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上次參加登山隊,
聽到一個爸爸在辣嗆
某位前幾天出現在社會新聞裡的富豪。
「有錢人有什麼了不起?」
他說:「一定是『貪』來的。
人一有錢,心就不正!」
他的太太和兒女默默的跟在後面。
這位爸爸愈說愈激動。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聯結...)
爸爸不停抱怨有錢人...
「我跟你講,社會不公,官商勾結,
有錢人就愈有錢,沒錢人就愈沒錢。」他說。
他的家人仍默默跟在後面。
「看看我們,沒錢就沒錢,
不也吃得好好、長得好好的?」
他往後看了一眼。「所以,孩子們,」
這位爸爸說:「以後,像你老爸老媽一樣,
人生,只需要『60分』就夠了,夠用就好!」
我和其他隊友配合的點點頭。
沒想到這時候
兒子突然嗆了一句!
沒想到,這時候,
原本默默走在後面的那位已上初中的兒子,
突然嗆了一句。
「可是,我需要一台新的電腦……。」
小男孩的話,馬上被他爸爸打斷。
「那,就你長大以後自己賺錢買!」
爸爸生氣的說:「自己的事自己負責,別來找老爸!」
但女兒也說話了。
「可是爸爸,我們家的電視已經都有光點了,
都快不能看了……。」
「你……」爸爸又打斷:
「電視可以看到影像就好,
你不要去注意那光點,就沒事了!」
那個沉默的媽媽,這時候,
突然出聲,幫忙打圓場。
「心靈快樂,比有錢還重要!」媽媽說。
「很多慾望,不是錢買得到的。」「錢不是萬能!」
媽媽溫柔且篤定的支持著爸爸的論點,
藉機「教育」他們的孩子,
這段對話,讓旁邊一起爬山的團友,聽得呵呵笑。
照理說,講到這裡
是很好的Ending
但,我看到那位年輕爸爸那副張牙舞爪、
齜牙咧嘴的生氣模樣,
對照「心靈快樂」,很大的矛盾,
再看看兩位理應充滿未來的下一代,
我,卻止不住心中的「悲哀」──
這是正確的家庭教育嗎?
好像哪裡「怪怪的」?
以上是現在許多新新家庭的寫照
很多年輕父母,薪水緊,工作重,無法平衡,
竟將沮喪怪在「社會」和「財富」身上,
於是,孩子從小的教育,就是「不要賺錢」。
再加上社會上有太多的新聞,商人的形象,
在一般民眾眼中實在是太差了,
以致於現在的 30~40 歲年輕父母,
對於「錢」這檔事,竟然給予「敵意」。
社會不公。
騙子橫行。
錢是「髒」東西。
但,誰沒有慾望?
誰沒有夢想?
當孩子明明有了一些「物質」上的「夢想」,
兒子想買玩具,女兒想換電視,
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教育」的時刻,
父母竟合力「壓住」孩子的慾望,
要他們「調降」對自己的期待。
做一個60分的人,就夠了。
不要去想,就不會覺得冷。
別追求社會一些特定的目標。
父母竟然讓孩子一開始還在起跑點,
就放棄了社會的競爭。
從一個積極的「加法」人生,
硬壓成一個每天哀怨、怪東怪西的「減法」人生。
從正面,變成負面。
那,正確的教法是什麼?
我認為,就算父母看到的不是這樣,
也不要急著把孩子心中的「火」給澆熄。
因為,鬼知道 30年後的世界會變成怎麼樣!
我會說,慾望是人的天性,
要教孩子,只要「努力」,夢想就能完成。
我們不是有錢人,不過,如果你想要買這個,
你現在就應該努力念書,努力打拚;
這社會是現實的,要完成你的夢想,
有很多方法,其共同點都是「努力」……。
當孩子看到父母親每天很努力、很努力、
很堅毅的在努力掙錢,
他看到的不是「錢」,而是「負責」,
不畏挑戰,勇於追求目標,
勇於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負責」把自己送向陽光。
不是出一張嘴抱怨。
而是動手「改變現狀」!
教育是百年事業,上一代的怨氣,
別發展成下一代的「逃避」!
本文受著作權保護,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Lu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