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是一種從【慌亂】到【習慣】的過程

大人學

大人學

  • 2016-08-02 11:26
  • 更新:2018-07-17 09:18

長大,是一種從【慌亂】到【習慣】的過程

(圖/shutterstock)

 

作者:張國洋

 

 

 

收到這麼一個問題:

 

「現在的我還只是個五專生,溝通能力,

理解力差,個性內向,想講的話不知道怎麼表達,

怕講錯話,說不出口,常造成報告上有很多問題。」

 

事實上,也常常有讀者來問類似的問題:

「覺得自己不擅長看別人臉色」

「覺得自己常搞不懂異性的想法」

「常常在面對不確定的狀況時,人就會很慌亂」

「上台就會很緊張」

 

事實上,這問題其實處理答案很簡單,

方法就是:【逼著自己去習慣】。 

努力把自己丟到你不擅長的情境中,

慢慢地...你就習慣了。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比方說,每次報告都自告奮勇上台。

每次上課都逼著自己舉手提問。 

有機會表達意見時,就逼著自己把話講清楚。 

多幾次之後,你會開始習慣與人溝通這件事。 

習慣後,你較不會感到緊張與慌亂。 

最後,你會隨著經驗增加而搞懂這件事情的本質規則。 

這時候,你就會有洞澈一切的冷靜了!

 

所以不擅長看人臉色的、個性內向的,

若想改變,那你要刻意跟人接觸。 

搞不懂異性想法的,若想改變,

你該多跟異性接觸。 

上台會緊張地人,若想改變,

那就請逼自己多上台。

 

其實你回頭想想,

我們每個人不都是這麼從小長大的嗎?

 

你看看那些父母帶著小孩子出門的。 

小孩子搭上火車、搭上飛機,

睜大眼睛興奮的大喊,

到處摸摸碰碰興奮的不得了。 

飛機要起飛了,他們又緊張害怕的說不出話。 

你在旁邊看了可能會覺得:

「這有甚麼好又興奮又緊張的? 

不就只是坐飛機嘛~」但他沒搭過,

完全不知道後面會有甚麼狀況。 

無法預期、無法準備,自然容易在情緒上有波動。

而你搭過幾百次了,對於後面整個流程了然於胸,

當然你能多些從容。

 

 

 

所以,對於我們不擅長的事情也該這樣。 

本來人天生在每個領域的天賦都不同。 

對於缺乏天賦的事情,

我們當然一開始是做不好的。 

缺乏天賦,若又缺乏經驗,

更對那件事情後續的發展毫無所悉。 

在這情況下,如果這事情很正式或很重要,

當然我們就會極度緊張。 

而緊張的心情會帶來生理上的反應,

又會讓心理更擔憂;這樣的惡性循環下,

當然說也說不好、做也做不對、行動不到位、

表情也僵硬、腦中一片空白,最後表現很差。 

所以改善的方式,一方面是培養技能,

另一方面就是多有經驗。 

一旦後面會發生甚麼都有所理解,

最少你能降低緊張。 人不緊張,

就能把能力平穩的表現出來,

而這才能逐步成長。

 

大部分人,通常面對這種狀況,

直覺想的是要藏拙。 

既然我不擅長演講,那我拚死不上台。 

既然我不懂異性在想甚麼,

那我盡量不去跟他們說話。 

既然我不擅長溝通,我死也不跟人溝通。

 

這策略不能說有錯。

 前提是,你要有辦法逃避一輩子。 

 只要你有辦法永遠躲著,

 那就請好好地躲過每次的磨練。

 

 

 

 

但有些事情我們其實很難逃避一輩子,

比方說與人溝通、跟異性交往、

表達自己的想法、解釋自己的觀點這類。

 那我會建議你盡量在越早的年紀逼著自己習慣越好。 

 越晚才有覺悟,

 一方面會有更長的時間浪費在閃躲與碰撞;

 另一方面,大部分人對於老人學習者的容忍度

 終究沒有對年輕人來的高啊! 大家只會覺得:

 「都這年紀還搞不懂?」 

 這就會讓學習之路更顯得艱辛了。

 

所以若覺得自己有甚麼不足,

現在就勉強自己去練習那情境。

逼著自己累積經驗、逼著自己盡早開始習慣。

然後,總有一天,你會能有所突破的。

 

 

本文由 大人學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jenny_haiao)

 

 

 

大人學

大人學

這是一個由兩位專案管理諮詢顧問所寫的部落格。 透過生活小事來談理性與管理:人生、愛情、職涯發展,其實都包含分析、決策、計畫與正確的付出代價。 Bryan 與 Joe 將告訴你,如何體驗管理、並變成一種思維習慣。

這是一個由兩位專案管理諮詢顧問所寫的部落格。 透過生活小事來談理性與管理:人生、愛情、職涯發展,其實都包含分析、決策、計畫與正確的付出代價。 Bryan 與 Joe 將告訴你,如何體驗管理、並變成一種思維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