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章來源:Money錢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你若精采,天自安排。」
與其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不如善加利用自身原有的條件,好運自然就會降臨。
身材纖細高挑的年代新聞主播陳園淳,
穿上高跟鞋後將近180公分,但相處起來絲毫沒有距離感,
採訪前,她還很親切的主動幫記者提起攝影器材,一起走到辦公室。
談吐條理分明的陳園淳笑著說:
「其實這些搬器材、拿設備的事情,
之前跑新聞的時候也常做,難不倒我啦。」
(贊助商連結...)
直率開朗的個性,也反應在個人理財習性上。
喜歡用簡單方式理財的陳園淳回憶說:
「剛出社會時,有過一次不愉快的理財經驗,
買了一張月繳8000元的投資型保單,
後來發現實際投資的金額很低,
有種被欺騙的感覺,於是沒幾個月就把保單解約了。」
當時陳園淳的薪水一個月才28K,
扣掉稅、孝養費和生活費,
幾乎把剩下的錢都拿來繳保費,壓力自然不小。
(圖片來源)
定存+儲蓄險
理財 2招就搞定
有了這次的前車之鑑,
陳園淳更加清楚自己投資理財的需求。
她明白說:
「我是沒辦法去做投資的人,
因為不管是股票還是基金,
對我來說都太複雜了,而且也沒有太多時間做研究。
我覺得投資跟工作一樣,都要適合自己的個性才行。」
後來她發現期滿領回的儲蓄型保險最適合她的個性,
因為繳幾年、領回多少錢都是確定的,
「這樣就好,沒什麼風險,也不用花太多腦筋。」她笑著說。
「雖然有朋友說,保單的利率很低,
而且可能被通膨吃掉,
但至少我有把錢存下來的感覺,
也不用像買基金、股票一樣去擔心明天到底是賺錢還是賠錢?
另外,我也喜歡存定存,雖然定存的利率不高,
但至少不會讓妳亂花錢,而且看到戶頭裡的金額越來越多,
kimochi(心情)也會比較好。」
理財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
陳園淳正走在對的路上。
不過,消費觀念會隨著時空環境而改變,
陳園淳舉例說:
「剛出社會時,手邊真的沒多少錢,
買東西『便宜就是王道』,
以前會在網路上買一件2000元的大衣,
但後來發現洗過1~2次,下次要穿的時候已經起毛球,
款式也不流行了,
雖然看起來很便宜,但算起來實際成本反而貴,
還不如在百貨公司專櫃買一件5000元的大衣,
可以穿3、5年來得實在。」
想投資小套房
首選市中心物件
有了一些積蓄後,陳園淳下一個理財計畫是投資房地產。
既然要投資,她覺得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地段」,
最好能夠買在台北市中心,但因為資金有限,目前鎖定小套房,
希望出租後用租金來支付房貸,
而她今年已經陸續看過信義區、大安區、內湖區和民生社區的房子。
不過,她發現這些地段的房價真的很高,
就算買一間10坪的小套房,
房價也要800~1000萬元上下,
而且跟銀行貸款只能貸到5~6成,
相對頭期款至少就要準備300~500萬元,
一開始的資金壓力很大。
後來,她考慮用買預售屋的方式來解決資金問題,
因為預售屋是採用階段式的付款方式。
於是她也去看了幾個預售屋的案子,
但台北市現在的預售案真的很少,而且價格開的都不合理,
後來她又到新北市的新店去看,雖然選擇較多,
但在交通上比較不方便,所以現在陳園淳以靜制動,
一方面繼續存頭期款,
另方面就看房價之後會不會變得比較「親民」一點。
「如果可以,我希望在3年內完成買屋的夢想。」
為讓自己強迫儲蓄,咬牙也要買房
陳園淳透露,其實會想要買房子,主要是受到媽媽的影響。
她記得學生時代,媽媽有拿過一篇剪報文章給她看,
內容主要是鼓勵年輕人
在30歲前一定要咬牙買下第一間房,
因為如果不買房子存錢,
30年後會很驚訝這些錢不知花去哪裡了。
「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不管買房子的理由是什麼,
買了房子之後就一定會強迫自己把錢存到房子裡,
就算20~30年後是把房子留給下一代,或是賣掉,
都是一筆可觀的資產,至少這段期間,你會知道錢是用在哪裡。」
陳園淳老實說。
採訪過程,
陳園淳不斷強調
「要知道錢用在哪裡」
一個簡單的理財觀,
讓這位年輕主播一步步累積積蓄,
加上她樂在工作,
企圖挖掘更多有趣的題材,生活因此從容自在。
還有更多保險辛秘
會在新開幕的【保險理財寶】
現在按讚 就成能為我們
前 100 位元老支持者呦 ❤
此外 ...
加LINE好友
更有不定期好康呢!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6年10月號第110期 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