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出身 不代表什麼?我希望可以,但 現實 卻不是這樣...

學歷、出身 不代表什麼?我希望可以,但 現實 卻不是這樣...

(圖/shutterstock)

 

作者:Jack Huang

 

學歷不代表一切?

 

在目前的社會,強調「階級」、「學經歷」、

「家世背景」是極端政治不正確的價值觀。

我們也一直努力打造一個平等、

尊重多元、正義與和諧的社會。

 

「你的學歷不是最重要的,

你的夢想、還有勇於追夢與做自己的勇氣,

才能許你一個成功的人生」。

類似的修辭學不勝枚舉,

心靈雞湯的勵志故事

也確然在你我身別有所耳聞。

但是,現實真的可以這麼包容的

欣賞你的人格特質與能力,

而忽略了那些外在的標籤?

 

接下去看看...

 

(贊助商連結...)

 

 

我希望可以,

但實際觀察到的,卻不是這樣。

在聯合國裡面工作,員工來自四面八方,

就拿每個月來來去去的實習生來說,

初次見面、聊天、認識

總不免會問一下求學背景。

哈佛、劍橋、UCLA、耶魯、巴政、

柏林大學、東大、港大......

清一色是所謂的「名校」。

自然我們可以聲稱,

名校出生不必然等同於辦事能力,

但也無須諱言,你若做為雇主,

面對著「哈佛」與「XX」的畢業證書,

想必是有不同分量的。

 

聯合國裡之所以

幾乎沒來自沒沒無聞學校的職員,

或許,是與「我們其實沒那麼特別」有關。

 

你以為你那些不可取代的特質,

可能也沒真的那麼特別...

什麼意思?

試著這麼想:「你是獨一無二的」、

「你有著屬於你的天賦,

ㄧ定可以在世界上找到屬於你的舞台」、

「做真實的自己,不要被外在標籤影響」

這些話有沒有很熟?

但真相是,好比一個統計的概念,

若把母體放大到全世界 70 億人口,

所有你的天賦,

你後天學會的技能、你自豪的經歷、

甚至你以為那些不可取代的

人格特質與價值觀,

在世界的範圍內總找得出一個跟你一樣、

或相似的,或者,比你優秀的。

 

而全球化把所有人放在一起競爭,

競爭那些相較稀有的資源、職位與機會。

是什麼東西給了你敲門磚、

給了你入場券去申請一份理想的工作?

這時候,那些所謂的「標籤」

決定了你是否有資格參賽,

決定了你是否能夠進入下一輪的篩選。

 

沒錯,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但其實,我們可能也沒真的那麼特別。

心靈雞湯的話很好聽,

但真實世界的遊戲卻很殘酷。

 

很多時候並不是你不夠優秀,

其實只是你學歷不夠亮眼

舉聯合國、世界銀行、ADB、IMF......

這些大型國際機構為例,

某次偶然與人資聊天,談及招聘的話題。

每個職缺,即便是實習生,

在全球範圍內徵才都是數以萬封的履歷,

人資怎麼可能一一看過?

自然由電腦系統做第一輪篩選。

針對職缺屬性與用人需要,

透過程式設定關鍵字可以過濾掉大部分的簡歷。

至於是什麼樣的「關鍵字」?

好比研究屬性的工作就會對有提及

「quantitative/qualitative research」

的申請表給予較高的加權點數;

若需求媒體公關的人才,

你在履歷理寫到「public relation」就肯定

會比沒寫的人更有機會被選為 short-list。

 

「當然,程式設定中也會對學歷做篩選,

例如碩博士學位,或者『知名學府』」

所以你沒能進到理想的組織,

甚至連通知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很多時候並不是你不夠優秀,

其實只是你學歷不夠亮眼,

或者,不是對方所青睞的。

 

更重要的是,其實你我會的東西,

這世上絕對可以找到一個人,

提供類似的思考,完成一樣的專案,

然後足以完全替代你我的位置。

我們並沒有想像中這麼特別,

至少在職場上是如此。

 

 

當然,這裡僅就我個人身邊的觀察,提出想法。

你可能根本對本文提到的單位不屑一顧,

你也很可能正是那個

擁有默默無文學歷

卻在事業上大放異彩的「成功者」。

你自行創業、大膽逐夢、勇闖世界各地,

努力打破「標籤化」的束縛,

以及,在為數甚多的藝術、音樂、

人文或創業等領域,

你所經歷過那些讓你成長的故事,

比起畢業證書上那行燙金的字重要太多了......

我真心地為你高興,

你可以伸展翅膀,無拘無束的自在飛翔。

 

但是,總也有人,而且是滿大部分的人,

期待進入一個頗富名望的機構,

認為他們的夢想就是在那些

講出口可以贏得一聲「哇」的單位裡做事,

或者甚至是中小企業,

非政府組織、申請各類的計畫等,

學歷,似乎還是有那麼點重要。

 

別忘了本文很主觀一再強調的前提:

「你並不特別」,

而客觀上你我所能應用於工作上的一切能力,

都有人可以取代。

你說,「我積極、樂觀、主動、有自信、

條理分明又不失感性、

懂得進退又能夠勇於表達」

誰的履歷不是這樣寫?

 

在眾多佼佼者中,

你認為在無國界醫生組織裡工作,

遊歷了大半個非洲的經驗已經很獨特?

還有人大學就跟著 Discovery 團隊探勘南極,

然後畢業後 GAP 一年,

去美國學開飛機的人呢!

(以上兩位為 UN 裡面的真人真事,

分別來自紐約大學、英國帝國理工)

 

對,有沒有發現,

好的學歷,

很大一部分程度上

對應著較高的社會經濟背景?

這背後,

是資本主義結構與社會階級僵固的問題,

為了維持某種權力的支配正當性,

他必須不斷給你美麗的夢想,

告訴你我們越來越平等與自由,

做自己可以成功,

不問出生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

 

會寫這篇文章,

不是為了阻礙大家的熱血與志向,

更不是為了自命清高,

而是希望點出我所觀察到的

真實世界遊戲規則,

或許並不如大家想像中的天真美好。

 

只希望未來,我們不再需要那些

心靈雞湯的格言與勵志小語,

因為我們已非常自然的

生活在那樣的價值觀之中。

 

 

熱門文章:

 

本文獲 換日線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Sus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