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Joe最近聽到的一些友人或鄰居談話,
發現這些談話的核心思維其實蠻常出現的,
當台灣社會民情充滿這樣的思維氣氛時,
台灣未來經濟前景實在是非常堪慮。
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案例一:
總是怨嘆社會,
不思考改變方向
A:「我女兒從事幼教保母,
一個月薪水才2萬出頭,薪資實在是低的誇張,
現在的年輕人,薪水都沒有成長,
不如去考公務員。」
B附和A說:「現在景氣真的很差,
消費又漲價,日子很難過,
我女兒要上班,才剛請一個保母照顧小孩,
一個月就要兩萬出頭,有夠貴,
政府真的是廢物,公務員都閒閒的,
社會福利都沒在做,這樣小孩怎麼養得起。」
Joe:「雇用保母一個月兩萬出頭,
不就是保母一個月的薪水嗎,
換了立場,
看法就改變了,
不知道要做啥就去考公務員,
不知道要做啥的人去政府做事,
不就變成不知道要做啥的政府。」
">pixabay)
案例二:
計較眼前蠅頭小利,
看不到背後的價值。
C:「我剛買iphone5S,16G就要三萬多,
簡直是搶人,有夠貴,
HTC和Samsung都賣得比它便宜,
不知道在貴什麼。」
D附和C說:「對阿,iphone真的比較貴,
我買HTC ONE 32G,不到兩萬,
用起來性能也未必比較差,
但iphone的iOS系統還不錯,只是價格比較高。」
C:「我跟你說拉,商品就是要做品牌拉,
台灣企業就是做不出品牌,品牌的價值才高,
賣一樣的東西,LV和NIKE就賣得比較貴,
那個王品也是,夜市吃到飽也不用那麼貴,
做出品牌就可以賣比較高價了。」
Joe:
「如果自己沒有正常的消費心態,
那麼你也難以生產別人肯花錢的商品,
賺錢跟花錢其實是一體兩面的行為,
想做品牌,
但心裡卻消滅品牌,
拒絕成為品牌 消費者的人,
看不出品牌的價值所在,
沒辦法理解消費者想要的是什麼,
又怎麼製造出大部分國際消費者願意購買的品牌商品,
連產業升級都不知道目標在哪。」
">pixabay)
案例三:
害怕冒風險,
又貪圖得到甜美果實
經理E:「隔壁那間餐廳,最近弄那個宣傳,
好像很有效,客人有明顯變多,
你弄一個新的宣傳來,趕快,要創新,
創新才有競爭力,知道嗎。」
幾天後員工F說:「我想好了,這個計畫應該還不錯,
網路上也還沒有看過這個點子,別人應該都沒做過,
只是第一次做要買一些設備,但可以長期一直使用,
攤平成本,要不要試試看。」
經理E:「還要花錢買設備喔,
失敗了不就多花錢,
先不要想了,隔壁那間昨天又弄了新花樣,
客人又在排隊了,你假裝客人去看看,
然後給我學過來,我們也來弄一個,
你看,都不用想就有點子了。」
Joe:「很多人都又想著要創新,
但又非常害怕失敗,
創新和創業幾乎都要花錢,
但心裡又不想花錢,
要馬兒跑又不讓馬兒吃草,
想創新不又敢冒險,
這樣難以成功。」
">pixabay)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CMoney理財寶 有Line官方帳號了 !!
搶先訂閱 最新理財訊息,
歡迎 加我們為好友 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