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來到人人稱羨的「紐約」,取得了熱門職位的面試機會,他卻選擇「離開」...

《換日線》

《換日線》

  • 2016-07-07 16:00
  • 更新:2018-07-17 09:30

他來到人人稱羨的「紐約」,取得了熱門職位的面試機會,他卻選擇「離開」...

(圖/shutterstock)

 

紐約,紐約,

人人口中的紐約大都是陪伴著讚賞;

而我,在這個城市生活了近兩年後,

決定離開。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紐約,聚集著來自各地的人

第一次拜訪紐約,

是六年前隻身到美國打工旅遊的時候。

當時,因為打工位置離紐約並不遠,

曾在工作期間有過幾次當天來回,

最後也給自己一個星期的時間,

感受過去從媒體上聽聞的「紐約」。

 

幾年過後,

我申請上一直想念念看的紐約大學 NYU,

帶著興奮、緊張的心情,

飛來紐約,展開人生的下一章節。

 

在紐約,

你永遠不用害怕待在家裡沒事做

「生活」在紐約,

真的如傳聞說的那樣,

整個城市是座大熔爐,

每個街角與你相遇的人,

都可能來自不同國家、說著不同語言,

有人來追自己的藝術夢,

有人或許是被公司調派而來,

大家擁有不同理由與目的,

一起分享這個城市所供給的無限活力。

 

在紐約,

每個星期都有各種類型的活動或 Party 可以參加,

各國料理的特色餐廳、

讓人沈浸一下午的咖啡館數量,

更是不在話下。

住在紐約,

你永遠不用害怕待在家裡沒事做。

 

我非常享受住在這裡的兩年時間,

只是,也有些「事實」,

讓我發現在紐約生活,

即使真的能夠獲得一些欣羨的眼光,

但也不是全然美好。

 

 

不是全然美好的紐約

比方說,紐約物價比起台灣,

真的嚇死人的高,如果造訪餐廳,

一餐總得花上至少 20 美元(約台幣 650 元);

另外,房租也是另一個讓我每個月冒冷汗的原因,

先前我住在算是 Manhattan 的市中心外,

那一區每月租金 1,300 美元(約台幣42,000元)起跳,

住市中心的友人,

每個月付上 2,000 至 3,000 美元的案例,

稱為正常。這樣的物價,居住紐約「待業中」是項奢侈。

 

一開始剛到紐約時,

我有一位美國室友,剛從大學畢業,

主修 Fashion Design,

畢業後搬來這個城市進入時尚產業工作。

她當時在一家美國中西部規模相當大的時尚衣服品牌,

擔任基層 Fashion Designer。

 

聽起來一切都相當夢幻,

一個剛從設計畢業的女孩,

來到紐約從事時尚產業。

然而,她每天回家經常抱怨,

話題不出工時太長、薪水太少存不了錢等,

甚至她也曾說,她自己為公司設計的衣服,

自己都嫌醜,但都是為了一份工作。

 

在她工作滿一年時,我與她見面。

她當時告訴我,她辭去了工作,

兩個月後就要搬去泰國擔任英文老師。

這是個半年的合約,

但如果喜歡,或許她會待上更久。

而今年再聊,她告訴我她愛死了泰國,

打算再工作一年,

之後繼續在泰國的美國學校攻讀一個碩士學位。

 

 

 

追求自己所愛,

而不是大眾標準所好

無論是閒暇時間相遇的紐約來往人們,

或是學校所見所聞,這兩年我學到、或是說體會到,

最重要的一件事:

去了解自己真正想要、適合什麼,

而不是去迎合、

「適應」大眾想要的生活。

 

曾經在學校的一堂課上,

有位老師一直重複詢問坐在堂下的學生:

「你對什麼事情有熱情?

你想要的生活是什麼?」

個人的答案都不同,

每個人的答案都獲得尊重。

 

我曾經在找實習的過程中,

獲得一個新創公司的面試機會,職務是 Marketing。

面試的過程相當順暢,

可是幾天過後,我卻收到拒絕的回覆。

當我進一步詢問原因,

以及該怎麼增進自己的能力才能勝任這份工作時,

得到的回應是:

「你的能力沒問題,

只是感覺你似乎對我們公司沒有熱情。」

 

我是個極不會說謊的人,直來直往,

他一語道破我建立起來的面具──

我的確對那間公司事務沒有太大熱情,

投履歷、參與面試,

只是因為我跟從了社會無形寫下的公式:

出國唸碩士、開始實習、實習後畢業轉正職,

這樣留在美國工作的機會才最大。

為了跟從這個公式,

我甚至應徵了我毫無心動感的 Marketing 職缺。

 

 

找不到「留下來」的意義,

所以選擇了離開。

這時候我才了解,

這樣找工作的過程、

為了「留下來」

而拋棄自己真正喜愛事物的過程,

像自暴自棄一般。

「留下來」的意義是什麼?

或許對某些人來說,

是自我成就的手段、是添滿荷包必經之路、

是獲得他人尊重與羨慕眼光的方式,

可是,對我來說,

找不到「留下來」三個字對我的意義,

所以,我選擇了離開。

 

在紐約生活的兩年對我而言,

是個思想轉換的人生重要紀錄,

因為這個城市豐富的自我意識,

讓我跳脫大眾思想,

學會做自己、尊重自己所愛。

 

今年五月畢業,獲得碩士學位的我,

當月底立刻整理行囊搭上飛機,

搬來中美洲,

試圖「旅居」來體驗不同的生活,

並且為自己一直渴求的「自由文字工作者」一職,

努力一次。

 

 

 

哪條人生路途、哪個目標,

都值得被尊重,

只要你坦然去面對自己所選擇的路,

都是平等的答案。

 

你的答案又是什麼呢?

分享給朋友吧!

 

熱門文章:

 

 

本文獲 換日線 權轉載刊登,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家薇 )

 

(文章來源)

《換日線》

《換日線》

《換日線》集結了來自全球各地 超過 40 個城市的 90 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 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 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 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換日線 Crossing 臉書官方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rossing.cw?fref=t

《換日線》集結了來自全球各地 超過 40 個城市的 90 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 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 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 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換日線 Crossing 臉書官方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rossing.cw?fr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