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陳瑜琳
做任何事都要為他人著想
「做人做事,將心比心」
是寶得利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雅琍的座右銘,
更是臺灣諺語「吃人一口,還人一斗」的實踐者,
廈門出生、十四歲移居香港,二十五年前為愛來到臺灣,
擁有兩岸三地成長背景的張雅琍,
在求學創業的人生成長過程裡,
做任何事都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
盡心盡力幫忙,
就算是吃虧了,
她也認為這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必修學分!
究竟是什麼讓她如此的堅定信念?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從學習中
體悟「只要是對的就必須堅持」
十四歲自廈門移居香港的她,在香港的求學時期,
因為一堂英文課深深影響了張雅琍的人生觀及創業路,
張雅琍回憶:「當時第一次在香港上英文課,
老師要求要用英文發音報告,但一開口,
卻引起全班哄堂大笑,當時真恨不得地上有個洞,
可以馬上鑽進去,從此只要一上英文課,
內心就非常排斥。
直到有一次上音樂課,因為要練唱英文歌曲,
老師告訴我,妳的發音沒有錯,
只是美系發音與英系發音有所不同,
所以不要害怕,你的發音也是正確的」!
眾口鑠金 並不一定是正確的
「只要是對的就必須堅持」
從此,張雅琍深深體會到,只要是對的事情,
就必須要堅持下去,
不要因為多數人認為是錯的就產生猶豫,
眾口鑠金往往積非成是,
「堅持作對的事」的人生態度,
陪著她走過求學、創業的時光。
洞察商機
率先發起陸客觀光事業
2008 年政黨輪替,政府逐漸開放大陸客來臺灣觀光,
這一步已經比其他國家慢了好幾拍,
但張雅琍可以說是陸客來台觀光的先行者,
早在政府開放前,
她就在臺北愛國東路成立第一家「觀光購物精品店」。
張雅琍說:「剛創業時一天只有一、兩團的大陸觀光客,
生意一度慘淡,但『只要是對的,就必須堅持啊!』
秉持這樣的態度,
一路做到 2008 年政府開放陸客來台觀光,
公司才迎接觀光產業的春天」。
靠貴人相挺 挺過艱難時刻
「做對的事」說來容易做來難,
張雅琍回憶,在開放陸客來台觀光以前,
每天來客數皆不穩定,
接待的團數有如雲霄飛車忽高忽低,
營運成本估算不易,
更痛苦的是碰上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風暴,
這個浪頭打在肩上,令她刻骨銘心,
每到午夜夢迴張雅琍還經常夢見明天資金調度、
陸客來台團數,一晚都要驚醒數次,
若不是好友的幫助,
寶得利國際股份有限公(以下簡稱寶德利)難以奠定基礎,
也是這時,她親身學習到「吃人一口,還人一斗」的道理。
張雅琍說:
「觀光產業在任何先進國家都是政府全力支持的產業,
觀光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對國家發展來說相當重要,
尤其臺灣是一個天然資源匱乏的國家,
政府更應該全力支持低成本投資的無煙囪的觀光產業」。
借鏡國外 力拚更上層樓
面臨大陸的崛起,全世界都全力歡迎大陸的觀光客,
日本推出免稅、韓國推出免簽證,
還有其他各國均陸續推出吸引陸客的政策。
張雅琍表示,若因為兩岸特殊的情結,
讓相關單位對陸客來臺灣觀光,
抱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態,
使得陸客來臺觀光政策反而有些瞻前顧後,
臺灣將眼睜睜看著陸客觀光商機流失。
每次出國考察,張雅琍看到臺灣所面臨的情況,
總是心有戚戚焉。因此張雅琍建議,
如果政府願意聽聽企業心聲,
必能拉近業界與政府間的認知落差。
提供政府觀光政策
成就台灣經濟命脈
現在張雅琍正積極與各同業整合意見,
提供政府制定符合時宜的陸客觀光政策,
也提供其他國家已推行多年的政策,
作為政府觀光政策制定的依據,全力支持政府,
期許臺灣的觀光產業、
政策能夠與其他先進國家並駕其驅,
因為放眼未來,觀光產業的發展,
絕對是臺灣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命脈之一。
打破「土產店」觀念
提升遊客享受購物品質
同時「旅遊購物」是任何遊客旅遊時,
最重要的娛樂消費行為,也是觀光財最重要的一環。
由張雅琍帶領的寶得利,
將一般大眾認知的「土產店」與傳統購物店觀念,
提升為「觀光購物精品店」,
讓遊客享受尊榮購物的樂趣;
也因為張雅琍長期對美的堅持,
寶得利觀光購物精品店的產品,
可以說是珠寶飾品美的代言詞,
她期許臺灣觀光產業水準不斷向上提升。
異業結盟 推高臺灣觀光產業
食、行、住、遊、購、娛是觀光旅遊六大要素。
寶得利集團已經是一個全方位的專業觀光經營團隊,
張雅琍為提升產業之發展,
現今更全力結合觀光與醫療的異業結盟,
她說:「觀光旅遊是解放身心、紓解壓力的最佳方法,
而健康是一個人的根基;遊歷臺灣的好山好水、
嚐遍臺灣的精緻美食,
並將自己的健康交給臺灣最專業的醫療團隊,
這絕對是一趟精緻的身、心、靈臺灣之行」。
觀光與醫療聯手 盼台醫師回歸
同時臺灣的醫療品質,已經獲得世界先進國家的認同,
也造成各國積極重金挖角臺灣的醫生,
遠赴異鄉創業就業,這將讓臺灣專業醫師流失!
張雅琍長期關注陸客需求,
深刻瞭解他們對自己身心健康的重視,
所以寶得利將朝全方位邁進。
她說:「與臺灣知名醫療機構異業結盟,
朝觀光醫療發展,
更可以讓臺灣專業醫師能夠深耕故鄉,
為自己成長的這塊土地熱情奉獻,
這是一舉數得的異業產業結盟」。
回饋公益 打造幸福家園
在創業的歷程裡,
張雅琍也全力投入社會公益、關懷弱勢,
逢年過節均與公益團體探望獨居老人,
有一次張雅琍在探望獨居老人時,
看到一位老人家獨自站在門口,
走過去關心才知道老人家每天都會站在門口,
盼呀盼,盼小孩回家,
這一盼已經盼了一、二十年了,
卻始終沒有盼到自己的小孩回家,
牙齒掉光了、頭髮都白了,還不知道能盼多少年,
沒有一天不站在門口,就深怕一離開家,小孩回來了,
卻見不到面,
這番話深深觸動她這位堅強女性的內心世界。
老人一抹微笑
是成立養老院的起點
原來,張雅琍從小是由曾祖母帶大,
她知道老人家想什麼、老人家需要什麼,
老人家要的不多,哪怕短短幾句的問候,
老人家就心滿意足。於是張雅琍告訴自己,
要讓所有的長者活的有尊嚴,因為在工商業的社會裡,
老人家與子女要有足夠的時間相處已不太容易,
工作的繁忙也造成子女對老人家的照顧產生壓力,
如何讓老人家活得有尊嚴、活得快樂,子女也能盡孝?
她認為,成立養老院是最好的做法,
張雅琍將這段內心的告白告訴這位獨居老人時,
老人家笑了,雖然看不到老人家的牙齒,
但這一笑,更讓張雅琍堅定興建養老院的心願,
下定決心「逐夢踏實」!
善用台灣本質
全力發展觀光
臺灣是張雅琍的家,更是寶得利的家,
張雅琍認為,面對大陸的崛起,
工業發展未來很難敵過紅色供應鏈,
同時小眾市場規模、創新永遠趕不上歐、美、日,
所以放眼未來,
臺灣最大的本錢就是如何善用臺灣人樸實熱情的本性,
全力發展服務業,而觀光產業就是最大的服務業。
寶得利將與臺灣的未來緊緊結合,配合政府政策,
投資與開發各地觀光資源、扶植地方文創產業,
並結合產業中的各行業,推動全民參與發展觀光,
也計畫將觸角伸向海外,透過事業版圖的擴大,
將 MIT 精品推向世界,對張雅琍來說,
這並非是多麼偉大的規劃,只是她小小的心願。
夢想之所以偉大,
是因為他只成就「堅持到底」的人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