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國AI新創募資高達1043億美元,佔全球85%,大型企業壟斷資源,IPO乾旱加劇中小新創融資困境與產業集中風險。
今年以來,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募資金額勢如破竹,全球籌資高達1220億美元,其中美國新創企業就囊括了85.5%(1043億美元),顯示美國依舊是全球AI技術與資金的最大集散地。依據BestBrokers最新分析,AI領域第二季募資達到500億美元,占全季創投總投資的近一半,雖較上一季732億美元高峰下滑,但仍遠高於過往水平,年增率7.28%,兩年累積增幅超過17%。
本季最受矚目的募資案莫過於Meta Platforms(META)砸下143億美元併入Scale AI,令Mark Zuckerberg一舉成為該公司49%大股東。Anduril亦獲Thiel創投領軍的25億美元大規模融資,估值暴增逾倍。Alphabet(GOOG)(GOOGL)則牽頭投資Safe Superintelligence 20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AI巨頭不只流入技術研發,近期融資明顯偏重於雲端運算、晶片基礎建設及運算資源,基礎硬體成為資本推動「新一波AI基礎設施革命」的主戰場。
然而,市場背後隱憂逐漸浮現。整體創投業今年第二季資金縮減至1015億美元,遠低於第一季的1284億美元。BestBrokers資深分析師Paul Hoffman直言,造成資金減緩的關鍵在IPO市場的長期乾旱,公開上市途徑受阻令創投無法快速回收資金,致使募資管道收縮。Databricks、OpenAI等AI獨角獸選擇續留私有市場,主因是晚期融資與二級市場活絡,吸引資本不急於尋求公開上市。
資金高度集中於OpenAI、Anthropic、Scale AI和Infinite Reality等巨頭,也讓小型AI新創舉步維艱,籌資難度加劇。大型創投如SoftBank、Andreessen Horowitz、Tiger Global Management、Sequoia和Lightspeed持續主導資本流向,導致產業資源分配嚴重失衡。「中小型AI公司融資空間遭擠壓,風險投資傾向保守偏好安全牌,市場競爭正加速兩極化。」
就長線發展來看,美國政府承諾推動AI基礎建設資金包(總額高達920億美元),意欲打造全球最大AI技術與能源生態。但若IPO市場遲未回暖,產業活水與新創生生不息將受到根本性挑戰。面對資金集中化與創投升溫雙重壓力,AI產業未來將如何兼顧創新動能與多元競爭,值得各界持續觀察。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