投資最大缺點:犧牲時間
用保險來處理投資錢,總是有一個最大的缺點,
那就是犧牲時間價值,
尤其哪一天市場突然大好,
你會對 3.11% 的投報率很不欣賞,
若還沒到期,解約傷本金,
若不解約,又覺得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
這樣翻來覆去,怎麼是好?
重點是,三心兩意,
將是賺不到錢的宿命啊!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5 月號第115期 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