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 / 林旻柔
人口老化問題正衝擊全球,
台灣也不例外。
面對高齡化、少子化的世代,
加上台灣近年來
面臨的勞力短缺問題,
身體健康、擁有專長的中高齡族,
其就業及退休重返職場狀況,
即成為彌補人力缺口的助力。
然而,
對於全台 370 萬的中高齡勞工,
現階段正面臨哪些職場問題?
二度就業有何困難?
企業接受度如何?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中高齡勞工僅 4% 退休
11.8% 退休後又重返職場
根據 yes123 求職網
進行「中高齡勞工職場現況調查」發現,
45 歲以上的熟齡族中,
對於人生目標的計畫,
有 38.2% 把退休年齡訂在「65歲」;
31.2% 則是設為「60 歲」;
但也有 13.8% 訂為「55 歲」;
平均年齡約 61.5 歲。
對於這群中高齡勞工來說,
實際上僅 4%「目前退休中」,
其餘有 84.2% 是「尚未退休過」,
而 11.8% 則屬於
「曾經退休過,但又重返職場」。
過半勞工重返職場薪資更低
多數因為退休金準備不足
對於 11.8%「二度就業」的熟齡勞工中,
有高達 62.7% 表示,
重返職場後的薪資水準比之前低;
至於再度回到職場的原因為:
1. 退休金準備不夠:58.8%
2. 想分擔家計:54.2%
3. 離開職場後生活無趣:49.7%
4. 子女收入不穩定:45.2%
5. 家中仍有長輩要照顧奉養:38.4%
中高齡勞工求職時,
常遇到企業年齡歧視
至於中高齡族求職面對的問題,
根據該調查結果顯示,
有 71.2% 的人覺得,
企業在聘雇人才時「有年齡的顧慮」;
因此求職時遭遇到最大的困難,
過半中高齡勞工認為年齡受到歧視
1. 年齡歧視的問題:57.2%
2. 薪資令人滿意的工作難尋:44.6%
3. 職位令人滿意的工作難尋:39.4%
4. 被質疑學習能力差:39%
5. 不太願意接受夜班工作:26.4%
然而...
中高齡勞工也有
比年輕人占優的地方
不過,有句話說,
薑還是老的辣;
對於中高齡勞工而言,
也具備許多職場優勢,
根據調查發現,
熟齡勞工朋友們自認有五大優勢:
1. 實務經驗豐富:32.9%
2. 有責任感:32.6%
3. 穩定性高:30.5%
4. 有敬業精神:30.3%
5. 配合度高:29.5%
另一方面,企業則認為
中高齡族的優勢在於:
1. 穩定性高:73.3%
2. 實務經驗豐富:71.4%
3. 有責任感:53.4%
4. 具抗壓性:50.9%
5. 配合度高:39.8%
6 成企業表示:
若學經歷相同,
優先考慮中高齡員工
然而去年真正聘請過
中高齡勞工的企業,不到六成
值得注意的是,
當求職者的學經歷差不多,
在應徵同一份職缺時,
有 59.6% 的企業表示,
願意「優先考慮」錄取中高齡勞工;
還有 53.4% 的公司透露,
願意提供他(她)們比較高的起薪。
但實際上,今年曾經新聘過
中高齡勞工的企業,
比例為 57.8%,不到六成。
而且針對一般員工的職缺時,
高達 72% 的企業坦言,
確實「有年齡的顧慮」;
若換成「主管職」的職缺,
仍然有 53.4% 的企業,
存在年齡的顧慮。
許多中高齡勞工
退休後又重返職場
上有高堂、下有子女,
經濟壓力大
目前台灣的中高齡勞工
正面臨上有高堂、
下有子女的「三明治」困境,
有不少人原本已退出職場,
卻為了經濟的壓力,
被迫需要重新找工作。
只是,畢竟已離開職場一段時間,
想恢復之前或找到相同職務並不容易。
事實上,中高齡勞工
有其豐富的實務經驗,
及累積的專業知識,
應可成為公司的「無價資產」,
企業應打造友善的環境,
善用其專長及經驗、
聽取其對經營管理的建言,
並給予合理的報酬;
若能如此,對於企業而言,
將有很大的加分效果
高齡化社會,
針對中高齡勞工
政府、企業應妥善處理
善用中高齡族人力,
能為社會、企業、銀髮族
帶來三贏的局面
之前電影「高年級實習生」上映後,
廣受各界好評,
該電影就是述說銀髮族重返職場,
帶給企業、老闆及同仁們
意想不到的幫助,
甚至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高齡化社會已來臨,
台灣又面臨人力短缺的壓力,
建議政府可透過「獎勵僱用」方式,
若聘用一定比例的熟齡勞工,
就給予薪資補助或者租稅優惠;
企業方面,也應提供資深員工,
更多在職進修機會、
學習新技能的機會。
如此一來,
善用中高齡族人力,
將能為社會、企業、
銀髮族帶來三贏的局面。
退休後還要重返職場
真的好辛苦><
政府真的應該制定一些政策輔助...
延伸閱讀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