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廢ㄟ 」「我好魯」
是不是感覺生活充斥著這樣話?
「你行的! 加油! 別放棄!」
那今天是否說過類似這樣的話了呢?
很多人每天都會在心中對自己說一些話語,
這些日常生活中與自己對話的語言,
是一種強而有力的自我暗示,
能在不知不覺中,
潛移默化地影響你的想法、行為與生活,
能夠使你更加充滿信心、重新振作起來、
或者讓你更加悲觀與墮落。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你想著什麼
你就會變成什麼!
世界著名 心理學家 Dr. Karissa Thacker 指出:
當我們在心中與自己對話時,
大部分都不會察覺到這些慣性地自我暗示
在我們生活中所造成的影響。
自我暗示,是能夠使自己重燃信心、整頓情緒,
進而影響你的事業與行為表現的。
但是如何正確地自己暗示,是非常重要的!
自我暗示有 3 種類型:
自我暗示:造就 / 抹滅你的行為
自我暗示有三種類型,積極正向的、一般的 與 消極負面的
一般性的自我暗示,就好比:
當我們去逛雜貨店,看著手上的購物清單,
喃喃自語:嗯 ...今天晚餐要買什麼呢?
瑣碎但缺乏影響力。
負面的自我暗示就比如:
「我真是個懶鬼!這報告早該一星期前就寫好交出去的說!」
通常會伴隨著一些情緒性的反應。
太多負面的自我暗示,
會不知不覺中使你情緒低落,
影響行為表現,
並且使你無法積極行動。
所以反過來說,一些正向的自我暗示
好比:「我相信,我一定辦的到!」
常常是有激勵效果並且能夠
使你投身於實踐你心中真正的想法。
一、寫下對自己的期許:
寫下與自己的對話
為了要搞清楚每天你到底與你自己說了些什麼?
Dr. Karissa Thacker 建議你:"將這些話語暗示寫下來!"
"你必須去留意觀察你的內心發生了什麼事?"
Dr. Karissa Thacker 的一位病人表示:
"讓負面的情緒不起作用"
藉由立即性的察覺與確認,並寫下這些習慣性自己暗示自己的負面念頭與想法
能夠讓這些負面暗示不會阻礙他的行為。
二、勇於挑戰負面想法:
當你觀察自己,發現負面暗示出現時,大膽向你的負面想法提出挑戰
舉例來說: 一位 Dr. Karissa Thacker 的病患,總是時常告訴自己說
"這行不通的,你不會成功的!魯蛇"
Dr. Thacker 則是鼓勵他去向這些負面想法提出質疑
"你怎麼知道這行不通呢?"
"要是它是可行的呢?"
以行動導向的方式,先試了再說!來挑戰他習慣性地負面想法。
三、專注在行動上
專注在你該做什麼,而不是你該避免、擔心些什麼?
很多時後煩惱往往是自找的,
對自己說: "OK的!冷靜點,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比對自己說 "別難過",來的強而有力的多。
"使用行動導向的想法來暗示你自己,你該做什麼。使自己免於停滯不前的沮喪思維"
四、處在正向氛圍
使你自己時常處在一個充滿正向力量氛圍的團隊裡,
這將會影響你對你自己的自我暗示。
五、正確定位你自己
在暗示中
使用「你」這個代名詞稱呼自己,
比「我」更有效果
一篇歐洲社會心理學雜誌裡的研究指出:
習慣在自我激勵的座右銘作業中,
使用 "你" 當代名詞的學生們,
比起使用 "我" 當代名詞的學生,
在未來的工作上表現更加卓越,並且更加快樂。
研究員指出,這很可能是因為,
第二人稱的自我暗示,
能觸發小時後來自父母與老師鼓勵的記憶,
使用第二人稱,
能使自己以更客觀理性的角度來面對自己的情境。
善用自我暗示,將會使你邁向成功。
閱讀完,是否對自己更有自信了呢?
你一定會過得更好。
本文授權 小賈 擷取 於此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