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當能力足了
就不會再抱怨
工作 6 年多時間
我幫家裡還了大概 1500 萬元的欠債
現在,仍舊背著 400 多萬元的債務」
講這句話的人是今年 30 歲、
剛成為富邦人壽水上分處經理的張宥宸
在公司內部他有一個響叮噹的稱號
叫做「嘉義還債哥」
因為張宥宸退伍後的最大目標就是:幫家裡還債
而他確實朝向這個「苦」目標不斷前進
「最高紀錄 1 個月還掉 100 多萬元
應該再過幾年就可以清掉了」
「不過,我覺得人應該要創造適當的、好的負債
所以,接下來我打算買房子」
從極端負面、埋怨、不平衡,到現在的凡事正面思考、
覺察、放下,年紀輕輕的張宥宸像是活了兩輩子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從小見父母為錢吵架
退伍前滿身負面情緒
「印象比較深的一次是
學校考完試回家
原本都會在樓下等我的媽媽,
怎麼不見人影
那次,她吃了安眠藥尋短」
張宥宸娓娓道來那些頻頻上演的晦暗影像
但在他的腦袋瓜裡已經種下:
我以後一定要賺很多錢的因子
只不過,沒自信又自卑的他
光有想法沒有做法
最後他選擇沉浸在電玩世界裡
「我記得, 媽媽那時候每個月都會給我
8000 元到 15000 元的生活費
當然, 這些錢都是向別人借來的
直到有一天我覺得我好糟蹋家人
才拋掉很『廢』的生活」
做保險不知該外出找人
3 個月只賺 7000 元
完全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的張宥宸
2008 年 9 月退伍,剛好與金融海嘯撞期
10 月到富邦報到
剛開始的 2 個月
完全沒有踏出辦公室一步
還真不知道當保險業務是要外出找人的
腦袋空空外加天真的張宥宸
果然在 2008 年寫下難忘的篇章:
3 個月總收入 7000 元
但是,當媽媽問起收入
而他支吾其詞的回答後
母親忽然一臉嚴肅的拿起一些單據說:
「這些支票,我們要一起負責」
做保險賺不了錢
只好在公司兜售便當
「我知道家裡有負債
但從來不知道有這麼多」
本想雙手一攤擺出
「你們欠債,不關我事」的態度
卻在見到票上名字赫然出現「張宥宸」後
起了化學變化
只是業務員的門檻真的特別高
在還沒跨過那道「坎」前
身旁大概都只會充斥「你不行」的言語
為了多賺點錢
他會在公司兜售家裡簡餐店做的便當
「很多人都面露不屑的表情」
一次,騎車外出,加完油後發現不夠油錢
馬上急 call 妹妹前來幫忙
當妹妹送錢過來說了一句
「哥,你一定可以的,加油」
讓他瞬間淚崩
教育訓練干擾別人上課
被驅離卻不放棄自己
跌撞的張宥宸,確實很需要「加油」
因為不只家裡的債務讓他喘不過氣
他的缺乏自信、缺乏專業能力
更讓自己氣餒,因而總是顯現毛躁不安的反應
他曾經在教育訓練課程中
因為不斷干擾別人的學習而被驅離教室
不過,很特別的是
他並沒有一味感到丟臉而不敢面對大家
相反地,事後他反思自己的行為
張宥宸最寶貴的特質就是:不輕言放棄自己
不到 7 年時間
從遜咖業務到分處經理
當發現自己有能力了,就不再抱怨
而我覺得現在什麼都有,只缺更好的自己
如今,張宥宸總算靠
「能力」走出「前一輩子」的陰鬱
現在的他正在展開「這一輩子」的精彩
以不到 7 年的時間成為嘉義最年輕的分處經理
張宥宸有著尋求差異化的「開店」眼光
因為在偏遠地區,很少見到大型公司的招牌
當這塊招牌對當地人來說很新鮮時容易引起注意
從剛進入保險業前 3 個月總收入 7000 元
到現在平均年收入逾 250 萬元
但他說,「還債哥」的稱號並不是沉重的印記
相反的,「債務」是上天給他最好的禮物
能力來自於想變得更的人
財富來自於肯努力的人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6年10月號第111期 給你
文章來源:Money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