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亞馬遜執行長 - 貝佐斯
寫給股東的信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
亞馬遜執行長 Jeff Bezos 寫給股東的信
也變成了投資人(大多不是亞馬遜的股東)
爭相閱讀,尋求靈感的來源。
每天已經被無數的「投資雞湯」文
餵到有點倒胃口,
所以 Bezos 的股東信
一直都不在我想看的名單裡面,
而且科技產業大多不是我關注的投資標的,
猜想他的想法應該對我沒什麼啟發。
但跟風(已經是晚風了)讀完
他的 2015 給股東的信後,這個想法有些改變。
繼續往下看...
(贊助商連結)
企業執行長
比投資人更像投資人
一個企業的執行長掌握龐大的公司資源,
除了管理公司的日常營運之外,
如何分配資源追求更高的報酬,
在眾多的投資機會如何擇優投入,
變成他最重要的課題。
因此,他的思考模式
比一般投資人更像個投資人。
2015 年的股東信中
有很多相當不錯的內容,
不過先不談這些,
待日後有時間再跟各位分享,
先談一些有趣的的東西。
Bezos 在每年的股東信最後
都會附上 1997 年的股東信,
那是亞馬遜上市的第一年。
2015 年公司的營收突破 1,000 億美元,
相較不到 20 年前的 1997 年,
他才開心的跟股東報告
該年公司營收跳躍性的成長至….. 1.48 億!
亞馬遜的成功並非一朝一夕
美國知名的投資人暨網路作家 John Huber
曾經在文章引用 Bezos 於 2009 年所說的:
“It is the basics. It is focusing on selection,
low prices, and reliable, convenient, fast delivery.
It’s the cumulative effect of
having this approach for 14 years.
I always tell people, if we have
a good quarter it’s because of the work
we did three, four, and five years ago.
It’s not because we did a good job this quarter.”
–Jeff Bezos, 2009
他告訴人們,亞馬遜的成功在於 3、4、5 年,
甚至 14 年前所做的事累積而成,
而非他們在上一季做了什麼。
我猜,這正是為何他在
每年的股東信都會附上 1997 年的第一封股東信。
這也讓我聯想到去年 Chipotle 爆發的大腸桿菌事件,
若去翻閱她 3 年前,或更久以前的財報,
會發現他 20 年來所強調的尋找在地食材,
將整顆高麗菜送到分店再切,
而非中央廚房處理後再分送,
這樣的營運模式使得
大腸桿菌事件變成必然,而非偶然。
這只是單純的聯想,而非想事後諸葛些什麼。
Bezos也提到目前亞馬遜營收的三大支柱:
Prime、Marketplace、AWS 的成功都非一朝一夕,
是有一點諷刺,
身處變動最快的科技業執行長,
給投資人最重要的觀念,
就如同他在1997年股東信所說的:
「It’s all about long term.」
今日的投資成果,
在多年前已經決定。
最近很多美國公司都在公布新一季的財報,
雖有些公司因為超越或不如
華爾街分析師的期待而有漲跌,
不過,這對投資人真的不太重要。
分析師或基金經理人在乎的是下一季的績效,
而我們應該在乎的是下半輩子績效。
每個人的投資成果,反映出的是
在 3-5 年或更久以前做了什麼決定,
或沒做什麼決定,而非上個月或昨天的交易。
Bezos 在 1997 年的時說,
今天是我們的第一天,
但 2015 年仍對股東許諾會保持當年的熱情,
把現在當成第一天。
如果為了 3 - 5 年前
做了或沒做什麼而懊悔,其實也沒必要,
對於未來,今天還是第一天。
"本文由 業主型投資人 授權轉載,
原文在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