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長又沒用的內容,履歷表如同「賣身契」!台灣薪資,從「履歷表」開始,就輸人那麼多了...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6-11-01 10:56
  • 更新:2018-07-17 15:01

冗長又沒用的內容,履歷表如同「賣身契」!台灣薪資,從「履歷表」開始,就輸人那麼多了...

(圖/shutterstock)

 

(大濕按:讀完後,建議要看文尾的警語,

不然你會以為大濕要叫你搞公民不填個資運動)

 

最近想找份新工作,

所以又開始我的投履歷,

赴面試歷程。

其中有些台灣固有的應徵文化,

大濕感到極為不公。

比方說履歷表的架構好了;

在台灣,平均一個104的履歷會有5~7頁。

一個人的一生幾乎

毫無保留的攤在雇主視線下。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台灣履歷表

猶如 賣身契

其中包括照片、生日、

體重、年齡、婚姻狀況、家族資訊;

甚至連血型、星座、與病例,

個資赤裸的

釘在履歷十字架上。

我們彷彿很習慣這種待遇,

但看看國外,是否都是如此?

其他國家我不確定,

但美國我待過,申請過工作,

也面試多家華爾街銀行。

但老美的履歷薄薄的僅有一張。

迫不得已的履歷,

才會增加至兩張。

如果你的家當是三張,

會被笑不夠專業,

或是誤以為是賣身契。

 

美國履歷表

視個資 同人權

為何如此袖珍?有無歷史典故?

有,這叫人權,或是說隱私。

在老外的觀念中,

個人隱私極為重要,

非不得已,不能輕易外洩;

因為一來,多提供的資訊,

意味著申請者少一份談判籌碼,

因為這會造成資訊不對稱;

美國人相信,

工作不可 以任何名義,

歧視員工。

所以外表、身高、性別、

婚姻、體重、IQ、照片、

健康等資訊是絕對不可納入的,

除非你的工作有

法定的外貌與體格規範。

而家庭資訊則是個人隱私,

也不可為其中選項。

在台灣,公司會給你

一份內部的申請表填寫,

其中就有些無聊的個資欄。

要你提供全家人姓名、生日、

職位、身份證字號,

與是否還活著等資訊。

這點我真是不解,

到底你是要我為你效勞,

還是準備幫我搞個家族企業,

為何連祖宗十八代都要牽扯進來。

這點,根本不要指望老美員工提供了,

他們會認為你是在公然挑釁。

 

 

面試後 個資去哪了

妥善保管了嗎?

況且,為何這份更詳細的員工資料表,

要在初步面試時就提供?

我很有可能不會被貴公司錄取啊?

機率約莫是8成,

但你敢不配合嗎?

不合作,機率就會升至100%。

國會諸公們,你們都跑哪去了?

為何不立法遏止這行為?

此外,有些公司還要提供體檢、

退伍令、薪資單、成績單、

畢業證書、離職證明、多益等垃圾佐證。

那這些內部文件會被銷毀嗎?

還是當作公司文件,

留著做後續的行銷用,

甚至賣給行銷公司?

以台灣個資保護法的縝密度,

與小弟每日接到的

電話與Line行銷而視,

我打從心底不相信

資料會受妥善保管。

況且,我又不是你員工。

 

 

 

 

不只 無用的個資

甚至有 冗長的筆試

我想很多覓職的朋友

會有這個經驗,

就是面試10次,

就要填10次不同的個人資料表,

且都要用筆寫,

有些還要提供自傳、申請目的、

讀過的3本書、最難忘的挫折、

最自豪的經驗、以及個人5年後目標。

通常填寫完畢後,

就花了半天時間,

10次的申請數,

就要蹉跎10次的光陰。

除此之外,別忘了還有討人厭的筆試。

你要申請10次工作,

也要考10次的作文申論。

有些大型公司,

為了確保員工的卓越度,

會將考試搞得很冗長,

常常一次測驗,會比上一天班還累。

那這些補償,是否能向公司討?

 

這些測驗 是為了

試試你的 誠意度嗎?

也許你會問,公司之所以

花那麼多的測驗在你身上,

是看看你是否有誠意,

會為這份工作付出心血,

如果連申請表都不願意詳細填寫,

意味著你的不稱職。

喔,是如此嗎?

我的經驗是,

公司常常會在一開始時,

給你這種曉以大義的道德勸說,

讓你乖乖聽話。

但相反地,

公司通常不會花同等值的精神,

培養你茁壯、訓練你職能、

照顧你健康。

我還記得上個老闆的名言:

『公司不是付錢讓你學習的!』

言下之意就是:

『你是我的奴隸,

請你馬上發揮賺錢功能。』

這些慣老闆,

通常不會花如你在填寫

履歷、申請表、筆試、

與試用期般的心思在你身上,

反而是利用年終、加薪、

升遷、解僱、面子、同儕鬥爭、

階級矛盾、資源限制去分化你、

操控你、恐嚇你;

也就是台灣文化的

奴性思維過於濃烈,

導致從履歷的填寫,

就可看出勞資權力天枰的不對等。

 

 

為求資訊對稱

公司理應 提供內部資料 

如果資方能夠要求

勞方在申請工作時,

提供如此鉅細靡遺的個人資料,

那是否可請公司的營運單位,

提供經理部門的薪資情況、

三等親資訊、以及前三個工作

的報酬與離職原因。或更棒的是,

請提供公司前三年的

財務報表與成本結構,

員工的單位成本與報酬率。

這樣不是 會有更客觀的

談判平台嗎?

至少資訊是對稱的。

此外,請提供本人所申請的

職缺離職率是多少,

解釋前3任與現職3位的薪資結構,

與前職被fire的理由,

並請主管陳述解僱原因

與員工的答辯;

請將這些答辯檔案化,

並向勞工局立案。

 

美國 只有專業

技術工作需要測驗

也許你會問,大濕啊,

你真會哭爸耶,

應徵工作本來就要測驗你的成績啊,

考個試又怎麼了。

喔,是嗎?

如果跟你說,

除了某些需要專業技術的工作

如NASA、國安局、或醫療機構外,

一般而言,美國企業

(位於美國外就不一定,

像台灣的美企)是不允許測驗的

(除基本性向外),

因為這會被視為智能歧視,

所以別指望美國員工

讓你測試IQ成績。

連專業知識都盡量避免,

現在你就知道台灣勞工多好使喚了吧!

所以剔除外表、智商、

學術測驗、個人資訊、家庭背景、

個人自傳、家庭病史、犯罪紀錄外,

 

 

美國 應徵員工

學歷、經歷、縝密面試

美國企業光面試可能就會舉辦3次,

像我之前在高盛申請的暑假實習,

就歷經5個不同的單位主管審核,

包括海外主管使用視訊設備;

分3天進行。

但途中不會耽誤你一分鐘考試,

或填全家的身份證字號與是否健在。

其他如專長、證照、

興趣也會納入考量,

但不是主要部份。

也就是這個原因,

老美的履歷表,

只有薄薄的一片。

也許你會說,老美的僱用標準太低了,

無法充分反應員工的資質。

喔!既然這樣,

為何台灣的企業那麼弱,

擠進全球前500大的僅有兩手指數字;

而老美卻包辦一半,

所以別給我這廢話。

如果你的企業有競爭力,

通常面試官會有優異的直覺,

挑出志同道合的員工,

而不會靠血型、星座、與家族歷史。

不然看看本國的公務人員高普考,

幾乎每人準備3年寒窗苦讀,

建構扎實的基本知識,

卻調教出公文須旅行3個月的組織效率。

 

奴性思維 無理要求

讓勞工 輸在起跑點

所以我的結論是,

台灣的薪資持續停滯16年不漲、

企業普遍缺乏工會、鮮有罷工、

以及過勞死氾濫,

從這幾點就可看出,

台灣勞工根本就輸在起跑點上。

被命令提供一堆無理的要求。

當這些要求已體制化時,

求職者連抗議的基礎都找不到,

這就註定未來的薪資結構,

與公司長期獲利模式了;

所以不要怨人,更不要驚訝,

因為我們的權益,

就這樣一點一點的,

從履歷表上開始了凌遲程序。

 

 

後記:

這篇文章之中,

有許多網友針對內容反駁。

我在此做些許補正。

 

1.外企分兩種

關於國外企業

是否會在應徵時,舉行筆試。

應該這樣說,外企分兩種,

一種是外商來台的國外企業,

另一種是位於國外的外商。

一般而言,當外商來台後,

他們會濫用台灣的勞資制度。

比方說,如果你應徵台灣的花旗銀行,

他們要你填的表格,

與使用的薪資結構,

就跟台灣的差不多,

在匯豐銀行的case,

也是要進行一堆測驗。

 

至於這些外商銀行在美國

是否會進行筆試,

我之前在高盛實習的經驗是,

不會;更不用說在尚未任職前,

就叫你填另一規格的申請表,

內含一等親詳細資料、自傳、

身高、體重、婚姻、與年齡。

當然,那是15年前,

現在有沒有我不確定,

但我本能認為,還是不會有。

 

2.國外也有

筆試要求

至於許多網友指正,

在國外,也有許多科技大廠,

會要求應徵者,接受筆試;

這就是我文中所說的

部分專業技術工作,

在國外是需要筆試測驗的。

:『如果跟你說,除了某些

需要專業技術的工作如NASA、

國安局、或醫療機構外,

一般而言,美國企業

(位於美國外就不一定,

像台灣的美企)

是不允許測驗的(除基本性向外),

因為這會被視為智能歧視,』

原則上,

我理應多加科技大廠一項,

因為當個工程師,

確實需要測試應徵者的程度,

這也不違反我的『專業技術』一項。

但銀行業,或是其他傳統產業,

則鮮少提出這項要求。

 

3.內文以

英美企業為例

此外,

我拿的case為英美企業,

至於歐洲或是日本企業如何,

我就不大確定了。

但我的經驗不足,

也許美國企業的確

有許多不同的筆試,

是我不知道的,如果有範例,

煩請網友不吝提供。

 

 

 

 

4.工作並非

單方面的付出

關於:

『公司不是付錢讓你學習的!』

言下之意就是:

『你是我的奴隸,請你馬上發揮賺錢功能。』

一項,有許多網友指出,

當然老闆找你,

就是要你加入有生產力的團隊,

不讓你成為負擔。

我也同意,但我一樣同意,

員工之所以會找貴公司任職,

是因為公司提供美好的願景、

優質的員工培訓計畫、

良好的福利待遇、

以及將員工當成資產的心態。

但說實話,許多企業,

並非以此為己任。

他們常常說一套、做一套。

不要忘記 任何的契約,

包括勞資契約 永遠都是雙項的,

不能一方永遠只是當音源,

另一方僅能接受。

 

要記住,企業是金字塔結構,

每一個人的付出,

最後多半不可能會達到應有的報酬,

因為在一個惡性競爭的組織中,

多數人是被少數人踩在背上,

往上爬的墊腳石。

所以多數人的權益,

會在公司的實際目的顯示後,

有遭背叛的感覺。

如果台灣的企業成為如此的境地,

僅要求員工付出,

自己則躲在『企業道德』

與『競爭力』的大雨傘下,

落實大者恆大的終極目標;

而各位也欣然接受了,

那不要怪我說,

你就是提著『奴性』大頭,

去填寫一張賣身契的蠢蛋;

記住,為自己爭取該有的。

拒絕奴性思維!

 

 

6.網友來信說:

不填履歷表欄位了

再寫完這篇文章後,

一位林姓網友突然問我下面的話:

「大師您好

我目前就讀私立大學3年的學生,

由於我畢業後並不打考研究所,

所以對以後工作有些盲目...

剛好有看到大師您的

『台灣薪資從履歷就開始輸』,

小弟我目前也打過幾次工,

雖然他們都有教我留基本資料,

但是我都回拒...

最多留身分證字號這樣有太多嗎?」

看完後,我嚇了一跳,

認為再不解釋,

會為這社會做下不良示範。

 

於是回覆:

「說實話,雖然我這樣寫,

我還是奉勸你在填寫申請表時,

要留的、以及覺得不會

傷害自己過多隱私的,

還是要留。

因為求職者的議價空間,

在台灣,甚或是全世界,

都還是弱勢。所

以這樣的不公平情況,

我們就私下幹譙。

不要真做,不然你會吃虧。」

 

這種情況正確的應對態度是,

應當填選填,合理之處。

對雇主反應

不合理的資料揭露。

對模稜兩可的內容裝呆,

略過不填,除非強勢要求,

你再看著辦。

 

 

 

 

台灣個資 問題的解方

要從體制內改

以後如果你是資方,

或是政府官員,

能夠利用你的能力,從內部改變它。

小老百姓能做的,

就是提供討論空間。

類似一個民間智庫的性質。

所以,

我不鼓勵你過份挑戰權威。

先顧好自己的肚子再說~

最後還是那句:

盡信大濕,不如看九把刀

 

(文章來源) 作者聲明可轉載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