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大前研一
我曾在1990 年的月刊雜誌《文藝春秋》中發出警訊,在文章中提到日本的不動產在泡沫經濟破滅後,將跌到僅剩十分之一的價格,所以不能購買房產。
自此之後,我也不斷提醒國民,日本的不動產價格不會上漲。但是,還是有很多四十多歲、五十多歲的人,在不動產高價時購買住宅,至今仍為了償還房貸而辛勞不已。
為什麼這些人會急於購買住宅呢?
雖然他們一部分是被當時住宅金融公庫(現在的住宅金融支援機構)的「寬限期房貸」,或是年金住宅融資(現已廢止)的「階段型房貸」所矇騙(兩者均為最初五年到十年間壓低還款金額,但在寬限期滿後追加支付,是以終身雇用制、定期加薪為前提的房貸商品),
但問題的核心還是在於他們認為「現在不買,以後會更貴。」
但是,年輕時向銀行申請二十五年至三十年的房貸購買住宅,人生就會「輸」在起跑點上,從「負債幾千萬」開始。今後,日本的人口將持續減少,住宅價格仍有下跌的空間,除了東京都蛋黃區等部分區域例外,恐怕是永遠都不會上漲了吧!
實際上,現在大部分公寓的房貸金額 高於租金;
換句話說,相較於申請房貸購入自有住宅、每個月支付房貸,民眾可用相對便宜的租金租到同等級的房屋。或許有人會覺得房貸支付到最後,房子是屬於自己的,所以覺得比較踏實。
但是,等到要求售時,房子已經變得不值錢,
也無法如自己所願,購買適合退休生活的住宅(銀髮村)。至於二十多歲、三十多歲年齡層住宅自有率下滑的原因,根據國土交通省及媒體的分析,在薪資凍漲、約聘員工增加等因素的影響下,無法申請房貸、付不起房貸的家庭戶數增加。因此,他們不選擇購買住宅、而是租屋,這是自戰後以來,日本人第一次選擇「不擁有住宅」,這是非常合理的決定。
不擁有自用住宅,其實是很適合全球化時代的做法。
因為一旦擁有自用住宅,當被公司調職,尤其是派駐海外時,房產就成為很大的累贅,限縮了人生的選項。相反地,沒有自用住宅的人擁有高度的自主性,不但可用低於房貸金額的租金,選擇住在通勤時間較短的地方,由於時間及金錢都更加充裕,不僅提高生活的機動性,也能夠負擔「微高價」消費或是偶爾小小的奢華享受。而「選擇不擁有」,更加促進低欲望社會的形成。
本文 擷取自:低欲望社會
作者:大前研一 出版社:天下文化更多精彩內容在這本書中,推薦給大家!
【book可能的任務】
就算明天 世界毀滅,
今天也要 讀一本好書!
帶大家 看更多書、讓生活更美好,
是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