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家長跟孩子們相處當中,
做最多的事不外乎是與孩子間的「溝通」,
但你若因自己的情緒失控,
甚至對孩子冷戰,
你知道你帶給了孩子哪些傷害嗎?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親子對話】
華華:媽媽,我做錯什麼了?妳為什麼都不理我?
媽媽:走開,離我遠一點,我不想跟你講話。
【錯誤示範小故事】
公園外駛來了一台賣冰淇淋的車子,
放著淘氣的派對音樂,吸引了小朋友們,
他們跳下盪鞦韆、滑下溜滑梯,
通通跑過去將車子給圍起來,
爭先恐後地搶冰吃。
孩子華華感冒了,但好想吃冰....
「媽咪,我也想要吃芒果冰淇淋。」
四歲的華華,仍然坐在沙堆上,
他放下手邊的城堡,指著車子,懇切地哀求道。
「華華,你現在正在感冒,咳嗽又流鼻涕,
不能吃冰,否則醫生會罵我們。」媽媽拒絕。
「拜託嘛,只吃一碗冰不會怎麼樣,
我已經好久好久沒有吃冰了。」
華華眼睛仍盯著車子,視線沒有離開過。
「媽媽說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哪有人感冒還吃冰淇淋,生病永遠好不了。」
媽媽繃緊了臉,聲音已經開始變兇狠。
「我要吃冰,我要吃冰,我要吃冰……!」
華華也倔強的踢著雙腿抗議。
媽媽與華華溝通不了...
彼此僵持了五分鐘,
最後媽媽強拉著華華離開。
媽媽一路上不再開口說話,
對華華幾乎視而不見,
華華叫她,她也不應。
面對變身母夜叉的媽媽,
華華好畏懼,
只能跟著媽媽怒氣沖沖的步伐,小跑步的跟上。
回家之後,
媽媽還冷戰了整整三天三夜,
不斷地擺臭臉給華華看,
華華除了偷哭以外,並不知道如何是好。
【金玉良言】
「溫和的語言,是善良人家庭中決不可缺少的。」
印度《摩奴法典》
【教育一點訣】
孩子還小,不懂察言觀色...
在華華不聽勸告之後,
媽媽的臉色與口氣都開始變壞,
但小孩子不是那麼懂得察言觀色,才會繼續吵鬧,
終於引爆了媽媽心中的熊熊怒火。
當媽媽擺出一張臭臉,強拉著華華離開時,
即使聽到兒子叫喚也不回應,
幾乎是因為生氣而刻意對華華「冷戰」的情況。
對孩子「冷戰」時,孩子其實是這樣想的....
只是,面對一個四歲的孩子,
即便意識到媽媽在生氣,
但也許無法深入理解原因。
當他叫媽媽卻無法獲得回應時,
恐懼感從他的心裡油然而生,
他在害怕什麼呢?
可能是擔憂媽咪從此不愛他了;
甚至是誤以為媽咪準備拋棄他了。
假若長此一往,
爸媽都是用這種方法來宣洩怒氣,
處理和孩子溝通上的矛盾,
孩子勢必會欠缺安全感。
沒有安全感的人,將來在各種關係中,
都容易面臨到形形色色的心理障礙。
身為父母,比起生氣更應該先注意...
當媽媽邁著大大的步伐往前疾走,
年僅四歲的小小孩,絕對跟不上那種速度,
所以努力地小跑步跟著。
但沿路上有群眾、有物品,
難保華華不會因此而撞到受傷。
大人可以表達生氣,
但是當身邊帶著一位沒有自我保護力的小朋友,
都還是應當顧及孩子的安全,
降低不必要的意外風險,
否則等到危險事件真的發生,
爸媽後悔都來不及了。
斷絕溝通管道的冷戰模式
當親子之間發生衝突,擺臭臉、冷戰,
是其中特別嚴重的境界,也是最不理想的情況,
雙方只要一冷戰,就不跟對方說話,
少了言語互動,就難以達到溝通的目的,
此外,還會把所有的不滿都壓抑在心裡,
越壓越膨脹,直到有一天爆發出來,
此時的威力,恐怕會使親子雙方都受到傷害。
美國聖母大學心理學教授馬克.卡明斯表示,
父母親不用逃避所有衝突,
反而要以正面的態度來解決。
家人之間(包含親子之間、夫妻之間)要尋求一個方法,
是讓彼此都能冷靜下來,充分的表達意見。
父母在孩子身邊處理情緒的方式
心理學相關研究指出,
就算爸媽刻意避免吵架場面,
或是以沉默不語代替大吼大叫,
機靈的孩子們,
仍然能感知到父母的情緒。
小朋友都是家庭關係敏銳的觀察者,
當有人彼此意見不合的時候,
他們馬上就會察覺,
並且把爸媽處理衝突的方式看在眼裡,
複製下來作為自己的方式。
美國學術期刊《兒童發展》
(Journal of Child Development)刊出最新研究指出,
破壞性的衝突會對孩子造成永久的負面影響,
然而,
如果能用建設性的態度來處理爭執,
反而能鞏固孩子的安全感,
並讓孩子從中學習如何妥善面對衝突,
那麼則是一項可貴的收穫。
婚姻家庭治療師瑪麗.哈特維爾沃克曾建議,
當夫妻面對衝突,
切記就事論事,萬萬不可翻舊帳、人身攻擊,
絕對不用侮辱性的字眼批評。
不妨把雙方同意和不同意的點分別寫下來,
找出共識,接著積極去了解對方,而非辯護自己;
傾聽時態度尊重,
開口時語氣柔和,保留妥協空間。
這樣子的方式,運用在親子矛盾上亦受用無窮。
將故事中的事件回推,
倒不如在華華最初想買冰淇淋時,
媽咪便以華華聽得懂的話和他溝通。
例如,
吃了冰之後會有何後果、
媽媽基於什麼樣的心情不讓華華吃冰、
華華如果真的想吃冰可採取什麼措施……等等。
如此一來,即可委婉化解母子溝通的不良,
也是另一個機會教育。
【專家Point】
●冷戰對於化解衝突毫無幫助。
●擺臭臉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彼此的意見需要開口說。
●以孩子聽得懂的內容做溝通。
【正確翻轉小故事】
換個方式溝通,結果大不同...
公園外駛來了一台賣冰淇淋的車子,
放著淘氣的派對音樂,吸引了小朋友們,
他們跳下盪鞦韆、滑下溜滑梯,
通通跑過去將車子給圍起來,爭先恐後地搶冰吃。
「媽咪,我也想要吃芒果冰淇淋。」
四歲的華華,仍然坐在沙堆上,
他放下手邊的城堡,指著車子,懇切地哀求道。
「華華,你現在正在感冒,咳嗽又流鼻涕,
不能吃冰,否則醫生會罵我們。」媽媽拒絕。
「拜託嘛,只吃一碗冰不會怎麼樣,
我已經好久好久沒有吃冰了。」
華華眼睛仍盯著車子,視線沒有離開過。
「就算是只吃一碗,冰冰的東西進到你的身體裡,
就會讓你的病情更嚴重,你的鼻涕會越流越多,
你的咳嗽也會越咳越久,然後你半夜可能會睡不著,
一個人醒著,那是多麼地不舒服啊!
你確定那是你想要的結果嗎?」媽媽耐著性子規勸華華。
「有這麼嚴重嗎?」
華華不可置信地問媽媽,有些猶豫。
「當然有,這就是為什麼媽媽不讓你吃,
因為華華如果感冒難受,
媽媽心裡也會跟著不好受,
到時候我會有多麼心疼你?
否則,我知道華華最愛吃芒果冰淇淋,
怎麼會那麼堅持要阻止?」
媽媽眼見勸導有點作用,再接再厲說道。
華華心想,原來媽媽是為我好,
吃一支冰居然要付出那麼大的代價,還是不要好了,
於是他說:
「媽媽,謝謝妳,
那麼等我病好了之後再吃冰淇淋吧。」
接著開心地繼續玩沙、堆城堡了。
【孩子最討厭聽爸媽說的話……】
「滾開!滾越遠越好!」
「離開我的視線!」
「我不想跟你說話。」
「閉上嘴!安靜!」
【好好說進寶貝心坎裡的話……】
「讓爸爸先消氣再跟你說。」
「媽媽氣頭上,需要緩口氣。」
「我需要一點時間想想。」
「我們先冷靜,再好好討論。」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媽媽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