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面對群眾,又或者是客戶
一定會需要很多溝通的技巧,
不管是要討長輩開心,
或者是公司要做業績,
這5大訣竅 簡單活用在生活上!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1、一開口就停不下來
一開口就停不下來的人分三種,
第一種是越聊越多最後偏離話題重點,
第二種是不斷地自我推薦,
講述自己有多少豐功偉業與企圖心,
第三種則是總以自我觀點出發,
把「我認為」、「我覺得」掛在嘴邊。
人通常因為說太多話
使得談論的重點越來越偏題,
談話的重點永遠是問與答,
YEC中Andy Karuza提到談話的核心法則:
「只說出心中想講的20%。」
講重點、回答關鍵字,
提供太多資訊只會造成更多問題產生,
最後可能讓自己陷入無法解答的深淵。
適度保持謙虛的態度可以讓事情走得長遠,
比起口頭說自己曾做過什麼厲害的事迹,
讓工作成效為自己說話吧!
大多時候就算在工作成效上做出成績,
對方也只認可當初自誇言論中的一半,
所以在對話中,
先別急著開出空頭支票
或迫切講述自己的鴻圖大志,
從詢問對方問題、了解他人做起,
才是建立一段關係的基礎。
在交談的過程中,
分享自我想法是被允許的,
但若把「我覺得」、「我認為」
這些話太常掛在嘴邊,
認為這樣的說法比較有說服力,
事實可能與完全相反。
過當地表達想法
除了會使對方聽起來覺得很惱人外,
更讓整個團隊的成敗
歸在一個人的口頭言論上,
對整體來說有失權威感且不適當。
2、太唐突地使用假設問句
分類,是假設問句的先決條件,
當人用假設問句開始一段話題時,
說話者已經在立場上與另一部份的群體疏離,
在未了解對方前就先分類,
不是成就是敗,
此外,
假設問句容易使一段話題快速結束,
舉例說話者以「你應該吧很喜歡運動吧?」開頭,
心想著有很多這方面的資訊可以聊,
但若對方的答案是「沒有」,
此話題就會結束,
因此,
盡量不要以假設問句開啟一段對話,
避免多次迅速結束話題的
尷尬氣氛影響到成交結果。
3、使用流行語
難讓人感覺到「專業」!
流行語無所不在,
與朋友交談時引起共鳴的流行語,
若對方換成客戶或投資人,
即使年紀相仿可能也不太適合,
除流行語較難讓人感受到專業被說服外,
淺白的語言才是一般人習慣的,
也才能讓對方更快吸收自己想傳達的重點。
4、打斷對方
談話者最忌諱話講到一半就被打斷,
許多人思路敏捷,
才講到A卻已經想到B,
但這使得他們會不經意地在對話中打斷對方,
闡述他們腦中已經思考到關於下個階段的內容,
但更多時候,深呼吸、冷靜下來,
仔細聆聽對方的想法更重要,
速度在許多狀況下是優勢,
但在對話中更重要的是
了解談話者真正想傳達的意思。
5、不時偷瞄手機
同為YEC一員的Peter Boyd這麼說:
「與人交談時所有手機都應該被收起來。」
來電、簡訊、瀏覽手機
都是對話中不該出現的,
這些動作充分展現動作者
對這段對話的不尊重與不感興趣,
如果遇到談話時話題
逐漸偏向自己不感興趣的部分,
試著主動轉換話題而非在底下偷瞄手機資訊。
(CMoney責任編輯:Kaedy)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smartlinkin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