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無知國家,台灣竟名列第 3 位!一份打破你認知的榜單,攤開國人不願面對的真相...

全球無知國家,台灣竟名列第 3 位!一份打破你認知的榜單,攤開國人不願面對的真相...

(圖/shutterstock)

 

 

台灣人不是對世界無知,

而是對自身無知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益普索(Ipsos)

最近公布了「2016年全球無知國家排行榜

前三名分別是印度、中國、台灣

多數台灣人的反應幾乎都是拿來自嘲

卻很少人去看這個研究結果是怎樣作出來的

但我實在很好奇這份研究

所以就讀完了整份報告


既然是排行榜,那就一定有評分的方式以及項目

台灣到底在哪些項目上得分很高呢?

答案是,幾乎都很高

本研究原本的名稱是「認知的危險性」

結論是「認知不等於事實」

因此,根本不是在測驗哪個國家比較無知

而是在測試各國人

「認知的現實」跟「現實」之間的差距

以下各議題,

建議你可以挑自己感興趣的議題來看


從結論來看,

台灣確實對於現況有很大的認知偏誤

 

繼續往下看...

 

(贊助商連結)

 

 

 

台灣低估性開放、貧富差距程度

對人口預測更是完全無知

宗教:2020年穆斯林依然稀少

台灣人預測穆斯林比例為 7%

事實上則為小於 0.1%,偏差值 7%

在預測 2020 年時會有多少穆斯林

台灣預測 9%,事實上仍小於 0.1%,偏差值 9%

這兩道題目算是台灣表現得好

偏差值低於 10% 的問題

 

性:不接受同性戀的比例亞洲最少

台灣人預測有 47% 的人

在道德上無法接受同性戀

但實際值只有 22%,偏差值為 25%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平均預測

有 49% 的人無法接受同性戀,實際值只有 37%

顯示全球普遍低估對同性戀的接受程度

更值得注意的是,歐美為首的已開發國家

對於同性戀的接受程度遠高於其他區域

在亞洲,台灣對同性戀的不接受比率 22% 為最低

其次為日本的 31% 以及香港的 32%

另外一個子題則詢問

有多少人無法接受未婚成年人的性行為

台灣人預測為 36%,事實上為 23%,偏差值 13%

這兩個問題的結果可以看出

顯示台灣人低估了性開放的程度

 

墮胎:7 成的人不接受墮胎

台灣人預測有 53%的人在道德上能接受墮胎

事實上卻只有 32%,偏差值 21%

這個題項非常有趣,歐洲國家普遍無法接受墮胎

而亞洲國家普遍可以接受墮胎

我認為可能跟富裕程度以及宗教信仰有關:

越有錢、基督文化越普及的國家,越無法接受

但天主教為主的菲律賓卻有 93% 可接受墮胎

會不會顯示物質資源豐富程度才是最大的因素

也很值得探討

 

貧富差距:

最有錢的 30% 人拿走 83% 的財富

台灣人預測貧窮的 70% 人口拿走 39% 的財富

但事實上卻是 17%,偏差值為 21%

反過來說,台灣最有錢的 30% 人口

實際上拿走了 83% 的財富

但台灣人卻認為前 30% 的人只拿走 41% 財富

事實上,這次接受測驗的國家幾乎都呈現

「高估了窮人財富」的現象,只有英國低估了 1%

另外,所有國家的平均值是 15%

因此台灣的貧富差距還相對好一些

 

房屋自有率:

台灣有 84% 的人有房子住

台灣人猜測台灣房屋自有率為 50%,

但事實上卻為 84%,偏差值為 35%

(數值若有偏差,跟四捨五入有關)

在這個誤差上也拿到相當高的分數

全球平均為 68%

大家最關心的西歐北歐諸國則多在50%上下

因此台灣算是自有率很高的地方

然而,台灣房屋自有率高這件事情,卻一直有爭議,

許多人認為有高估的嫌疑,政府統計方式可能產生偏差

章定煊:虛幻住宅自有率所遮蓋悶經濟的真相)。

 

醫療消耗:只佔 GDP 的 6% 

台灣人預測

醫療相關支出佔每年 GDP 的 21%

事實上只有 6%,偏差值 15%

 

人口預測:

不知 2021 年後,人數只減不增

台灣人對當下的人口總數( 2351萬 )的預測( 2500萬 )

之偏差值為 +6%,相對算大,

對於 2050 年時的人口預測值為 2700 萬,

事實上卻為 2041 萬,偏差值為 32%。

台灣的人口紅利於 2015 年開始消失之後,

將在 2021 年正式進入人口負成長,

因此這個猜測真的是錯誤得離譜。

 

國際事務:

川普選舉易受民調影響判斷

最後一項是國際事務,唯一的題項是

「你認為誰會當選美國總統」

台灣認為希拉蕊會當選的比例為 72%

認為川普當選的比例為 10%

這份研究設定了一個數值作為偏差值,

就是把認為川普當選的比例減去認為希拉蕊當選的比例

我個人對於這個數字是否能當作偏差值來看

待有很大的疑慮,但更大的疑慮在於:

以當時的風向而言,認為希拉蕊當選反而比較合理?

 

 

 

台灣人不是對世界

而是對自身無知!

我認為用一個題項

要測試對國際事務的理解完全是過度推論,

因此,要拿著這研究結果說台灣沒有國際觀,

那應該是這個說話的人

不懂統計、不懂英文,或者不會上網

然而,這個研究確實指出台灣人對於

台灣事務的不夠理解。


其中最該注意的是人口預測

國發會的研究指出,民國 150 年

台灣總人口較 105 年減少 517 萬人

其中,15 歲以下幼年人口減少 139 萬人

15 - 64 歲青壯年人口減少 783 萬人

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則增加 404 萬人

此時將當於 1.3 個成人得扶養一個老人


台灣人口紅利於 2015 年正式消失,

意味著台灣勞動人口(15 歲~65 歲)

佔總人口比例開始呈現逆成長

2021 年,台灣將正式進入人口負成長

促使這件事情發生的關鍵,就是少子化

我寫過不少文章各自提到了幾個假設:

台灣 GDP 將負成長、台灣房市將走長期大空頭、

台灣退休金制度將可能崩潰

都是來自「台灣人口負成長」這個前提

 

建議大家,還是多關心一下台灣吧

 

最無知的事最可怕,

2021 年後台灣將成為老人國!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本文由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授權轉載,

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Sean Huang,本名黃瑞祥。1982年生,大學主修國際企業輔修國際關係,研究所投入心理, 第一份工作在金融業,第二份工作在媒體業,跨足五個領域,但卻始終專注在組織如何運作、 社會如何開展。行文以理性定錨,力圖洞視世界本質。現經營「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部落格,以及個人粉絲團

Sean Huang,本名黃瑞祥。1982年生,大學主修國際企業輔修國際關係,研究所投入心理, 第一份工作在金融業,第二份工作在媒體業,跨足五個領域,但卻始終專注在組織如何運作、 社會如何開展。行文以理性定錨,力圖洞視世界本質。現經營「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部落格,以及個人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