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正蓄勢待發,AI技術進一步進駐車測、零組件開發與自駕系統,從UTAC現場到MicroVision高層換血,產業鏈搶先迎戰下世代機遇。
面對汽車產業轉型大浪潮,人工智慧(AI)技術正全速滲透自動駕駛車輛、測試場域及零件開發,重塑汽車檢驗、供應鏈乃至人才結構。全球汽車測試領導廠商UTAC UK營運副總裁Kirsty Andrew指出,AI將徹底改變車輛測試生態,強化開發速度與結果的精準度,助攻車企搶佔新世代智駕市場先機。她直言,目前汽車測試業正處於AI應用的初始階段,尚在摸索如何最大化AI提升測試效率,預料五年後測試環境、技能需求都將與現在大不相同。
UTAC作為全球重要汽車測試地標,不只服務傳統車廠(OEMs),更涵蓋卡車、巴士、零件供應商,甚至政府單位如英國交通局(TfL)。AI技術除帶動車輛整車測試,也拓展至零組件、子系統甚至軍規及航空級產品。Andrew強調,科技急遽革命帶來新職缺與跨界人才流動,汽車產業分工將大幅擴張,AI進化所引發的機遇遠遠超出台灣人對汽車傳統印象。
除測試端,硬體與AI軟體技術進步也推動自動駕駛能力升級。美國MicroVision, Inc.(NASDAQ: MVIS)作為3D高解析度光達(lidar)系統創新廠,9月宣佈由產業老將Glen W. DeVos全面掌舵CEO,預計以其三十年領導經驗加速產品商業化,深化與AI車載系統整合。旗下MAVIN光達結合AI感知軟體,可即時識別和追蹤物體,為先進輔助駕駛(ADAS)及自動導航運作提供更安全、精準解決方案。
產業分析師指出,隨著包括Microsoft(NASDAQ: MSFT)、NVIDIA(NASDAQ: NVDA)等科技巨擘加速AI晶片、開發平台供應,汽車業的AI工具生態系與資本投入料將持續升溫。MicroVision迎來新CEO,以及全球AI技術合作熱潮,能否成為下一波汽車自駕潮流主力吸引投資人高度關注。也有專家提醒,車用AI安全規範尚在演進,產業還有落地障礙;但高階智駕、機器學習與感知系統的前景明確,預計五年內將出現全新類型的專業職能與企業型態。
總結來看,AI在汽車產業的應用正從測試系統、感知零件到車輛自駕全面擴張,推動全球汽車人力、製程、供應鏈快速翻新。隨著自駕車、智慧製造與AI安全管理需求共振,台灣汽車產業與高科技業者能否及早佈局、掌握AI驅動變革契機,將是未來競爭關鍵,也值得持續追蹤其落地速度與突破進展。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