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的大學 會教出一堆 小屁孩? 看清朝皇室的 轉大人教育

大人學

大人學

  • 2016-08-02 11:55
  • 更新:2018-07-17 09:18

為何我們的大學 會教出一堆 小屁孩? 看清朝皇室的 轉大人教育

(圖/shutterstock)

 (edfromct)

 

作者: 姚詩豪

 

中國不少朝代都出現過

所謂的「輔政大臣」團隊,

通常發生在老皇上已經太老,

而小皇上還太萌的狀況下,

為了避免政權青黃不接,

老皇上生前會欽點幾位信的過的老臣,

授與輔佐小皇帝的重任。

 

好比鹿鼎記裡,

韋小寶的死對頭大鬍子「鰲拜」,

就是當年小康熙的老爸順治皇帝

「留給」兒子的四個禮物之一:

鑲黃旗的鰲拜再加上另外三位大叔:

正黃旗的SONY(索尼)、

正白旗的蘇克薩哈、

鑲黃旗的遏必隆合組東方神起天團,

共同協助康熙掌理朝政。

 

雖然電視都有演,

等小皇帝長大後多半會開始

對這幾位叔叔伯伯產生意見,

嫌他們管東管西,

最後總會想辦法把他們弄掉,

增添無謂的宮廷鬥爭。

看來這種安排似乎也不甚完美。

不過,最近讀了霧滿攔江先生寫的

「清朝其實很有趣」這本書,

我得到一個全新的看法!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原來所謂的「輔政大臣」

不光是穩定政局這麼簡單,

這安排其實是小皇帝「轉大人」的必經過程,

是一門極高明卻又殘酷的皇室教育!

 

以前的獵人沒有高倍率狙擊步槍

和四輪驅動越野車,

往往要靠勇氣與身手和獵物搏鬥才能生存。

獵人為了訓練自己的兒子,會要他們拿著刀,

殺掉自己馴養的牲畜藉以鍛鍊獵人的技能。

事實上,獅子與獵豹這些獵食性動物,

也會刻意將獵物留一口氣,

讓自己的幼仔練習獵殺的技巧。

 

宮廷裡的政治鬥爭殘酷往往不亞於野外,

這也正是太上皇設立輔政大臣的原因,

沒錯,讓小皇帝藉由與這些遺臣的鬥爭,

來養成自己獨立堅韌的戰鬥人格。

畢竟,如果連自己的家臣都鬥不過,壓制不了,

又要如何管理這麼大的國家呢?

 

 

 

所以少年康熙在剷除鰲拜之後,

才真正成為獨當一面的獵人,

徹底掌控了父親交給他的國家,

也才有自信與魄力面對後續

更強大的敵人(像是吳三桂),

造就了康乾盛世。

 

後來的咸豐皇帝乾脆來個Double,

找了以肅順為首的八位輔政大臣

給兒子同治當作「習題」。

但歷史告訴我們,

後來的清朝卻每況愈下,

這次的「獵人教育」怎麼行不通了呢?

霧滿攔江大哥說,

問題出在小同治的老媽慈禧太后,

這女人搞不清楚狀況,

把兒子的習題自己搶過來作了,

親身跳下去和這八位輔政大臣鬥個死去活來,

把無奈的小同治晾在一旁。

或許基於保護,或許基於個人的權力慾,

總之慈禧這女人完全搞砸了皇室教育的精髓,

讓同治以降的滿清皇帝(光緒、宣統)

竟沒一個有獨當一面的能力,

最後中國只好靠鐵拳無敵孫中山來挽救了!

 

還記得我剛入伍新訓的時候,

夜半好幾次被棉被裡的啜泣吵醒。

後來下部隊抽籤,

親眼看到抽中外島的大男生

抱著媽媽姊姊痛哭失聲!

搞什麼,身為男人這時候

不是應該瀟灑地安慰女眷:

「哭啥哭!俺放假帶高粱回來給妳!」

哎,看了還真是於心不忍,

恨不得幫你抱住姊姊!

 

不過有次跟我爸媽聊到這件事,卻慘遭吐槽。

我媽說:「你小時候也沒多勇敢,

是我們幫你特訓滴!」

她這麼一說我倒是想起來了,

我記得大約三四歲的時候

(別懷疑,我一兩歲的事情都記得),

我爸媽有時把我「忘」在親戚朋友家裡過夜,

甚至半夜哭鬧也要留在那兒!

 

還有我大概五六歲時,

就莫名其妙被送去參加夏令營,

一整個星期和完全陌生的小朋友打打鬧鬧!

 

 

 

至於我為什麼抽到金門時會大喊「Yes!」,

其實也是老爸從小就告訴我當兵是多麼地有趣,

尤其派去外島更是讚!

這些「強迫離開安適區」的磨練

和心理建設對我終生受用,

之後每到一個新環境(新工作、海外留學工作、創業),

經驗告訴我,只要穩住心情

做好「懂規則、交朋友、想方法」這三件事,

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

 

不過反觀現在的教育,

卻強調用盡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保護」。

有些父母扮演起當年慈禧的角色,

為自己的孩子擋風遮雨到二三十歲,

甚至把孩子的人生作業都拿來自己做掉了!

 

大學教育更是糟糕,

原本大學的目的是培養年輕人獨立自主與思考,

現在卻成為「規避大人世界的避風港」,

用意完全顛倒。

如果不想當兵,不想就業,

就延畢或念碩士吧!

仔細想想,這些孩子受到的待遇

比當年的小康熙還要尊貴,

比韋小寶還要好運,

難怪滿街都是任性的建寧公主跑來跑去。

 

身為教育工作者,

我深深以為我們缺的不是「大學」,

而是「大人學」。

就像幫助小康熙和小獵人「轉大人」的磨練一樣,

他們需要的是挑戰、是人生習題,

藉由解決問題與擺脫困境的過程

來培養獨立的人格。

當然,也不是放任他們到處碰壁,

而是規劃一個「受控制」且「低風險」的環境,

讓他們在其中強迫自己去

觀察局勢、尋求盟友、並思考策略。

 

這樣的教育方式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帝王,

而非家中的小霸王;

培育出強悍的獵人,而非無助的獵物。

 

在國外讀書時常不自覺地比較國內外的教育方式,

國內的老師多把心思花費在

如何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被動學習),

而國外的老師往往把心思花費在如何建立一個環境,

讓學生主動去吸收知識(主動學習)。

看了更多教育相關的書籍,

我得知前者比較適合年幼的學習者,

因為小朋友像是一張白紙,吸收能力強。

而後者則更適合成人,

因為成人已經具備不少生活經驗,

將這些經驗透過實作來整合是最有效的學習。

也難怪台灣的教育在中小學階段往往表現突出,

但到了高等教育後就無以為繼。

 

不少網友都知道我還沒小孩,

所以為了避免被起底吐槽,

學齡教育我就不多說了。

但對於成人教育,

這些年來我的教學經驗證實了,

唯有透過情境模擬,

讓學習者親身去實作演練,

才是最有效果的學習方式:

 

 

 

 

想要學習創業嗎?

光讀書看文章你我都知道沒用,

而真的砸錢開間公司風險又太高,

所以我們營造了一個網路的環境,

給你一間公司,一筆錢,還有一群真人對手,

看你幾個月後是否還能撐得住,甚至大賺錢!

 

想當PM嗎?考證照不等於會管理。

不如我把你帶進幾個專案管理的經典難題當中,

讓你和隊友合縱連橫,

試著用溝通與思考來排解問題。

一旦過關了,

你會更了解身經百戰的PM都在想些什麼。

 

不管是職場、愛情、人生,

其實都像個過關打BOSS的過程,

每次挑戰就等同於一次升級的機會。

學習更是如此,

傳統的教育強調大家

把「說明書」背個滾瓜爛熟才是優秀,

但我說,真正下場比賽,

就算是練習賽也好,

才是讓自己的思考「轉大人」的關鍵!

 

 

 

本文由 大人學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宛宛)

 

 

 

大人學

大人學

這是一個由兩位專案管理諮詢顧問所寫的部落格。 透過生活小事來談理性與管理:人生、愛情、職涯發展,其實都包含分析、決策、計畫與正確的付出代價。 Bryan 與 Joe 將告訴你,如何體驗管理、並變成一種思維習慣。

這是一個由兩位專案管理諮詢顧問所寫的部落格。 透過生活小事來談理性與管理:人生、愛情、職涯發展,其實都包含分析、決策、計畫與正確的付出代價。 Bryan 與 Joe 將告訴你,如何體驗管理、並變成一種思維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