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單身的朋友對我說:
「真羨慕你結婚了,結婚了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聽罷,甚為詫異。
怎麼會認為結婚能解決所有問題?
少女中了童話的毒,
看到王子在城堡為公主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於是以為結婚是一個完美結局。
是嗎?當然不是。
婚禮和婚姻,一字之差,
背後深意卻相差甚遠。
何況你我,不是王子也不是公主。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如果婚姻成為愛情的墳墓,
那為什麼還要用結婚葬送愛情?
錢鍾書把婚姻比作圍城,
大概,每個姑娘身處圍城外時,
都或多或少幻想過圍城裡瑰麗、浪漫、溫暖的場景,
生活中的挫折、困難和問題,
似乎都因這座圍城而不復存在。
在我25歲左右時,也有過這樣的幻想。
以為婚姻就像一個庇護所,
能夠遮蔽掉許多人生的問題。
現在想來,是因為那時的自己不夠強大,
不相信可以靠自己贏來理想、事業和優質生活。
當那段幻想時期過去,
在觀察別人圍城裡的生活時,
我越來越多看到了婚姻現實的另外一面,
開始思考為什麼圍城裡的人想出來。
難處的婆媳妯娌關係、
睜眼就逼迫人的水電燃氣物業管理費、
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誰都不願乾的家務、
外界活色生香的誘惑等等,
都足以把愛情打入十八層地獄。
於是,在日益多元開放的社會,
不結婚也逐漸成為了都市中人的一種選擇。
對於婚姻,許多人內心深處所抗拒的,
正是它有可能回到現實這一點。
如果婚姻成為愛情的墳墓,
那為什麼還要用結婚葬送愛情?
每一段婚姻,
必然都有其甜蜜、恩愛和溫馨,
但同時,分歧、爭吵、也都無可避免。
但是不管我曾經有過這些那些理性的和非理性的想法,
後來,我還是結了婚,
嫁給了一個愛我的,同時也是我愛的男人。
很多人都說過,戀愛和婚姻是兩碼事。
戀愛的時光,無論做什麼事,
只要兩個人一起都覺得快樂,
戀愛中的人更像是詩人附體,
甜言蜜語總是信手拈來。
可是一旦結婚,
戀人身上自帶的光環似乎就消失了一般,
崇拜變成了指責,浪漫變成了浪費,情話也變成了爭吵。
真實的婚姻生活,就如結婚證的正反兩面,
選擇婚姻的人,在得到它的歡愉和親密的同時,
也要接受依賴和傷害,
這包括夫妻雙方的對立與鬥爭。
每一段婚姻,
必然都有其甜蜜、恩愛和溫馨,
但同時,分歧、爭吵、眼淚、
誤會、和解也都無可避免。
有人嫁給愛情,有人嫁給麵包,
不管哪種選擇,
婚姻,其實只是另一種生活方式,
這其中的差異不言而喻,
不同的方式必然會帶來不同的感受。
我愈發覺得,婚姻,
不是想像中的庇佑所,
也不是把愛情打入十八層地獄的惡魔。
繁華塵世,
有人嫁給愛情,有人嫁給麵包,
不管哪種選擇,
婚姻,其實只是另一種生活方式,
千頭萬緒,並不簡單。
而且,
這種生活方式註定需要夫妻雙方
花時間去學習和適應,
進而找到婚姻生活的樂趣。
即使結婚,
我們仍然是獨立的兩個個體
婚姻教會了我重要的一課:
即使結婚,我們仍然是獨立的兩個個體,
有自己的特點,不要把對自己的要求,強加給對方。
就比如,好吃的東西,
自己覺得好吃就行,不用非拿著去餵對方。
你吃你的香辣,他吃他的酸甜,
不要因為結婚,就捆綁對方。
每個人進入婚姻前,
都帶有以往生活、經歷留下來的痕跡,
而這些痕迹造就了獨立了我們。
兩個人結合在一起,
必然會有衝突和摩擦,這也無可厚非。
婚姻,是另一種生活方式,
而這種方式能夠得以順利延續的前提就是
——允許對方以獨立的方式存在。
愛一個人,選擇與他進入婚姻,
就意味著需要接納對方完整的存在,
而不試圖重新塑造,
同時也不扭曲自己和他人。
既然是生活方式,
那麼有沒有一種生活方式適用於所有婚姻中的人呢?
我想大概是沒有的。
身邊那些婚姻幸福美滿的夫妻們,
都有著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有婚後分開旅行的,
一個去喜歡的日本,一個回自己的瑞士;
有婚後保持異地的,
雙方各自忙自己的工作,一個月見兩次面;
有婚後依然黏的死死的,不管做什麼,都一起行動;
有婚後共同創業,一起分擔經濟壓力的······
雖然這些生活方式各不相同,
但是共同的是
——任何一種生活方式,都有其快樂和煩惱,
接受它,調整它,並且適應它,才是明智的做法。
我特別喜歡安德烈·高茲在《致D情史》中的一段話:
如果你和一個人結合在一起,打算度過一生,
你們就將兩個人的生命放在一起,
不要做有損你們結合的事情。
建構你們的夫妻關係就是你們共同的計劃。
你們永遠都需要根據環境的變化
而不斷地加強、改變,重新調整方向。
你們怎麼做,就會成為怎樣的人。
【享下班】粉絲團
立志成為 上班族的好朋友!
陪你度過每一個 辛苦(難熬)的工作時光~
上班前的543,下班後的幸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