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章出處:《Money錢 2016-07-15》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曾對亞太各國做過一份退休金調查
台灣的退休金覆蓋率為 70 %,高居亞洲第 2
(指能領到政府管理退休金的國民比率)
宏利資產管理經濟學家Oscar Gonzalez
對於台灣高覆蓋率的看法是:「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比例」
因為 Gonzalez 認為
台灣人退得早(平均退休年齡 58 歲)、活得久
人口卻急遽老化,整體賺錢能力也下降(國內生產毛額成長減緩)
這樣的退休金制度難以維持
也就是政府能否繼續依照目前的水準支付退休金
未來的退休族能否依靠政府退休金度日
都要打個大問號了!
當 勞保驚爆破產危機後
我們也意識到「高覆蓋率≠高保障率」
因為政府規畫的各種退休制度
都有驚人的潛在破產危機
對於退休準備 真的要有大覺悟
不管離退休年齡還有多久
自己打造一個高保障率的「晚美人生」
才是最正確的作法
繼續看下去吧!
(贊助商廣告)
方法①
自提 6 %存入勞工退休金帳戶
珍妮月薪 6 萬元
雇主每月提撥 3,600 元存入她的勞工退休金專戶內
而珍妮也自願提繳 3,600 元
7 年多下來 珍妮光是帳戶內的本金就累積了 62 萬多元
2005 年 7 月上路的勞退新制屬於「企業年金」
根據規定,雇主應每月提繳不得低於勞工每月工資的6%
存入「勞工退休金專戶」
而員工也可以自願提繳最多薪資之6%進入該帳戶
由於雇主每月提繳的 3,600 元
不是從珍妮薪水袋裡扣掉 因此她很容易就忽略了
珍妮自己提繳的 3,600 元 也是在薪水入帳前
就由公司財務人員先扣掉
就像美國理財大師大衛‧巴哈說過的名言︰
「看不到的錢,當然就花不到」
這個帳戶在珍妮「無感」的情況下
靠每月的涓涓細流就能匯聚而成一條大河
雖然目前勞退基金操作績效普普
但是專家普遍肯定勞工自願提繳6%的優點
包括:
❶自動化專戶:
理財能夠做到自動化 就成功了一半
更重要的是 未滿 60 歲 專戶裡的錢還領不出來
真正確保退休金專款專用
❷低成本的定期定額:
自己去定期定額投資基金
要負擔手續費、管理費、銀行保管費
勞退專戶挾著龐大資金
各項操作與交易成本都能壓到最低
可說是成本最低的定期定額
❸節稅:
勞工自願提繳部分
可自當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中全數扣除
換言之 所得稅率越高的人自提 6 %
節稅效果越優
怎麼做
只要向公司財務部索取一張「勞工自願提繳申請書」
勾選自提比例 再交回財務人員就行了
月光族如果擔心自提 6 %後錢不夠用 也可以先從 2 %開始
等習慣之後 逐漸向上調整 一年有兩次調整機會
方法②
零存整付帳戶+本利和到期自動續轉
很多投資工具都會標榜「複利」
效果其實真正的複利工具是定存
因為複利威力有3大要件︰
每年穩定孳息→孳息滾入本金→本利和年年長大
周而復始 長期威力才會出來
一般的投資工具不是孳息不穩定 就是本金會虧損
時間再長也享受不到複利威力
相較之下 定存才是真正的複利工具
只是因為利率長期走低
這項優點往往被忽略了定存的複利特性
除了每期複利計息外
主要關鍵是「本利和到期自動續轉」
也就是說 新一期的 本利和 長大
再用 長大的本利和去孳息
孳息效果會越來越大
假設小張
25 ~ 30 歲時 月存 5 千元
31 ~ 35 歲時 月存 8 千元
隨著年齡與所得增長 月存金額也跟著上調
有紀律的持續這個動作
在60歲前 光是靠這個笨方法
累計金額也可以高達700多萬元
怎麼做
「本利和到期自動續轉」
有的銀行最多5次 有的續存次數無上限
向自己的薪資轉帳銀行 開立一個零存整付帳戶
從每月薪資中固定提撥一筆金額到該帳戶內
再搭配勾選「本利和到期自動續轉」
就是一種自動化的退休工具。
及早準備退休金
讓你退休生活 輕鬆快樂
全文未完,更多精采內容請看
>>>《4個方法,不怕退休金打折》
想知道更多嗎?
推薦這本MONEY錢 7月號/2016 第106期給你
非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