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53 歲單親媽
靠投資 ETF 年報酬達 10 %
三立財經台幾個月前曾有則報導
內容講說,有名 53 歲的單親媽媽,
靠者正確的理財方式,存了千萬元提早退休
這位媽媽光月投資收入就有 3-4 萬
而她光在 ETF 上投資的年報酬
就高達 10 %
ETF 全名為「指數股票型基金」
是近年來許多投資新手的入門標的之一
除了能降低直接投資股市的風險外
小額的購買方式,也倍受許多小資族喜愛
ETF 是懶人救星,但跟股票、基金一樣,
還是要經過篩選,
只要 5 個挑選指標,加 2 種操作方式,
長期投資 ETF 要賺錢,真的不難。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5 個指標挑選 ETF,不是隨便買都能賺
指標 1:指數架構 首選全市場指數
指數架構攸關 ETF 報酬的另一層意思是:
ETF 直接曝露市場風險
投資達人綠角建議
指數化投資優先以全市場指數為首選
市值加權方法才能幫投資人取得市場報酬
因此優於價格加權
指標 2:內扣總費用率 影響 ETF 報酬
投資人必須負擔且由 ETF 資產內扣的費用,
包括經理費、保管費、上市費及上市年費、指數授權費、
期貨轉倉費用等,相關資料可以在公開說明書中找到
這些費用是基金資產價值減項,內扣總費用率的高低
會直接影響 ETF 報酬的表現。
偏愛投資境外 ETF 的綠角統計,
台灣ETF 的費用率普遍較境外 ETF 來得高。
由台灣業者發行、投資國際股市的 ETF,
年度費用率約在 0.4% ∼ 0.8% 之間,
美國的 ETF 則約在 0.05% ∼ 0.15% 之間。
綠角強調,不要小看每年 0.4% ∼ 0.7% 的差距,
長期下來會帶來不小的財富差距。
另外,公開說明書上寫的費用率未必是實際發生的費用率,
投資人應以每年業者公布的實際費用,
來確認實際負擔的成本有多少。
指標 3:追蹤誤差越小 越貼近市場表現
追蹤誤差是指 ETF 績效與所追蹤指數績效之間的差距
ETF 追蹤指數需要一定的營運成本,
加上持有現金部位、成分股變動調整等影響,
通常績效會落後追蹤指數一些。
追蹤誤差越小,代表 ETF表現越接近所追蹤的指數,
越能帶給投資人貼近和追蹤指數一樣的報酬,
誤差比率如果等於總內扣費用比率,
這是 ETF 績效最好的表現。如果內扣費用率不高,
但追蹤誤差大,對投資人的報酬率會很傷
指標 4:資產規模小 會遇到清算風險
ETF 具有共同基金特性,但又可以透過集中市場買賣,
因此若是 ETF 資產規模太小,可能會被基金業者清算,
一旦 ETF 下市,投資人會被迫終止投資,
影響投資人的資產組合規畫。
目前台灣官方規定,境內基金清算門檻是台幣 2 億元,
於境外 ETF 部分,綠角建議規模至少要在 1 億美元以上,
才能降低遇到清算的風險,
因此分類太細的 ETF,都應盡量避開。
指標 5:流動性太差 當心賣不掉
流動性差,投資人可能遇到買不到或賣不掉的情況。
以目前境內發行的ETF來看,
雖然 0050、台灣 50 反 1(00632R)等
月均量可達千與萬張以上,
但多數 ETF 的成交張數,
則是從個位數到幾百張不等,流動性並不好
只是,投資人不必太擔心
元大投信、富邦投信與國泰投信均表示,
即便現在流動性低,但投資人一定買得到且賣得掉,
這是造市券商提供的售後服務
至於境外 ETF,
綠角建議選擇每日成交至少 10 萬股的 ETF,
較能避開買賣不成的風險
熟練 2 個操作功夫
1. 長期持有、短線價差都能賺
元大投信期貨信託部副總譚士屏建議,
原型 ETF 適合買進並持有(Buy and hold)
反向與槓桿 ETF 適合打帶跑(Hit and run)
換個說法,就等同於中國 A50 正 2 基金經理人所推薦的,
以原型 ETF 當作核心部位,長期持有,
然後以反向或槓桿型 ETF 作為機動持股,來靈活追漲殺跌
2. 槓桿、反向型 ETF
切記只能以短線操作
為什麼專家們這麼強調打帶跑,勇於認錯出場?
楊子慧解釋,槓桿與反向 ETF 的設計原理就是追漲殺跌,
當市場連續上漲時,正向 2 倍漲得更多;
市場連續下跌時,反向 1 漲得也多
然而當股市漲漲跌跌時,
不但沒有「正」的複利效果,
而且還會變成「負」的複利效果,
且區間漲漲跌跌的幅度越大、次數越多,
「負」的複利效果越大
但當市場跌幅越大時,
要完全彌補虧損的機率就越低,
富邦投信量化及指數投資部資深協理廖崇文建議,
勇於認賠反向或槓桿 ETF 才是正確作法
趕快熟記 5 指標+ 2 功夫,
自動獲利不再是難事!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4 月號第115期 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