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以下內容為 金湯尼學員投稿,CMoney理財寶 編撰】
我是個半工半讀的大學生
每個月領薪水,就做這件事...
我在飲料店打工,只能用時間換薪水
有加班機會總是搶著要
因為我想存錢 出 國 玩!
想去日本看櫻花、香港吃美食、峇厘島浮潛看海龜...
一個月最開心的日子,就是 5 號發薪日
只要一領到薪水,我就全部拿去存銀行
感覺我離夢想更近了
持續過著勒褲袋的日子 3 年後
我終於有機會去香港迪士尼玩囉!
大把大把的揮霍,絕對要好好的犒賞自己
但...回到台灣後,看著存款歸零
這樣要怎麼完成環遊世界的夢想
完全不敢想像畢業後
30K 的薪水付完房租、生活費、孝親費
還剩下多少可以存圓夢金...
我一定要找到更賺錢的方式!
現在我用 更快 更穩 更賺 的方法來存錢
只要 3 步驟,一點都不難
馬上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簡單 3 步驟,新手也能穩穩賺
投資台指期,因為不用選股
記得第 1 次決定要進入股市時
看到幾千檔的股票,看得我眼睛都花了
這麼多要怎麼選、怎麼挑
什麼基本面分析、技術面分析都用不上
光找股票就花掉大半時間
於是我轉向研究台指期,這樣就不用選股票
一開始我也很怕...
像大家講的,期貨很危險,槓桿很高,很容易賠大錢
但我都下定決心要學習了,就不能打退堂鼓!
我報名了金湯尼的講座
金大很詳細的講解
也再三地告訴我們資金控管的重要性
我發現,做好資金控管、嚴格執行停損機制
就可以降低期貨的投資風險
(聽說金大 6 月還有加開一場菁英班
大家趕快去報名>>台指當沖一日菁英養成班)
►按讚追蹤 金湯尼粉絲團
►加入金大社團 學更多
步驟 1 冰火判多空
先利用畫線工具看出多空的強弱
今天盤勢到底是多還是空?是強還是弱?
我在開盤的時候
就用畫線工具在開盤點和平盤的地方畫線
利用兩條線的相對位置和接下來的走勢
讓自己心中先有個多空的想法
情形 ① 開盤點在平盤之上
如果開在平盤之上,然後走勢向上,那就是強多
如果開在平盤之上,走勢往下,那就是弱多
情形 ② 開盤點在平盤之下
如果開在平盤之下,然後走勢向上,那就是弱空
如果開在平盤之下,走勢往下,那就是強空
這麼簡單,我都看得懂了
相信你也可以!
打開冰火能量圖
用右上角的畫線工具來判斷情形
可以看出當天的開盤點在平盤之下
走勢又在開盤點下
當天就要有偏空的想法!
再來就是看口差和筆差的走向
口差就是委買委賣的掛單量,可以知道市場的氣氛
筆差是成交的筆數累積量,看出多空的力道
當口差筆差不同步的時候
表示繼續偏空的氣氛不夠強!
步驟 2 打開雷達定趨勢
從大戶散戶來看趨勢怎麼走
雷達中的大單都是一筆下 20 口以上的大戶
散單都是一筆下 1 口的小資金散戶
兩個一起看,就會知道趨勢是跟誰走!
從雷達中可以看出大單一開盤就是偏空操作
可是散單卻是舉棋不定,一會空、一會多的
直到大約 9:40 時,出現了金大所說的背離
就是大單的量增加,照理說指數應該也要繼續往下挫
可是相反的,指數卻往上反彈
這個就是背離,抓出短線的轉折
步驟 3 打開雙線找買點
在這天我看到雷達的背離
接著我就用雙線指標來找買點
雙線指的是「均量線」與「均價線」
均價線是決定短線的多空方向
均量線是這段時間的多空成本線,也就是進場觀察點
在雙線中,背離點出現的地方
均價線開始變平緩,指數也站回成本線
(圖片擷取自雙線指標)
我用前面的低點當作停損點,在 9729 時買進
當指數到 9746 時,我發現均價線走勢又變平緩
而且量也減少很多,獲利出場
靠這樣的方式,穩賺 3000 元
我發現「穩」比「暴賺」更重要
以前常常要下手時很猶豫
沒有個依據,搞得自己心慌慌
上完新手班後
我發現原來期貨風險大的原因,是因為無知
不知道要有一套 SOP 才可以避免在盤中亂了手腳
現在每天我都用這 3 個步驟
穩健的獲利中
也因為有紀律地嚴格執行停損
讓我擺脫打工族的薪酸!
還一步步完成夢想中
每天使用 3 步驟
「判多空、定趨勢、找買點」
對的事情重複做!
賺錢的方法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招就夠了
不用學一大堆,也不知道哪個有用哪個沒用
所以現在我都每天用
抓到好的進場點,讓成本漂亮
再挑個出場點停利
每天一點一點的做,從小賺 20 點開始
我相信一年累積下來
也是一筆可觀的數字喔!
趕快 <點我> 免費試用這 3 個軟體
勇敢擺脫薪酸族!
如果你想靠投資存下圓夢金
卻不知道從何開始 ...
那麼,台指當沖 是一個非常超值的選擇!
馬上報名 ►►
06/10(六)│台中│一日菁英養成班
08/01(二)│台北│台指當沖新手班
想在盤後和金大一起討論嗎?
<點我> 加入社團
<點我> 按讚粉絲團
教學相長
社團裡每天都會免費分享看盤檢討喔!
絕對別錯過「錢滾錢」的機會
更多資訊都會在 FB 社團「金湯尼-一起看盤吧!」
歡迎幫我的 FB 粉絲專頁按個『讚』
提醒:本文僅為個人操作記錄與心得分享,
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
若有提及案例僅為教學範例,請自行判斷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