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藥吃多沒關係?藥師:過量傷肝腎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 2016-08-02 10:16
  • 更新:2018-07-17 09:18

止痛藥吃多沒關係?藥師:過量傷肝腎

(圖/shutterstock)

 

作者/楊惠姍

 

當頭痛或經痛發作時,

痛起來往往讓人抓狂,

這時止痛藥就像是海面上的救命浮木,

讓人暫時脫離疼痛的苦海。

不過,在《華人健康網》5914呼叫醫師中,

有網友提問:「止痛藥吃太多會洗腎嗎?」

每次疼痛發作就依賴止痛藥止痛,

會不會傷腎,讓藥師為您解答。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藥師馬尚榮表示,

止痛藥分為3種,

一般市售止痛藥的成分可分為: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

Inflammatory Drug,簡稱NSAID),

以及市面上並無販售的鴉片類止痛藥。

針對網友提問:「止痛藥吃太多會洗腎嗎?」

問題,以下為大家一一解答:

 

1.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商品名稱為普拿疼、泰利諾等多種

成分為乙醯胺酚的止痛藥,通常是由肝臟代謝,

一天內若吃超過4克(約8顆500mg普拿疼)的乙醯胺酚,

就會對肝臟造成損害。

乙醯胺酚造成過敏的機率較低,

但本身肝臟功能異常,或是有飲酒習慣的人,

若擅自服用乙醯胺酚止痛藥,

容易使乙醯胺酚的

有毒代謝物堆積在肝臟中,

導致中毒,建議服用止痛藥前,最好先詢問過醫師。

 

2.非類固醇止痛藥

(Nonsteroidal Anti-

Inflammatory Drug,簡稱NSAID):

商品名稱為阿斯匹靈、百服寧等

非類固醇止痛藥除了有止痛的效果外,

還有消炎、退燒的功效。

不過,非類固醇類止痛藥容易造成腸胃傷害,

胃功能較弱,或曾經罹患潰瘍的人不建議使用,

一般人則建議在飯後服用較佳。

 

藥師馬尚榮指出,

服用非類固醇止痛藥後若出現氣喘、

皮疹、眼睛、嘴巴腫脹,或呼吸道腫漲,

出現呼吸障礙,代表對此藥物過敏,

應馬上送醫,並切勿再服用。

 

此外,若過量使用非類固醇止痛藥,

過量的止痛藥會累積在腎臟,

長期下來恐影響腎臟功能。

而本身有腎臟疾病

或腎功能已受損的患者,

最好諮詢過醫師再使用較安全。

 

 

3.鴉片類止痛藥

鴉片止痛藥通常用於手術止痛,

或為減輕癌症病患的痛苦,屬於處方用藥。

常見的副作用為嗜睡、便秘和噁心、嘔吐,

若長期使用可能會出現呼吸抑制的狀況。

 

混和型止痛藥

長期濫用嚴重破壞腎臟功能

除了上述3種止痛藥外,

市面上還有一種較少見的混和型止痛藥,

藥師馬尚榮指出,混和型的止痛藥是由

乙醯胺酚與非類固醇止痛藥混合而成,

雖然止痛功效較強,但同樣的副作用也較大,

長期濫用會產生腎毒性,嚴重破壞腎臟功能。

建議選購止痛藥前,

最好先詳閱包裝背面的成分說明。

 

長期服用止痛藥

易形成依賴性

若長期依賴止痛藥止痛,

可能會出現藥物耐受性問題,

藥物耐受性指的是原本吃1顆就可以止痛,

到最後變成要吃2、3顆才有辦法止痛,

而且不吃就會痛。

此外,一但對止痛藥形成依賴性,

停藥後還會出現流鼻水、鼻涕、

嘔吐、害怕、恐懼、全身不對勁等副作用。

提醒民眾,身體有病痛最好盡快就醫,

切勿依賴止痛藥止痛,以免延誤病情。

 

 

 

 

【藥師小叮嚀】:

提醒民眾,服用止痛藥期間一定要多喝水,

一天至少要喝超過2000至3000cc的水,

才能將藥物毒素代謝出體外。

尤其是脫水、汗量多,

或是嘔吐、腹瀉導致尿液變少,

以及藥物無法順利代謝的民眾,

必須要攝取更多水份。

此外,有服用止痛藥習慣的民眾,

建議定期做腎臟檢查,

確保腎臟功能正常。

 

本文由 華人健康網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jemmy_hsiao)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提供最完整減重資訊、育嬰親子、吃出健康、老人照護、相關專業的保健資訊以及最熱門的發燒話題,健康良方,盡在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