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台灣不如人!台股基金驟降 3 成仍位居亞洲第一!這是真的嗎?

Money錢

Money錢

  • 2017-03-24 08:58
  • 更新:2018-07-26 14:33

別再說台灣不如人!台股基金驟降 3 成仍位居亞洲第一!這是真的嗎?

(圖/shutterstock)

 

過去一年,

台股表現僅次於泰國

從 2016 年至今年 1 月,

台灣股市相較亞洲其他國家,

表現不遑多讓,僅次於泰國。

台股究竟是有哪些特點吸引外資進入,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贊助商連結...)

 

 

亞洲最強股市怎麼做到的?

統計至 2017 年 1 月中,泰國股市上漲 27%,

日盛亞洲機會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

泰股強勢主因有 2 :

 

1. 經常帳大幅改善

再加上目前利率與近 10 年最低點僅差距 1 碼,

代表若美元升值導致資金外流,

央行有足夠的升息空間因應;

 

2. 新泰王順利登基

消除政局不穩干擾,

泰國經濟因而被市場看好。

 

相較亞洲其他國家,

台灣優勢多!

「看回不回」的台股,

外資 2016 年買進台股高達 143 億美元,

相當新台幣 4500 億元,更是亞洲與新興市場之冠。

去年獲得晨星基金獎雙料冠軍的復華投信,

其國內股票部主管周奇賢表示,

台灣的匯率及現金殖利率,

相對亞洲其他國家占了很大的優勢。

 

 

台幣匯率風險低、台股殖利率高

周奇賢指出,台幣的匯率風險低,

近 1 年台幣穩定在 31 至 32 兌 1 美元區間,

相對穩定,畢竟外資最怕賺了股價卻賠了匯差;

其次是台股現金股利殖利率全球排名第 3,

根據彭博預估,2016 年台股殖利率約 3.9%,

低利率環境下,難怪能吸引龐大國際資金。

他預估,2017 年台股獲利成長 5%,

以近 3 年本益比區間 13∼16 倍計算,

今年台股區間 8100 ∼ 9950 點,

破萬機率極高。

 

外資將台股視為「寶」,

本土資金卻棄之如「土」?

2016 年台股平均成交量不到 800 億元,

即便指數站上 9000 點,投資人仍「無感」,

股市猶如冷凍櫃;

至於台股基金更是慘兮兮,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

2000 年台股上萬點時,

台股基金規模約 3000 億元;

2015 年 4 月再次攻萬點,

台股基金規模仍有 2500 多億元,

但統計 2016 年 11 月台股來到 9400 多點,

台股基金規模卻只剩下 1700 多億元,

相較高點萎縮幅度高達 43%。

 

 

基金定期定額人數少 3 成

2000 年境內基金定期定額人數高達 64 萬人;

2015 年 4 月定期定額仍有 53 萬人,

但 2016 年 11 月只剩 47 萬人,減少了 3 成。

國內投信在台股基金規模不振下,

只能用創新商品吸引投資人。

統計去年國內投信募集近 70 檔基金,

都把目標鎖定海外,

並試圖在一片「紅海」中做出產品區隔,

去年投信就曾募集多檔主題式基金,

比如 FinTech 金融科技、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

樂齡收益平衡及銀髮商機等,

都是看準未來 10 年的趨勢潮流。

 

 

低利率環境,

固定收益基金開始走向創新

投資人偏愛的固定收益基金,也有一些創新設計。

比如施羅德 4 年到期主權債券基金,

訴求回歸債券還本付息的本質,

經理人嚴選新興市場美元主權債券、投資等級債,

並持有至到期日,一旦到期基金將解散,

並返還屆時基金的淨資產,類似直接投資債券;

另一檔中國信託短期高收債基金,

主要投資存續期 3 年以內、

較穩健的 BB 及 B 級債券,

並可彈性調整配置比重。

 

全球股市呈現「 3 低」特色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

這幾年全球股市呈現

周轉率低、成交量低、流動性低的「3 低」特色,

投資人偏好轉向低波動、高股息的商品,

但在滿足偏好同時,

國內投信不管是股票型或 ETF,

都要開發出

因應短線操作與中長期理財規畫需求的商品,

才能受到青睞。

 

當商品的選擇更加多元,

邁向創新才能跟上國際的變化!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加入Line好友,即時追蹤更多理財好文!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3 月號第 114 期 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Money錢

Money錢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www.money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