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投資人的扭蛋心態
扭蛋之所以會風行,其實涉及人的若干心理機制,
因為想收集全套,所以不服氣的繼續扭。
而這樣的心理機制,
是不是與我們的投資行為很類似呢?
一個偶然的機會,
我在一家經常經過的便利商店門口,
發現新添了一排扭蛋機,
當中有一台裡面是鸚鵡扭蛋。
由於家裡有養鸚鵡,基於好奇,
我這個老小孩就投幣扭出了生平第一個扭蛋,
打開分為兩半的塑膠「蛋殼」,
裡面是一隻黃色系的虎皮鸚鵡公仔。
蛋裡附有一張「蛋紙」(說明書),
說明這一系列的鸚鵡公仔共有 11 款。
不同於一般 Q 版公仔或模型,
這個系列屬於「仿真」版,
不論造型、顏色都像極了真的鸚鵡,
於是興起蒐集全套 11 款的念頭。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怎麼扭都扭不到想要的
其實這樣的公仔並不便宜,
小小一隻(約 6 公分長)要投幣 60 元,
但因為喜歡,
每次經過都會掏錢扭一個。
只是扭到第 4 次時出現了重複的鸚鵡。
這等於多花錢,
買了個不需要的。隨著扭蛋的次數增加,
重複的款式也伴隨著增多。
有一次我從扭蛋機正面的壓克力玻璃間隙,
看到扭蛋出口附近有我想要的一款鸚鵡,
見獵心喜急忙投錢,只見那顆蛋動了一下,
掉出的卻是另一顆蛋。我不信邪再投幣,
結果一連5次都是看到那顆蛋動一下,
掉出其他的蛋。
白白花了 300 元, 我決定暫停,先做相關研究。
做好研究再行動
我發揮了金融業者投入投資研究的傻勁,
才知道扭蛋最早源自美國,
剛開始是放在雜貨舖門口,
給小朋友轉好玩的,裡面以口香糖、
零食、小玩具居多。
後來這種販賣方式傳到日本,在日本發揚光大,
成為世界上扭蛋最大的供應商。
目前台灣可買到的扭蛋可說種類繁多,
除了鸚鵡、文鳥、
貓頭鷹、賣萌的貓、狗、鼠、兔等可愛動物外,
很多是電玩、卡通、動漫裡的角色,
像海賊王、聖鬥士,
加上各式各樣的美少女等等,應有盡有。
為避免再扭出重複的扭蛋,
我決定下一階段的「策略」是先觀察再行動,
繼續研究扭蛋與扭蛋機的構造。由於蛋分兩半,
材質為透明塑膠,能隱約看到內容物,
仔細看可看出是不是自己要的。
扭蛋的心理學
我從販售完的空機看到扭蛋機底部有個轉盤,
透過投幣可逆時鐘轉動這個轉盤。
轉盤有 6 個洞,
最接近出口的洞經轉動後,洞裡的蛋才掉出來。
一切就緒,我開始留意我要的蛋在蛋機裡的位置,
不再每次經過就扭一個。
一直到蛋機裡只剩 10 幾個蛋時,
我都沒有行動,因為目標都未落在接近出口的洞。
不過最近我再經過時發現,鸚鵡系列的扭蛋沒了。
我找了幾個有扭蛋機的地方,都沒有鸚鵡系列,
我的「扭蛋行動」也暫告一段落。總結行動的結果,
總共扭了 19 個, 花了 1140 元,
收集了 11 款當中的9款。
扭蛋經驗讓我體會到,扭蛋之所以會風行,
涉及我們人類的若干「心理機制」,例如:
(1)想蒐集全套。系列以全套 5、6 款居多,
有些則多達 10 幾款,想擁有全套,就得繼續扭扭扭。
(2)會不甘心、不服氣,扭不到自己要的,
會不信邪的繼續扭。
(3)衝動難免,連我自己都會一口氣連扭5次。
(4)小錢沒關係,因為扭一次 60 元
(少數為 80 元),
不會有花錢排擠效應,但積少成多,也是不少錢。
7個扭蛋必勝策略
所以我覺得玩扭蛋該有策略:
地點選擇。熱門系列會在不同的蛋機擺設點都出現,
是集中一點還是分散去扭?考慮機率問題,
開始時集中而且選剛換新的機子,以後分散,
並採取前述留意「目標蛋」位置的緩衝行動。
其他人扭蛋情況要列入考量、評估。
先看再動,尤其中後期。
重複怎麼辦?做多套收集,還是放緩、甚至停止?
這種不知不覺中花錢的玩意兒是否該設上限?
見好就收?其實我扭到第 14 個時已收集了 9 款,
後面5個是多花錢,應該見好就收。
到模型店買或網購。
在網上我看到鸚鵡系列全套賣 880 元,
比較貴( 11 款, 每個 60 元,應賣 660 元),
但能全套到手,
比我真正花的錢少,模型店也是一樣。
但兩者都不一定找得到你正在收集的系列。
開發出自己的投資策略
談了半天,我覺得,
玩扭蛋和很多人「玩」股票、基金、
保單很像,不是真正在投資,
而是在蒐集這些金融商品。
自己該要有一套相關策略,以因應財經情勢、
市場動向,個人需求。
我發現前述的扭蛋策略,
很多都可轉而應用在購買這類金融商品,
才不會多花冤枉錢。
像我玩扭蛋付出了代價,但也比別人更有收穫。
先觀察再行動
有好結果就收手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2 月號第113期 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