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AI產業資金募集超過1220億美元,九成集中於美國基礎建設大案,但IPO市場乾枯壓抑創業新秀募資,業界競爭加劇。
全球人工智慧(AI)產業正掀起新一波資金海嘯,今年以來新創融資總額突破1220億美元,其中美國企業囊括了85.5%的份額,成為全球AI創新方陣的絕對主力。根據BestBrokers最新數據,僅第二季AI資金就高達500億美元,幾乎佔據創投總額的一半。Meta Platforms(META)以143億美元投資Scale AI一舉成為本季最大案,連帶推升Mark Zuckerberg持股至49%;Google(GOOG, GOOGL)攜手Andreessen Horowitz與Greenoaks巨資押注Safe Superintelligence。
本季度AI融資雖較去年高峰回落,仍明顯高於往年同期,顯示大型科技巨擘與創投基金正加碼投向基礎建設型AI專案,包括算力、數據中心、軟硬體架構等領域。美國總統川普推動920億美元新政,針對AI發展及能源領域(AIEQ, ARTY, IXC, IYE, XLE)大力補貼,被視為AI基礎設施長線布局的重要推手。
然而,在資金集中於OpenAI、Anthropic、Scale AI與Infinite Reality等明星獨角獸的同時,IPO市場陷入乾旱期,Databricks、OpenAI等大廠堅持留在私募市場,依靠後期融資及二級市場流動性,創投資金難以轉手出場,進一步壓縮新興創業公司籌資空間,造成資金更加傾向有業績、有估值保障的成熟標的。
除上述主力之外,Anduril、Rivos及Neuralink等新興科技公司也分別籌得25億、5億及6.5億美元,顯示AI應用正從計算、感測延伸至晶片、腦機介面等衍生領域。Nvidia(NVDA)、Snowflake(SNOW)也積極投資Reka AI,展現美股科技板塊集體賭注AI未來的決心。
分散與集中的矛盾日益明顯。SoftBank(OTCPK:SFTBY)、Andreessen Horowitz、Tiger Global等機構仍掌控多筆巨型基金,對於新秀創業家卻形成高度門檻,募資難度持續攀升。雖然基礎建設浪潮難掩產業熱度,但產業生態是否能充分孕育新世代創新,已成市場高度關注議題。
展望未來,AI產業仍有爆發力,但創業資本流動性、IPO市場活水與資金集中分配,將決定技術擴散與產業多元化能否延續。美國大力主導之下,基礎建設與技術壁壘同步拉高,產業競爭門檻水漲船高,資本市場與政策走向將是關鍵變數。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