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裝備尚無下落
潛艦國造 臺灣準備好了?
臺灣沒做過潛艦,但造船實力絕不遜色!
根據造船公會資料顯示
臺灣造船工業近 10 年每年平均產值
高達新臺幣 565 億元,是重工業的龍頭
然而這股硬實力,真的能打造出第一艘 M I T 潛艦嗎?
真 的 能 嗎 ?
(贊助商連結)
「沒有蜜月期!」
自從蔡英文
今年 1 月勝選總統後
外界總不斷提醒她現在的臺灣
沒有一丁點時間浪費
總統就職後第 3 天
國防部在立法院會報告中提到
按照國軍建軍規畫
未來將進行武器系統量產
並以「國機國造」、「國艦國造」與
其他先進武器研製等指標專案
厚植國防自主能量
臺灣的確自製過經國號戰鬥機
但面對國艦,又該如何下手?
「國艦國造」到底該怎麼做?今年六月
海軍公布的 12 項建軍計畫中
清楚交代未來國防自主走向
其中「潛艦國造」項目可說是最引人注意的亮點
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
(以下簡稱:船舶中心)執行長執柯永澤說
「因為這是臺灣第一次做潛艦!」
根據國防部最新國艦國造產智能量評估
該計畫可分為水面艦與潛艦兩大方向進行
柯永澤說
「臺灣在設計水面艦上早有多項實績!」
第一代油輪補給艦(武夷艦)
錦江級飛彈巡邏艦
航空母艦殺手-沱江艦
快速戰鬥支援艦─盤石艦
這些都是出自 MIT 之手
但水面下的潛艦自製
卻還是頭一遭!
能量盤點
國防部:已做好準備
根據國防部資料顯示,自 2014 年至今
船舶中心已投入 3 千萬餘經費
檢測國內是否有潛艦設計、建造的能量
除此之外,也邀請到國外技術團隊來臺考察
評估後均顯示
在臺灣既有船廠基礎能力下
要自製潛艦絕不是夢
盤點製造潛艦所需的
物料、儎臺裝備、高張力鋼板等 25 類必須資源
目前已有 19 類是臺灣廠商可以提供
僅有柴油主機等 6 類需向國外取得
而國內船廠特殊專業技術不足部分
可自力提升相關工技能量或
聘請國外專業技術人員來臺指導執行
談設計
船舶中心:國外評估沒問題
目前擁有 205 位員工的船舶中心聚集
商船、特殊船舶、漁船、軍用艦艇、遊艇等設計能量
沱江艦、盤石艦的設計皆出自船舶中心之手
柯永澤表示,為了增進潛艦設計能力
船舶中心一方面透過現行的「劍龍延壽案」
學習潛艦各項設技術
另一方面透過國際技術交流
彌補不足處與審視設計成果的可行性
國內第一造船好手柯永澤說
「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
潛艦上所需要的裝備何時能確定!」
考量到浮力與壓力計算
潛艦在設計時就必須將所有會用到的零組件估算進去
才能畫出完整的設計圖
無法動工到一半,才把裝備放進潛艦
但礙於部分裝備屬於國外出口管制商品
若裝備獲得不順利將造成設計上的困難
柯永澤說
「全世界沒有任何國家
造潛艦不需要跟國外合作的
很多東西不是自己做不出來
而是研發成本太高
做出來的也不見得比買來的好!」
在這樣的情況下
船舶中心只能等政府與相關單位籌獲完潛艦裝備
才能著手設計!
船舶中心董事長劉金源表示
除了船舶中心現有人才未來將投入「國艦國造」計畫外
目前也計畫在大專院校開設學分學程
預計 2 年後,就能看到大量設計人才流進產業
論研發
中科院:彈性是臺灣工業優勢
如果關鍵裝備買不到,臺灣做得出來嗎?
中科院副院長葛平亞說:「當然可以!」
例如潛艦的眼睛─「潛望鏡」
潛望鏡多用在從水下觀察水面上的動靜
過去的做法是在一個長管子的兩端安裝鏡片
也許臺灣的工業技術無法克服
管子與鏡片的水壓問題
但這並不代表臺灣工業做不出相同功能的裝備
葛平亞表示
若設置浮球將其浮在水面上
在裝設自動穩定系統
便可以克服管子與鏡片的壓力問題
他說:
「不見得要走過去的路
依臺灣現在的工業優勢做調整
也能達到一樣的效果!」
拚製造
台船、必翔 準備上工
台船董事長鄭文隆說
「我們已經籌備了國艦國造小組!」
過去,依憑過去「潛龍專案」的研發經驗
台船已研製潛艦壓力殼與船段
而造艦所需要的 技術來源 和
物料台船也已逐步統整
鄭文隆表示,放眼業界
中鋼已進行開發造艦用高張力鋼材
臺灣許多造船公司如慶富、中信、龍德
都有過與軍方合作的實際案例
只要魚雷、聲吶、主機、戰鬥系統、潛望鏡等
國內現階段無法取得與製造的關鍵裝備
技術盡速確定,台船已準備好隨時上工
然而,關鍵裝備到底要從哪裡來?
多位相關人士指出
購賣與技術轉移是優先考量的解決方案
過去研製 IDF 戰機
美方雖給技術也給關鍵零組件
但 2001 年美答應賣 8 艘潛艦給臺灣後
卻自此音訊全無
業內人士建議
與其拼命往死胡同鑽
不如往別條路取得潛艦
目前越南也向俄國買了 6 艘潛艦
去年已開始交貨,除了美國之外
我們也能向荷蘭、俄羅斯等
擁有潛艦技術的國家合作
另外,全世界第一家量產磷酸鋰鐵電池的必翔實業
董事長伍必翔也表示,他們已克服水壓問題
設計出針對船舶潛艦用的磷酸鐵鋰電池組
每組規格重量 300 公斤
該組潛艦用的電池已具備
-能量密度高(約鉛酸電池的 1.35 倍)
-重量輕
-低自放電安全性
-長迴圈壽命
-操作溫度範圍大
必翔將全力支援,作為國家自主國防計畫的後盾
闖測試
太空中心、驗船中心
將加入把關
國家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憲政表示
為了發射衛星,太空中心具有許多檢測儀器
舉凡壓力檢測、震幅檢測等環境測試
都能在太空中心進行,搭配潛艦國造計畫
絕對能提供潛艦裝備測試資源
擁有超過一甲子經驗的財團法人中國驗船中心
也將投入潛艦最後把關項目
副總驗船師鄭志文說
「依憑過去參與磐石艦設備檢驗的經驗
中心也已規畫潛艦檢驗標準」
半年內
公布潛艦製造花落誰家
鄭文隆表示
近期國防部與國防自主計畫相關單位
正緊鑼密鼓的與企業開會
預計今年就會公開招標潛艦製造廠商
其餘的國防工業計畫
政府也會於年底前向民眾公布更進 1 步的執行細項
劉金源說:
「這不僅是國防部與中科院的事!」
他認為,國防工業的長期發展
不僅需要第一線單位
更需要經濟部、科技部、教育部等單位
鼓勵企業投入、加大研發能量
替國家培育國防工業相關人才
就像為了打造經國號戰鬥機
運用到大專院校、部會、業界資源一樣!
這次臺灣要做的並不只是戰鬥機
而是藉由多項國防計畫
替臺灣產業注入新活水、新曙光
打著「M I T」 真的讓我們產生好大的感情
希望這個計畫會如期進行
並且平安無事的成長!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