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2009年以來,
國際投資人追捧的產業型基金,
首推生技基金;
2016年貴金屬、能源和原物料行情再起,
黃金、世礦和能源基金很吸金,
2017年投資市場流行什麼呢?
關鍵字是「機器人」。
全球瘋機器人
台灣是科技重鎮,
鴻海郭台銘與阿里巴巴馬雲
早在2015年就投資日本Pepper智能機器人,
2016年7月Pepper登台,
台灣基金業者洞見這個投資契機,
第一金投信在第二季
發行全台第一檔的機器人基金─
「第一金全球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基金」,
這檔基金5月底成立,
黑天鵝滿天飛的2016年還募爆了,
業者連忙在7月追加募集額度,
兩次額度來到新台幣120億元
(新台幣80億元、美元則有40億額度)。
機器人基金熱賣,
不僅是在台灣,全球亦然,
產業基金領導專家之一的百達資產管理公司,
也在2015年10月成立百達-機器人科技基金,
儘管成立時間僅晚瑞士信貸幾天,
成為全球第二檔機器人基金,
儘管成立時間沒有拔得頭籌,
但這基金的規模目前暫居全球第一,
截至3月底規模為34.36億美元,
約新台幣1,042億元。
中信銀4月限定獨賣
百達機器人基金
據瞭解,百達資產管理也是韓國、
日本機器人基金的海外顧問/委外操作團隊,
這檔基金在去年底
公布管理資產規模是18.77億美元,
3月底衝上34億美元,
一季資產規模爆增近16億美元,
從數據就可以窺見
這檔基金在國際市場備受歡迎的程度。
值得注意的,這檔基金獲准在台銷售,
也是該檔基金首次接受一般投資人,
早先這檔基金僅在亞洲私人銀行銷售。
全球第一大的百達機器人科技基金登台了,
但比較遺憾的目前僅完成中信銀行的上架,
投資人4月開始
就可以在中信銀申購投資這檔基金,
外銀則有花旗銀行。
中信銀不僅是第一金全球機器人基金的保管銀行,
如今也是百達這檔機器人基金獨家銷售機構
(獨家領先銷售一個月),
證實中信銀在台灣財富管理銀行的實力,
好的金融商品,
優先選擇的通路就是中信銀。
百達投顧目前還忙著各家通路上架作業,
隨著通路上架作業完成,
有興趣的人就有更多參與投資的管道。
機器人科技
應用大爆發時代
機器人基金投資夯,
除了物以新/稀為貴外,
最重要的是這種新科技運用
從工廠到日常生活各層面,
百達資產管理研究顯示,
2008年時個人運用機器人僅有1.7億美元,
這個市場2015年已來成長到87億美元,
2025年更將以等比級數方式
增長增加到4,330億美元。
機器人愈來愈物美價廉,
高盛報告分析,
2016年小型機器人的價格
已經低於一名上海生產線組裝工人年薪,
在基礎建設投資、科技產業
持續資本投資與旗艦科技產品推出下,
預示2017年包含小型機器人、
自動電氣化、智慧工廠、
自動化倉儲與物流、
機器視覺與軟體化等六個創新領域將加速成長。
美銀美林報告同樣指出,
機器智慧是下一個工業革命,
採用機器人對許多工業而言,
將提高30%的生產力,
同時降低18-33%的生產成本,
預計至2025年時,
製造業將有45%的工作由機器人完成(目前約10%)。
市場快速增長
美夢成真有題材
機器人是另一個科技泡沫嗎?
高盛報告指出,
機器人的六個創新領域,
除了增長速度超乎一年前的預期,
許多自動化設備供應商的獲利
更可能創下歷史新高;
最主要的驅動力就來自於
新機器人的價格已經低於生產線勞工的年薪,
即使以低廉勞動力打造製造產業的中國也是如此。
百達投顧認為,
現階段投資機器人科技有兩大好處,
第一個是題材已經轉為營收成長,
預期2015-2020年
全球機器人產業營收複合年增率達到36.3%,
不需要擔心投資於做夢題材;
第二個是隨著全球央行
從過度寬鬆逐漸轉向為中性至趨緊,
本益比持續調升的條件不再,
資金將尋求具有扎實成長與獲利支撐的產業,
此外,百達機器人科技基金持股
多數為低負債企業,
較無需擔憂資金成長走高的威脅。
第一大機器人基金
開箱瞧奧秘
百達資產管理看好機器人與自動化商機,
2015年10月推出百達-機器人科技基金,
投資涵蓋機器人技術(感知、分析、行動)、
工業自動化(製造、後勤物流、3D列印)
以及消費與服務應用
(健康照護、消費產品、遠端自動)
等三大項目與九個次項目。
機器人相關產業的市值,
百達投顧總經理梅以德指出,
與生技產業相當,
以百達資產管理研究機會投組的公司約250家,
總市值約3.5兆美元,
惟百達機器人科技基金投資範疇約200家,
市值在3兆美元。
基金目前共持有55檔股票,
市值大於100億美元大型股,
占基金權重62%,
中型股(20-100億美元)者占23%,
市值小於20億美元的小型股約占11%。
55檔股票的平均市值是107億美元,
基金投資風格偏大型股。
投資組合依百達的投資策略,
在三大項目和九大次項目的配置如下:
在機器人技術方面約有45%,
包含三個次項目-
分析33%、行動3%、感知9%;
工業自動化方面投資比重達31%,
三個次項目,3D列印和後勤物流共1%,
其他30%在製造;
消費與服務應用上占基金權重達20%,
三個次項目的比重是消費機器人有6%、
健康照護機器人12%、遠端自主系統則有2%。
若以一般產業分類,
百達機器人科技基金的資訊科技權重逾56%、
工業25.96%、健康護理則有12%、
多元化消費品則有1.5%,
至於國家投資分布美國近53%,
其次是日本17.23%。
前十大持股裡,
不少都是機器人科技的領導業者,
例如第一大持股的日本Fanuc
為工廠自動化系統的巨擘,
第二大持股是美國Alphabet公司、
子公司Google是網路搜尋引擎之王,
第三大持股是美國Intuitive Surgical公司,
提供手術機器人製造銷售相關服務公司。
基金績效比一比
投資人對機器人投資有興趣,
除有共同基金如百達
與第一金機器人基金可選擇外,
還有ROBO ETF可選擇,
由於產業是新創,
主動式基金是2015年10月才陸續成立,
ETF早在2013就成立。
三檔基金若以第一金基金成立以來做比較基期,
ETF表現相對優於百達和第一金的機器人基金,
ROBO績效24%、
第一金17.66%(兩者淨值截至4月18日),
百達績效上漲逾22%(截至4月13日)。
儘管過去一年多來,
百達基金在去年7月到11月上旬
多數時間擊敗ROBO ETF,
惟ROBO在11月中旬之後就一路跑贏百達,
關鍵就在ETF擁有偏低費用率的優勢-僅0.95%,
相較主動式基金費用率約2.2%。
參與機器人科技應用的大爆發,
主動式基金雖在基金費用率上偏高,
但兩檔基金投資的方便性和可得性高,
對不做跨境投資者,
這是參與這個投資新題材的捷徑之一。
本文經由原作者同意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想了解更多基金交易的眉角嗎 ?
推薦您瀏覽《基優網》部落格 ...
歡迎加入臉書粉絲團 Fundlover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不代表CMoney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本資料僅作參考純屬研究性質,投資人應自行判斷投資標的與風險,並承擔投資損益結果,CMoney對資料內容不負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