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魚翻身 記憶體旺到下半年?

Money錢

Money錢

  • 2017-04-12 15:51
  • 更新:2018-07-26 14:33

鹹魚翻身 記憶體旺到下半年?

(圖/shutterstock)

                                                                                                                                                                                    

 

記憶體產業 近年景氣波動劇烈

2016 年上半年 DRAM 供過於求,價格探底。

歷經劇烈波動後,

業者體認到必須穩健獲利才能長久發展,

2017 年記憶體族群狀況轉好,

今年發展關鍵究竟為何,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贊助商連結...)

 

 

看對方向上天堂,看錯方向住套房

這是景氣循環股的特色,近年來,

景氣波動最劇烈、甚至造成企業破產下市的產業,

則非電子業中的記憶體(包含 DRAM 和 Flash) 莫屬,

其中又以 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的變化最為震撼。

2009 年曾為全球第二大 DRAM 業者的奇夢達申請破產保護;

2012 年在台灣發行 TDR 的日商爾必達宣布破產,

同年,茂德科技和力晶下櫃,DRAM 在經過產業循環後大幅整併,

形成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大集團寡占局面,

這一連串驚心動魄的產業起伏,讓投資人聞記憶體色變。

 

 

DRAM 的價格隨循環興衰,也是暴起暴落(如圖),

DRAM 中 4GB DDR3 的有效測試顆粒(ETT) 現貨報價,

在 2014 年 7 月來到 4.14 美元後,即一路走低,

到 2016 年 6 月出現 1.22 美元的報價,跌幅是腰斬再打折,

隨後逐漸回升,到 2017 年 1 月報價已經來到 2.45 美元,

漲幅逾倍,相關廠商的獲利和股價如洗三溫暖,

南亞科(2408)股價便從 2015 年 1 月的 89.3 元,

重挫到 2015 年 7 月的 31.15 元才見底,隨著報價走高,

股價也一度攻上 50 元。

 

Flash 快閃記憶體 也在上漲中

Flash 分為 NAND 和 NOR 兩種,

其中 NAND Flash 適合用於固態硬碟(SSD)、記憶卡等儲存裝置,

報價不像 DRAM 那樣驚濤駭浪,但也是起起伏伏,

歷經 2015 年初和 2016 年上半年的低潮,

隨後因 SSD 在個人電腦領域滲透率持續攀升,

NAND Flash 合約價開始推升,到今年第 1 季維持溫和上漲,

廠商如群聯(8299)獲利亮眼。

 

未來一年半,記憶體需求增溫

元大績效基金經理人林其範研究頗有心得,

指出記憶體在未來的一年半, 不用太過擔心供需問題,

主要的原因是 DRAM 產業歷經 2014∼2015 年跨入 20 奈米製程,

2016 年上半年 DRAM 明顯供過於求,價格探底,

惟後續由 20 奈米轉進 18 奈米技術難度高,且成本降低有限,

廠商推升產能腳步開始放緩,需求部分則是持續增溫。

PC 與手持式裝置早期搭載 DRAM 容量僅 1∼2 GB,

隨著視窗、錄影等功能出現,

搭載的 DRAM 主流規格提升為 4∼6 GB,

預估 2017 年的高階機種將進入 8 GB,供需進入平衡。

 

 

DRAM 短期上揚不大

兆豐證券協理盧中興認為,DRAM 雖然是寡占市場,

但去年上半年市況慘澹,

後因三星、海力士等大廠配合 Nand Flash 跨入 3D 調配產線等因素,

現貨價急漲超過 1 倍,短期再上揚空間不大,

台廠則因轉攻利基型產品,本波受惠亦是有限;

倒是大廠爭相投入的 3D NAND Flash 預期在 3 月之後放量,

屆時報價是否受壓抑將是觀察重點, 果真發生,

SSD 業者可因 Flash 價格走低而受益,

淨利率也會上揚,可以追蹤。

 

提升高附加價值、客製化服務

投資家日報總監孫慶龍表示,

記憶體業者在歷經產業劇烈波動後,體認到必須穩健獲利,

企業方能長久發展,以記憶體模組業者宇瞻(8271)為例,

在 2007 年因 Flash 產業殺價競爭,導致每股虧損 2.94 元,

經營階層體認到提升「客製化服務」

和「高附加價值產品」的比重才是生存之道,

而後往工業化固態硬碟發展,

成為此一領域的龍頭,獲利也趨穩健。

目前觀察,記憶體模組大廠創見(2451)

其工業控制產品比重已經超過 4 成,

近 5 年平均股利殖利率超過 7%,長線投資價值浮現。

 

2017 年記憶體產業會比去年成長

提升創新服務才能成為最大贏家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加入Line好友,即時追蹤更多理財好文!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4 月號第115期 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Money錢

Money錢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www.money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